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叫o泡
重慶,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
在重慶,你可以在觀音橋看到火辣辣的美女;你可以在洪崖洞看到《千與千尋》里的夜景;你可以坐著輕軌從樓中穿過;你可以吃著滾燙的火鍋,一邊劃拳一邊喝酒。
重慶就是這樣一座魅力之城,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而專屬我們重慶人的回憶,就是那些曾經陪伴我們一起長大本土的方言劇。
小時候的我們,每到夏天都會看這部電視劇,它陪伴了我們好多年。它的重要程度對于我們重慶的孩子而言,就像每天湖南衛視一到暑假,就會放的《還珠格格》一樣。雖然它可能只有重慶人知道,但是這部劇影響了我們多少的重慶人,劇中的周幺嬸,倩云,劉衛東,白小軍。這些一個個重慶本土的明星,在我們心里的位置那是多重要啊!
“棒棒兒……”
“來老!”
提到這部電視劇,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對話。電視劇里的梅老坎(左一)和毛子(右二),他們兩個是我印象最深的。梅老坎一個典型的樸實的老棒棒兒,而毛子是一個年輕涉世未深的青年棒棒兒;一個老練有經驗,一個初出茅廬;他們兩個用自己的表演能力,將這部劇中的人物形象詮釋得非常的到位!也真實的體現除了棒棒兒的現實生活。
右一的人物已經記不清在劇中的名字了,那時候不知道他是誰,現在才知道居然是我們的“大松鼠”王迅,那種憨厚的氣質真是一點也沒變啊!
說到這里,不免提及我們棒棒文化,它是重慶特有的文化。
棒棒是對一個特定群體的稱呼。在重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爬坡上坎,肩上扛著一米長的竹棒,棒子上系著兩根青色的尼龍繩,沿街游蕩攬活,他們來自農村,是重慶街頭的臨時搬運工,被重慶市民稱為“棒棒軍”。
而可惜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棒棒的人數越來越少,而這種文化也快消失。但是在今天的重慶,你在朝天門附近也許還能看到少數的棒棒。
在重慶,有這樣一首歌,它改編自林俊杰的《江南》。
吃火鍋不數芊芊,吃串串才數芊芊的我,家住在觀音巖,愛看重慶臺,街坊鄰居正 在演,西政的帥哥口袋里面黑有錢,川外的美女漂亮但是很善變……
《生活麻辣燙》每天下午七點鐘準時收看,那時候的我們永遠都會覺得它比《快樂大本營》好看。
那些演員在劇中的名稱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幾個:周二毛,霍德轉,干豇豆,張星星,萱萱妹……
這一檔節目,其實看的人,更多的是媽媽們,因為它涉及的內容更多是關于情感和法制道德的。
它是重慶電視臺首部普通話情景劇,更成為國內領先的女性故事演繹版訪談節目。很多時候還被拿來做其他電視臺的法制教育的內容,每個故事里的情節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有時候實在是沒電視看了,我們就會看看它,但是看的時間比較少,因為它每天播出的時間都是晚上十點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