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練約談中,當我們能夠與客戶同在當下時,整個過程也變得流動而自然。
昨天晚上完成了在教練加速訓練營的第三次輔導,感謝Linda老師的點評,也感謝客戶全然的信任。完成約談之后,感覺非常輕松。隔著語音,雙方的信任也相互傳遞。現在回想起來,我還能感受到當時當下的身體內傳遞出來的酥麻感,還有內心的平靜與喜悅。
中間很長一段時間,我對于教練有所懷疑。因為自己對于教練有著“走向未來”的執念,于是會傾向于與客戶創造很多未來的愿景。自己的生活里也走進了生造白日夢的誤區。這段時間聆聽了Linda老師的微課,結合對于專業教練的模仿,對于教練狀態有了更多當下感的認識。
的確,未來是美好的,值得展望的,我們仍然需要從當下出發。就像我們在拿著手電筒在黑暗中前行一樣,作為教練,我們不僅要關注到手電筒所照到的光亮,還要關注到手執手電筒的這個人,此時是以怎樣的心情、怎樣的步伐、怎樣的狀態在努力前行。
ICF對于教練狀態有如下定義:有能力保持清醒覺察并與客戶建立自然的關系,采用一種開放的、靈活的、自信的工作方式:
1. 在教練過程中全身心投入的靈活的,活在當下;
2. 利用自己的直覺并相信內在洞察力——“體察本能反應”;
3. 愿意探索未知并冒險;
4. 看到幫助客戶的多種途徑,并且選擇當下最有效的一種
5. 有效地運用幽默創造輕松和能量
6. 自信地轉變視角,并且為自己的行動嘗試新的可能性
7. 在應對強烈情緒時表現出信心,能夠自我控制并且不受客戶情緒的影響和困擾
接下來,我也要回顧一下昨天的輔導過程,讓我們共同來看看可以怎樣理解“教練狀態”。
走進當下的各種儲備
教練狀態看起來是比較玄乎的技能,不過,就像寫作一樣,是個人成長經驗和思考積累的集中體現。約談結束的時候,Linda老師問我:“能夠做到這么好,有哪些關鍵因素發生了變化呢?”
我回想了一下,有如下提煉:一個是在生活中、與人交往中也更多地體驗到“活在當下”的感覺,另一方面,對于教練這個職業有了新一輪的信念感。
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談時,更多地把聚焦點放在對方身上,更多地融入集體,投入場域中。即使有的時候有一些評判的小聲音,也會直接跟對方表達出來。教練狀態的有意提升,我也無意中對于各類生活場景有更加綿密的體驗。比如在瑜伽館前的樹、吹過的風、飄過的云,再比如在與朋友們交談時更多地投入在話題之中,有時聊到興起,臉頰都會發燙。
所以,在這次教練約談時,也非常多的把關注點放在客戶身上,腦子里的語言不再是“啊,我這個問題問得好不好?”,而是“此時,什么東西能夠調動起她內心的動力?”“她想要的是什么?”。如Linda老師后來點評:“當我們能夠在生活中與實踐中將教練狀態的整合,就會更容易體會到當下,也更容易帶到教練約談之中。”。
有一個詞是“功不唐捐”,我們所有的積累都是有意義的。讀過的書、經歷過的事、見過的人,都會變成我們人生閱歷的一部分。教練狀態的修煉,不再是簡單地給一些閱歷貼上好或壞的標簽,而是接納,看到背后的價值。當我們能夠更多地習慣用“看到價值”的思維方式去看世界的時候,其實也是在積累自己的生命價值。
閱歷不一定要親身經歷才可以取得,仍然可以通過廣泛的閱讀來獲得這樣的共情力。這次客戶教練的是親子話題,雖然我沒有親子經驗,不過還是在全然的抱持之下完成了教練。當然,如果能夠多點人生體味會更好。后來Linda老師點評到:“客戶提到那么多價值觀詞匯,釋然、自由、負責任,其實對于媽媽這個身份來說,‘負責人’是一個非常高能量的詞匯。可以問的可能性有‘真正負責任的媽媽,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這次做教練之前,也是做了一些狀態的準備。比如,開始教練前,會自己靜坐10分鐘,想清楚此次教練的意圖:我希望給客戶怎樣的支持。再比如,教練前的那個下午,我在朋友聚會中帶了一場冥想,反響非常好,我自己的狀態也非常平靜自然。而且,這場OH卡聚會本來就是潛意識的生發,整個人處于右腦十分活躍的狀態。這也給我一個啟發,怎樣能夠讓自己的右腦有比較穩定的激活狀態呢?
什么是教練這個職業的信念感呢?在我之前的認知里,教練還不是一個可以單獨運作的職業,必須要跟某些專業綁定在一起才會起到放大作用。最近,在我的教練的幫助下,摘除了我腦子里的一些思想毒瘤,有種獲得重生的感覺,一個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開始意識到,專業教練就像是專業醫生一樣,是個值得敬佩的職業。當我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驕傲和信念感時,也會給客戶帶來更加強烈的體驗。
覺察客戶的整體,共同創造
客戶是帶著真實的狀態來的,思維糾結,有些時候想去A,過一會又會去B。由于前期做了比較多教練狀態的準備,我并沒有特別受到客戶情緒的影響,還是更多關注在她想要的東西上面。Linda老師時候點評:“聲音平靜,不疾不徐,也很有力量。這個也能給客戶帶來更強的信任,在信任的情況下,客戶也會表現得更加真實。”
除此之外,教練狀態還體現在多種方式轉換的靈活性。我們都知道,問題不能在同一層次被解決。知道客戶在這個層面出現了問題,通過視角轉換、時間線的轉換,給客戶帶來不同的覺察:
如果20年后的孩子跟你隔空對話的話,她會跟你說些什么呢?
假如這個能幫你解決問題的朋友坐在你面前,她會跟你說些什么呢?
在點評中,Linda老師也為我提供了針對糾結問題可能的提問思路,比如可以問:可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是什么?最壞結果是什么?最好結果幫助客戶暢想未來成果,最壞結果幫助客戶接納,有時,把問題的全局想清楚了,完全可能有更系統的發現。
客戶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我們教練需要做的就是抱持一個場域,通過不同角度的問題,讓她在當下有一些新的覺察。新的覺察,就會帶來新的思考路徑。
還有一個感悟就是,整個過程中,我把自己當成普通人,對方也是普通人。當這樣想的時候,便不會有什么能量高低、職位高低、閱歷高低之分,大家只是平等交流探討,共同創造接納。
再次復盤,內心還是感覺到略微欣喜。有種深深的體會:比未來更美的,是當下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