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人間有所寄》
類型:散文集
主編:卞毓方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文學給人力量,文字讓人暖心。我們能夠從閱讀中獲取前行的動力,抵御孤單和憂傷,療愈我們的心靈。
人生的富足從來都是來自于內心的淡定和從容,而不是外在的財富,地位和名譽。山河遼闊,人間有所寄托,有心動的人,有美好的往事,更有未來的期許,這才是我們期待的人間煙火。
《人間有所寄》集結46位當代著名作家和文學家的作品,其中的大咖有王蒙、阿來、劉亮程、張煒、肖復興等,當然也包括主編卞毓方。他們用飽含深情的文字,抒發對生活的熱愛。
他們不愧為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的得主,娓娓道來的文字,溫暖且有力量。
01 人間有夢想
青春就是用來奮斗的黃金時代。魯迅對青年人有期許,他曾說過:愿中國的青年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樣,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王蒙在《人生就是一次生命的燃燒》一文中,也對青年寄予厚望。在他看來,人生短暫,把自己當作能源,發光發熱,把精力投入學習,提升智慧,實現人生的價值。
卞毓方在《最優秀的人因缺點而造成》中提到一位追夢的少年,為跑而生。他就是牙買加百米世界冠軍博爾特。奔跑是牙買加人為擺脫奴隸的命運,為生存所做的選擇。
博爾特曾經為了一頓美味的午餐,開始跑步。教練認為他的腿太長,無法跑百米。但他跑出了接近世界紀錄的九秒七六,打破了長腿不能跑百米的魔咒。
只要有夢想,我們就能感受生命的力量。
02人間有生活
用生活語言揭示哲理,引發思考,這才是我們真實的人生。
馮積岐《把菜和草分開》講述生活中的兩類人,一是知錯就改,一是知錯不改。
他是陜西人,住在西安城的大明宮附近。春天,他去大明宮內散步,發現有位婦女在草坪里挖野菜,但她把羊蹄甲當成了薺菜。幸好作者曾經在農村居住過,就詳細告訴她兩者的區別。這位婦女從善如流,感謝作者,轉身離開了。
而另一位栗色頭發的女人還在挖。他重復同樣的話語,卻碰了個大釘子,被懟“這么大年紀,莫管閑事,走你的路。”看來,人與人的認知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03人間有親情
《祖父豐子愷和父親豐華瞻》一文是由豐子愷的孫女豐南穎和豐意青所寫。豐子愷愛孩子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他們回顧了小時候在祖父身邊長大的故事,聽祖父講父親的趣事,祖父嚴謹治學影響父親,又見證父親在祖父的精心陪伴和教導下,始終心懷赤子之心。
歲月靜好,融洽的家庭氛圍,溫暖的親情相伴,這才是世間最暖人心情懷。
三毛曾說過: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