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封完神,發現封神榜里沒有自己的名字。于是他跑到山東一個叫營丘的地方,建了個國家,叫做齊國。姜子牙回山東有點衣錦還鄉的味道,因為《史記》上說他是“東海上人”。雖說姜子牙是炎帝的后代,但年輕的時候他很窮,做了上門女婿,結果女婿也沒當好,被女方家休掉了?!稇饑摺氛f:“太公望,齊之逐夫。”
提到這里,有人可能會跳起來說:胡謅,姜太公是山西人?!抖Y記》稱,姜太公及其后齊國五代君主之后都是移到周國下葬的。世稱太公望“禮不忘其本”。姜子牙出身的呂氏部落就是被封在呂國,也就是在山西呂梁。但這樣考證來考證去,不就變成了學術文章了嗎。咱不較真,咱寫的是道聽途說。
姜子牙去得悠然,心里那股喜滋滋讓眾人稱羨,但一個神秘的陌生人提醒他“時難得而易失”,意思是你再這么慢吞吞,別說國了,想安個家都困難。姜子牙如夢初醒,連夜趕路,剛到營丘就有萊夷人殺過來搶地盤,差一點真的就無立錐之地了。
過幾年武王駕崩,殷地武庚和管叔蔡叔合謀造反,東夷的一支淮夷也發動叛亂,姜子牙隨之得到了討伐周邊諸侯的權利,“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睜I丘后來叫做臨淄。
姜子牙活到139歲,死后是否成了神仙無從查證。但是那個年代能活139歲就已經表明他是神仙了,如果你相信他確實那么長壽。姜子牙沒有想到,他建的國家能夠存活八百多年,但更沒想到六百多年后他的子孫卻被趕到海島上,最終絕嗣,他辛苦打造的齊國讓給了從陳國跑過來的田氏。
田氏后來說,他們是黃帝的后代,姜子牙是炎帝的后代,黃帝戰勝了炎帝,所以田氏取代姜氏,雖說是一套鬼話,但為了這套鬼話發展出來的理論體系卻深遠地影響了華夏文明。
東夷齊國
我們通常有一個先入之見,覺得春秋戰國那么多國家,也就是名稱不一樣罷了,歸根結底都是中國,有差異也就是跟現在各地方習俗不同差不多。但這種印象其實大錯特錯。在那個時候,貴族階層也許共享同一個文化,但底層的老百姓卻是從不同的文化母體中成長起來的土著民,各自有不同的文化和習俗,連種族都不一樣。因為最初的貴族階層主要是征服民族構成的,而百姓則是由被征服民族構成的,他們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統治民族和被統治民族的關系,階層間禁止通婚,也必然采用不同的行為規范來予以約束?!靶滩簧洗蠓颉币舱窃从诖?,用刑本來就是戰爭中給敵族用的,而不是用于本族。這樣的結構有點類似于印度的種姓制度。金文中“民”字就是看似頭戴枷鎖的人,或者眼睛被刺的人,可見最初百姓的性質就是被奴役的他族。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特別是春秋戰國官僚體系成長起來之后,這種貴族與平民間的隔閡就逐漸消融,被壓抑的當地底層文化就開始展露頭角,各個國家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各具特色的國家文化和風俗。
姜子牙初到齊地的時候,面對與周國迥異的民情風俗,并沒有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而是因其俗,簡化周禮,讓它更符合當地的環境。《史記》記載:“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可見齊國與中原農耕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齊國是以海鹽為主的工商業極為發達,兼及漁獵和農耕,是多元性的充滿活力的文化。公元前650年,齊國都城臨淄就成為全球第二大城市,僅次于亞述首都,超過了周都城洛陽。
上古時期,齊國是東夷之地,人們生存賴以漁獵,生產方式中女性自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齊國文化當中母系社會的遺俗還是相當明顯的。比如女性地位高、男女關系比較開放。
齊國有很著名的“巫兒”的傳統?!稘h書· 地理志》說:齊襄公淫亂,姑姊妹不嫁?!庇谑窍铝顕校好窦议L女不得嫁,名曰巫兒,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為俗?!遍L女不嫁并不表明一輩子單身,而是把老公娶回來,也就是贅婿。前面說過姜子牙就是齊之贅婿,淳于髡也是齊國的贅婿??梢娫邶R地,贅婿風俗還是相當普遍,也就可以由此推論,女性的地位是很高的。
好色的齊國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齊宣王在對著孟子發出感慨的時候,面上毫無愧色,他是想看一看孟子這個滿嘴仁義的老夫子會是什么反應。孟子一本正經回答說:“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意思是只要是男人都好色,有啥大不了的呢!和其他國家相比,齊國諸代君主們似乎都相當好色,不管姓姜還是姓田。
宣王的父親齊威王初即位時,也是喜好聲色,常常通宵達旦飲酒作樂而不理朝政。而在這以前,還是姜家坐齊國江山的時候,齊襄公、齊桓公的好色更是名聞天下,遺臭萬年,他們連自己的姐妹的不放過。
齊桓公對管仲說:“寡人有污行,不幸好色,姊妹有未嫁者”
管仲回答說:“惡則惡矣,非其急也”你跟姐妹談戀愛,是不太好,但也壞不到哪里去!
管仲這位青樓的祖師爺能這么說也能夠理解,但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齊國似乎還保留著原始社會血緣群婚的蹤跡。對于現代人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婚姻模式,百科上解釋血緣婚是“一群兄弟與一群姐妹之間互為共夫或共妻,子女自然為集群共有,子女則“知母不知父”。男人過著多妻生活,同樣女人也過著多夫生活。”又說:“關于血緣婚,中國古代文獻里的諸多記載,如唐末李冗《獨異志》記錄的伏羲、女媧兄妹結為夫妻的傳說,就是血緣婚的一個例子”。對于嚴格遵守“同姓不婚”的周王朝主流文化來說,齊國的這種行為簡直就是“鳥獸行”,是齊國的一大污點。我們看看這個污點的代表人物:齊桓公的親哥哥、親姐姐,齊襄公和文姜。
文姜是絕世美女。《詩經》有多首詩歌歌頌她的美貌: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p>
她與哥哥齊襄公談戀愛,卻嫁給了鄰國的魯桓公。過了幾年魯桓公攜夫人到齊國進行國事訪問,齊襄公與妹妹趁機重溫舊情卻被魯桓公發覺。魯桓公責罵文姜,文姜便跑到齊襄公處哭訴去了?!妒酚洝酚涊d:
“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
“拉殺”是什么樣的手段不太清楚,網上說是折斷肋骨,不太信。絞殺還說的過去,弄斷肋骨那是多么費力的活兒,何必那么麻煩,多此一舉呢?也許他是要偽造了車禍現場?不管如何,還是被魯人發現了。當然,齊襄公不會承認是自己指使的,他用的還是那個千百年來的慣用套路。他殺死彭生以謝魯人,猜想嘴里必然是說都是臨時工惹的禍。
對于這樣的污行,《詩經》還要贊揚她的美貌,死后竟能享受“文姜”這樣優美的謚號,可見當時的觀念和現代差了十萬八千里。
田氏代齊
公元前379年,《資治通鑒》寫到:
齊康公薨,無子,田氏遂并齊而有之。是歲,齊桓公亦薨,子威王因齊立。
但在此之前,田氏掌門田和已將齊康公遷到海上,完全掌握了齊國,又爭取到當時霸主魏文侯的支持,從周天子那里獲得了諸侯的身份。那是公元前386年,周天子“初命齊大夫田和為諸侯?!?/p>
田氏家族是外來戶,以田完為祖先。田完是陳厲公的兒子,原名叫陳完,因為國內公室的紛爭,在齊桓公時代流亡到了齊國,改姓田氏。齊桓公任命他為工正,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壯大。田氏出過一個鼎鼎大名的戰神級人物,司馬穰苴,他是唐代封的中國古代十大名將之一,被稱為武廟十哲。
司馬穰苴原名田穰苴,是田氏的支庶。齊景公時晉國和燕國同時進犯,齊國大敗岌岌可危。齊景公接受晏嬰的舉薦啟用田穰苴率領齊軍擊退晉、燕兩國,為齊國立下赫赫戰功。齊景公給他封了大司馬,從此田穰苴就變成了司馬穰苴,田穰苴這一支田氏此后便改為司馬氏了。后世李悝推薦吳起給魏文侯的時候,對吳起的評價就是:“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弗能過也。”可見在當時人們的觀念里,司馬穰苴已是被神話了的戰神級人物。
齊景公后來聽信齊國大夫高氏、國氏讒言,罷免司馬穰苴,以遏制迅速擴張的田氏勢力,但也讓田氏與齊國的幾大貴族家族結下了梁子。
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田乞驅逐高氏、國氏,擁立公子陽生,自任為相,從此田氏把持齊國朝政。過了8年,田乞之子田成子(田常)弒殺齊簡公,盡誅鮑、晏諸族。從此齊國四大家族高氏、國氏、鮑氏、晏氏全部清除,田成子獨攬大權,田氏的封邑超過了齊國公室。
田成子弒君是春秋時期標志性的事件,大夫以下犯上誅殺主公掌握國家,真是前所未有??鬃訛榇她S戒三日,請魯哀公出兵討伐田常,但當時的魯國與齊國沒有兩樣,也是大夫階層的季氏為首的“三桓”掌控朝政,他也就只能呵呵了。
據說,田成子選妃身高要七尺以上,后宮佳麗多以百計,而不禁賓客舍人出入后宮,充分體現了齊國奔放的風俗和好色的特點。田成子死后留下七十個兒子,也不知道哪個是親生的了。
也許他也不在乎。
擺脫合法性困境:稷下學宮
田成子弒殺齊簡公后,齊國成為眾矢之的。《史記》記載:
田常既殺簡公,懼諸侯共誅己,乃盡歸魯、衛侵地,西約晉、韓、魏、趙氏,南通吳、越之使,脩功行賞,親于百姓,以故齊復定。
雖說通過一系列的外交努力齊國沒有出現諸侯聯合討伐的情形,但田氏的政權合法性卻是要急需解決的問題,即憑什么田氏可以統治齊國的土地。這是綁在田氏身上的定時炸彈,處理不當隨時都可能會爆炸,會被任意集團推翻在地:你田氏可以稱候,我們為啥不可以?
周天子命田和為諸侯,是為齊太公,算是獲得了官方正式承認,也就有了合法性,但臣子弒君的罪名,大夫以下犯上的上位,卻是抹不掉的污點?!肚f子》對此就有了“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諷刺。
周天子表面上維系著天下共主的面子,但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周天子給與的合法性支持似乎已經不夠,特別是在徐州齊威王稱王之后,這層表面的權力承接關系也被撕得粉碎。齊國需要一個全新的理論來指稱田氏政權的合法性。這正是齊國大力發展稷下學宮的背景。
稷下學宮,成立于齊桓公(是田氏齊桓公,不是春秋五霸那個小白齊桓公)時期,由齊威王、齊宣王擴建壯大,形成了諸子馳說、百家爭鳴的盛況。華夏的文化中心也從魏國轉移到了齊國,如同國勢,魏國衰落,齊國崛起。齊國的稷下學宮很多仿效了當年魏文侯請子夏建西河之學的做法。通過文化力量招攬天下有才之士為齊國服務,同時向外輻射齊國建構的意識形態,這是齊國得以稱霸的軟實力,算是古代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兩手抓的案例了。
徐干《中論·亡國篇》說:“齊桓公立稷下之宮,設大、 夫之號,招致賢人而尊寵之。”
《風俗通義·窮通》說:“齊威、宣王之時,聚天下賢士于稷下,尊寵之,若鄒衍、田駢、淳于髡之屬甚眾,號曰列大夫,皆世所稱,咸作書刺世?!?/p>
前面說過,齊國建立稷下學宮的初衷是解決田氏篡位的合法性問題。那么稷下學宮研究出什么理論呢?黃老之術!稷下學宮學派林立,但“黃老獨盛,壓倒百家”。在此期間,有一大堆理論專著問世,其中包括與黃老道家關系密切的鴻篇巨制《管子》。齊國基本上按照黃老思想治國,而黃老之術更是影響后世,促成了漢初的文景之治。
黃老之術包含哲學、治國、修身等眾多內容,其中為人所熟悉的就是管理國家的“無為而治”,用現代語言表述,其實就是“經濟自由主義”。在這里我們不探究黃老之術的理論內容,我們看看他是如何為田氏政權提供合法性基礎的。
黃老之術的黃老分別指黃帝和老子。首先,這一套理論要以血姻政治為基本邏輯,政權的合法性來源于祖先的譜系,他們證明的就是田氏是黃帝的后代。根據上古神話黃帝打敗了炎帝成為華夏的統治者,理所當然華夏的統治權就應由黃帝的子孫田氏繼承,而不是炎帝的子孫姜氏,田氏推翻姜氏就成了糾正錯誤的正當行為。其次,證明田氏出生地陳國哲人李耳的偉大性,就此確立陳國在文化上的權威地位,為田氏的陳國身份作出文化辯解。
這樣的理論建構對中國人的黃神崇拜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由此貌似“君權神授”的儀式,其本質卻成了一場“王權祖授”的表演,用祖先崇拜置換了宗教崇拜。
田氏齊國崛起
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即位,那一年他23歲。年輕人好酒好色,時常是通宵飲酒作樂,對國政完全就不感興趣。那個時候齊威王還不是王,他們田氏被周天子封為侯也沒有幾年,而且齊國的爵位從原來的公國降為了侯國。鄰家的霸主魏國則糾集各路諸侯站在道德制高點,對篡位的田氏齊國施加不少的壓力。可以說這個時候齊侯的日子不太好過!
突然有一天齊威王覺醒了,開始立志要振興齊國。有書上說是鄒忌說琴諫齊王,點了他的任督二脈,我覺得這太扯了。不管怎么說,覺醒的齊威王干了三件事:
首先,廣納諫,重用一批能人,如鄒忌、田忌、孫臏等;其次,如上所述通過稷下學宮打造文化中心;最后,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
《資治通鑒》有一段著名的烹阿大夫的事件描述:
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狈庵f家。召 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笔侨?,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
用白話簡述就是齊威王召即墨大夫說:朝中都說你壞話,但我派人暗自查訪發現即墨治理非常好,這只能說明你沒有巴結朝中權貴,給你說好話。齊威王對即墨大夫“封之萬家“。他又召阿大夫說:朝中都說你好話,但我派人暗自查訪發現阿治理非常差,這只能說明你花重金買通我左右的人,給你說了好話。當天,齊威王就把阿大夫和說他好話的朝臣給煮了。然后齊國大治,就強于天下了。
看起來似乎沒什么,也就是加強管理團隊的通常做法,但放在當年卻是代表著重大的改革,也就是從城邦分封制向官僚行政制的轉變。根據分封制,對于分封出去的土地君主是沒有權利管轄的,而大夫正是這樣一個有自己采邑的階層。但是在這里,我們看到大夫成了官僚,任由君主生殺予奪。君主竟然直接插手地方事務了。也就相當于一直以來作為制衡君主力量的貴族階層在齊國已不足為慮,大權全部集中在田氏齊王手里了。要知道田氏本身就是這樣一個大夫階層的貴族,在田成子弒君的時候,他們早就把作為對手的卿大夫貴族家族們清除干凈了。
公元前353年,齊國圍魏救趙,在桂陵擊敗魏國,給不可一世的中原霸主來了一個下馬威。
公元前348年,齊威王朝拜周王室,樹立了良好的名聲,雖然很是假惺惺?!顿Y治通鑒》記載:齊威王來朝。是時周室微弱,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天下以此益賢威王。(《資治通鑒》記載的是公元前370年。)
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田忌為將,孫臏為顧問的齊軍大破魏軍,魏國大將龐涓陣亡,魏太子遭俘,魏國受到重創,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帶領諸侯到徐州與齊威王會面,尊稱齊威王為王,而齊威王也尊稱魏惠王為王,史稱“徐州會王”。曾經的霸主魏國向齊國俯首,而齊國也一腳踢掉了周天子這天下共主。
此時,南方的楚國已經滅掉越國,對于覬覦已久的中原之地虎視眈眈,而西方沒文化的秦國商鞅變法之后逐漸強盛,讓天下瑟瑟發抖。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接下來就要看看讓人眼花繚亂的合縱連橫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