全國“十萬班級百萬家庭”家校共讀活動從6月30日開始,至今已近兩周。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張文質家庭教育研究院的各位指導師的辛苦付出。在共讀第一周,有六位指導師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指導師”。
? 獲獎后,他們都留下了自己的一些心里話,本期帶你聽聽楊書銅、程銳剛和肖會欣老師獲獎后的分享:
楊書銅,張文質家庭教育研究院指導師。山東省濟南市洪家樓第二小學“匯智”班班主任,山東省少先隊優秀工作者,濟南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歷城區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歷城區家庭教育種子教師、指導教師。先后被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進會、中國生命教育網評為“2017年度最具創新力班主任”,明霞教師成長聯盟評為“2018年度最具成長力教師”。
多年致力于家校共育以及班級管理的實踐研究,《匯智班的故事》收錄于《卓越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一書,在齊魯壹點、1+1教育網社區堅持撰寫教育故事,多篇文章被《濟南教育》《教育旅途周刊》《歷城教科研》刊登。
分享:只為耕耘
一張優秀共讀指導師的“共享證書”,帶給自己“第一次”別樣的閱讀體驗。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一個人的成長,本質上都是自我成長。閱讀,就是自我成長的最佳途徑,讓我們更懂孩子,更懂自己。
作為一名家庭教育與共讀活動指導師,肩負著引領廣大學生父母開展共讀的光榮使命,決然不能將人生之船長期停泊在溫暖的港灣,應該揚帆啟航,博覽群書,在經典巨著的誦讀中,領略無限風光,不斷挑戰自我。
六月底,自洪家樓第二小學新一年級學生報名開始,立即組織新生父母建群,抓住新生父母培訓的關鍵期,抓住起始點,開啟暑期培訓學習模式,真正做到了“學生未入學,父母先培訓”。
目前,新生父母近300人參與群學習。我們借"十萬班級百萬家庭"公益共讀活動啟動的良好契機,感謝張文質家庭教育研究院與《奶蜜鹽》共讀聯盟的專業指導引領和鼎力支持,扎實開展共讀活動。
許多父母堅持打卡分享學習收獲,劉桐宇、王珺瑤、郗御鑫、趙云曼和張梓涵等同學們的媽媽,在第一周共讀表彰中獲獎,使廣大家長學有榜樣,受到極大鼓舞。
期間,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老生父母管理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介入管理相對容易一些。而新生尚未入學,且沒有分班,他們的父母親,對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尚不熟悉,在群內進行共讀指導、打卡分享,感覺他們正常的群生活受到了影響,導致部分家長滋生抵觸不滿和焦慮情緒。
根據出現的意外情況,一方面在群內進行了耐心細致地說明,一方面把學習意愿強烈的父母遴選出來,組建起百人共讀會,為我們下一步組織線下共讀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 ?
遇到困難是正常的,學生父母閱讀基礎、生活環境、自我改善的意愿等,均存在較大差異,分類指導、循序漸進、豐富形式、父親缺席,許多課題等待破解。
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你別無選擇,這就是命運的題旨所在。正如一個農民春種夏耘,到頭一場災害顆粒無收,他也不會為此而將勞動永遠束之高閣,他第二年仍然會心平氣靜去春種夏耘而不管秋天的收成如何。”
走向高山難,退回平地易。讓我們每一位共讀指導師,懷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積極投身"十萬班級百萬家庭"公益共讀的洪流之中,循著文質老師“父母改變孩子改變、教育是慢的藝術”的正道,慢慢抵近我們的目標。
只為耕耘。生如逆旅,我們都是世間的行路人。聽從生命本真的召喚,與豐盈的靈魂相遇。
程銳剛,張文質家庭教育研究院指導師。湖南長沙人,現就職于汕頭潮陽第一中學,高級教師,汕頭市優秀教師,市骨干教師,潮陽區“十佳青年”。張文質第一期教育寫作班學員。
分享:父母需持續學習
最近“十萬班級百萬家庭”的共讀指導活動,讓我重新拿起了《奶蜜鹽》,在重讀的過程中,我很感慨,曾經領悟的道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些已經遺忘了,甚至漸漸地走向理念的反面。當然,在重讀的過程中,也有新的更深的領悟。于是,我理解到,作為父母,沒有一勞永逸的可能,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持續學習,才能葆有一種鮮活而清明的生命狀態,只有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中,親子關系才不會固化,不會走向教育的反面。
? ? 這么說來,父母的天職不僅僅是養育,可能還得加上“學習”。不然,我們怎樣和另一個日漸新異的生命交往互動呢?在一個新異和固化的生命之間,恐怕是無法孕育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的。
肖會欣,張文質家庭教育研究院指導師,全國《奶蜜鹽》共讀聯盟63群群主,天津市武清區陳嘴中心小學校長,小學高級教師,三十年一線教育工作,愛教育,愛孩子。
分享: 今天我值勤
得知自己獲得全國“十萬班級百萬家庭”家校共讀第一周"優秀指導師”的時候,我剛剛完成鎮婦聯文明家庭大講堂的講座工作,受鎮婦聯主席的邀請,我為全鎮的婦聯主任和婦女代表做了"陪伴孩子,您會嗎?"義務講座,會后,很多人緊緊拉著我的手,對我訴說自己的收獲,這樣的場景,和我在學校為家長做講座后收到的反饋是一樣的,年輕的家長學歷高,知識豐富,但教育孩子方面確實欠缺正確的方法,他們渴望得到專業的幫助,解決家庭教育中面臨的困惑。
全國“十萬班級百萬家庭”家校共讀活動中,我負責每周三中小打卡的指導工作,其實說是指導,更多的是學習,因為很多優秀的爸爸媽媽堅持讀書,堅持學習,用科學的育兒理念指導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周三我值勤,拿著手機,學習每一名家長的感言,為他們真誠點贊并認真評論。好幾個家長針對評論與我互動,共同討論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每一分努力,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我付出,我欣喜,我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