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正宗
? ? ? ? ? ? 徐懷清
太極正宗,是太極拳界常提的話題,這個問題僅被太極拳界提出來,本身就是一種悲哀,不是太極拳的悲哀,而是中國現(xiàn)代哲學的悲哀。太極一詞,本來是華夏傳統(tǒng)哲學的命題,也是中華哲學的正宗,長期以來,國人將其束之高閣,無關(guān)痛癢,漸漸地也就記不得其全貌了。因此,現(xiàn)在的太極一詞,也就成了一個拳種的代名詞,豈不可笑。好在,我們還有這么一個拳種,能讓我們有一點歷史文化的回憶,還能夠記得起太極文化的點滴,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太極不是拳,拳是太極文化的一種有形載體,太極是拳的精神支柱和內(nèi)在實質(zhì)。一個人沒有了精神實質(zhì),我們稱之為死人;一種拳沒有了內(nèi)在實質(zhì),我們稱之為花拳。因此,太極拳的正宗與否,取決于太極的內(nèi)在實質(zhì),而不是幾個簡單的招式和姓氏名誰,太極拳可以有千萬種,而太極的實質(zhì)只能有一個,因為,太極是唯一的,是絕無僅有的,誰把握了太極的實質(zhì),誰就是正宗。所以,天下太極是一家,天下太極只一家。
那么,太極的實質(zhì)是什么呢,這也就是中國現(xiàn)代哲學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其實,太極的實質(zhì)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是早已確立的,并且無所不在地作用著各個領(lǐng)域,只是我們有眼不識泰山罷了。還是讓我們對歷史文化進行簡單的回顧吧,或許,會對現(xiàn)代哲學能有所警示。
太極文化可以追溯到伏羲畫卦,不管是傳說也好、還是神話也罷,人祖伏羲給我們留下的太極八卦中就已經(jīng)有了豐富的太極內(nèi)含,也充分表述了太極的實質(zhì)和原理。首先,卦體是由三爻組成的,這就是說,三爻是事物體的三要素,三爻是體的基礎(chǔ),太極無三不成體,太極的實質(zhì)是三位一體的。由此,易有三易(連山、乾坤、歸藏),道也講“三生萬物”。而世界是由時間、空間、物質(zhì)組成的;人是由精、氣、神組成的;拳是由意、力、形組成的;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實質(zhì)都是要具備三要素的。太極的三要素又是一體互用的,是合一的,是見一含三的。所以,太極的合而為一定律、一分為二定律、見一含三定律是構(gòu)成太極原理的三大定律。我們要對太極文化有個全面認識,三大定律是不能夠偏廢的。
伏羲論卦,先從一始,一就是太極,一就是太極的本體,所以,太極的本體是純一的、是唯一的、是合一的、是歸一的,這是太極的本性所決定的;然而,太極的本體又是能動的、靈妙的、活分的,這也就有了太極內(nèi)在的一分為二和三位一體的原則。
華夏文化從伏羲畫卦始,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共識;而周公的易學是太極的廣大和發(fā)展,老子的道學、孔子的仁學,又都是圍繞太極的發(fā)揮,太極的本質(zhì)和實質(zhì)是不變的,他們也都是遵循著太極原理的,所以,他們都是有生命力的。也正由于道學和仁學的彰顯,太極也就隱含其中、混俗同塵了。值得一提的是,宋時的周子,又曾把太極的大旗高高舉起,開宋理學之先河,卻導致太極成了純理性的主體,由此,太極的本質(zhì)和實質(zhì)就更加隱秘了。直到現(xiàn)在,人們對太極還是論性不論質(zhì)、錯把陰陽當太極。而實際上,太極既然有其自身的本體的存在,就必然有其自身的本質(zhì)、本性、實質(zhì)、屬性、形態(tài)、法則和規(guī)律。我們就不應該斷章取義地將其支離破碎地、隨意地拿來為我所用,這不是華夏民族的文化態(tài)度和本來精神,而是對太極文化的褻瀆。
我們不能全面地、深入地去認識太極、了解太極,就無從正確的把握太極、應用太極。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還沒有真正弄懂太極是什么的時候,就盲目地去崇尚陰陽、玩弄陰陽,而無主體地陷入陰陽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這與我們的哲學只推崇一分為二的理念和倡導二元論不無關(guān)系,這也是人為的制造予盾、爭斗,形成對立體的最根本原因。
太極文化是不斷豐富、不斷完善、不斷發(fā)展的,而太極的本質(zhì)和實質(zhì)是永恒的、不變的。我們只有在萬變里不離其宗,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物來我應,出神入化,永遠立于不敗之地。這也就是我們要認識太極、把握太極的重大意義。
言至此,什么是太極的正宗,也就不言而喻了。
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