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有一種感覺,孩子小的時候總喜歡吧啦吧啦的說個不停,簡直一部行走的十萬個為什么。
隨著越長越大,愿意跟家長說的卻越來越少,得追在孩子后面巴巴的問這問那,才可能知道點啥,而往往還是沒得好臉色的,要么嫌你煩,要么甩一句“跟你沒話說”,要么直接就關起門......原本應該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親人,怎么就變得跟個仇人似的?
要說起這一路的變化,除了孩子心理發展上的特點以外,更多的還是我們家長缺乏溝通的技巧,孩子覺得跟你聊不來,自然就不會愿意說。
今天就和大家細數那些孩子最不愛聽的話,看看你都中招了多少?
場景一:上了一個學期幼兒園還在哭鬧的孩子,某天早上媽媽送到幼兒園后,孩子死活拽著媽媽的衣服不肯讓她走,還哭著說“我不要上幼兒園!”
“哭什么哭?就知道哭,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了!再這么哭,以后就都不要來上幼兒園了,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邊說邊連拖帶拉把孩子往外帶。
場景二:跟同事一起聚餐,飯桌上,孩子把筷子伸到別人面前的盤子里挑揀他喜歡的菜。
“你怎么回事?我說過多少遍了,吃飯的時候不要挑三揀四,更不能把筷子伸到別人面前,你怎么就不長記性了?整天就知道吃吃吃,吃得跟個豬似的!”
場景三:孩子放學回家后,打開電視在看動畫片,看了不到10分鐘,這個時候媽媽回來了。
“今天作業寫完了嗎?不去寫作業,就老惦記著看電視,看電視能考100分嗎?快去寫你的作業!”
場景四:晚上十一點鐘,孩子還在玩玩具,不肯上床睡覺。
“叫了那么多遍了,怎么還在玩?現在不睡覺,明天早上起不來,我可不管你,遲到了就自己去學校!”
場景五:孩子之前成績都在班里20多名,期中考試拿了全班第一名,把成績單拿給媽媽。
“你考了第一名?是不是老師弄錯了,還是你考試作弊了?”
場景六:學校運動會,孩子所在的班級得了集體第一名,放學回家后跟媽媽說。
“運動會第一名又不能給考試加分,趕緊洗手吃飯去!”
場景七:上了兩年的繪畫課,孩子突然不想去上了。
“你媽我辛辛苦苦上班賺錢,送你去學畫畫,你說不去就不去了?你對得起我嗎?”
場景八:高三期末考試,孩子一如既往地拿到了全校第一名。
“雖然在你們學校是第一名,可千萬不能松懈,要知道除了你們學校,還有那么多好學校,高考的競爭是非常大的,一丁點都馬虎不得。”
場景九:孩子在跟小朋友玩耍,小朋友要搶他的玩具,他不愿意。
“把玩具給小朋友玩一下吧,不要這么小氣,告訴過你要分享,你要是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場景十:玩具店里,孩子又要買最喜歡的消防車玩具,家里已經買了很多個了。
“每次看到消防車就要買,家里已經買了一大堆,你還嫌不夠嗎?你再不走,媽媽就自己走了!”
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了?
我們習慣性地都是在用命令、懷疑、恐嚇、威脅的方式跟孩子溝通,這樣的話剛開始可能還能起到威懾的作用。
但是時間久了,孩子要么煩了,要么認為自己沒用,怎么都做不好,要么覺得反正不被理解,干脆再也不說了。
兩個人漸行漸遠,而我們卻不自知,還總說孩子大了叛逆期了......
如果以上這些話你也說過,現在意識到了,想知道如何補救,掃描下方二維碼我告訴你。
我是糖果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