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幻想過自己有錢后會如何如何,他們希望變成有錢人,每年的新年愿望肯定也包含“發大財”,雖然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達成這個目標。先拋開賺錢難度,當你有錢了,真的會好嗎?
首先確定一個標準,多少錢算有錢?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先從百萬級別開始說吧。
擁有幾百萬(總資產)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的生活依然充滿焦慮。百萬資產變現后的購買力也沒多少,在一線城市買房都很困難。如果不持續賺錢,或者家里出點問題,百萬資產“花”不了太長時間。
擁有幾千萬(總資產)的人,資產的很大比例會去投資,投資又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虧錢的概率很大。一旦操作不當,極有可能回到百萬資產級別。項目不靠譜會虧錢,項目靠譜但方向有問題會虧錢,大環境不好會虧錢……所以,他們的焦慮在于穩住當前資產并爭取更多收益。
擁有幾個億(總資產)的人占比很低,他們的心態跟千萬級別資產的人有點類似,就是穩住當前資產,并爭取更多收益。但凡欲望膨脹一點,買別墅,豪車,游艇,私人飛機啥的,好像也不太夠。
擁有幾十億及以上總資產的人,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很難實現,在這里就不談了。
你可能一直想變有錢,但從來沒有想過變有錢的副作用。一個美國建筑承包商曾在2002年攬獲強力球3.14億美元的超級巨獎,結果6年后因揮霍無度而貧困潦倒。現在他仍寄希望于彩票翻身,每周投注600美元渴望奇跡出現。
從這個案例中不難看出,變有錢毀掉一個人是多么容易,突如其來的財富,不僅打亂了其原本的生活工作節奏,也膨脹其欲望,最終財富逝去,整個人如同廢人一般。
你可能會說,“這都是極端例子,我自己有錢了,小心翼翼的花不就行了嗎”,我可以告訴你,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你擁有的財富越多,你的需求就會越高,或者在同一種需求內追求的品質就更高,那你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看看這幾年來你“心愿單”的變化就知道了,有多少人的國內游變成國外游,幾百塊的衣服變成幾千塊,小房子變成大房子,大寶變成海藍之謎,大眾變成奔馳……
那你可能又說,“我又不是坐吃山空,有錢了,我用錢去生錢總行了吧”,說的輕巧,為什么有錢人依然焦慮,就是錢難賺,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有錢了,你不能一直放在銀行或者買理財吧,你看看上世紀八十年代一萬塊的購買力到現在衰減了多少你就知道了;那你拿去投資吧,坑真的是很多,資產的忽然虧損能讓你徹夜難眠,弄不好直接抑郁;那你放在P2P里吧,可能直接就歸零了。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放在財富這里講,財富就是那個“物”,你有錢了,想要承載住這個財富,讓它穩中求增,不至于很快流逝,那你就要具備一定的“德行”,這個“德行”包括賺錢的能力,對機會的捕捉能力,抗壓的能力,對欲望的管理等等。
說到這里,你可能感覺有錢后也并不輕松,相比變有錢,擁有持續的賺錢能力,并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或許對大部分人的人生更有幫助。
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問題:
1.有錢后,你想干嘛呢?
如果只是為了更好的享受,滿足你對物質的種種渴望,那錢對你只是深淵。同樣,你沒有太多欲望,你要那么多錢干嘛呢?
2.相比錢,你覺得什么更重要?
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也很難達到自己設定的“變有錢”的目標,不要對錢產生太多的幻想,不要寄托于錢能給你帶來太多東西。所有用錢買來的東西,你死后都帶不走。
珍惜你現在擁有的。愛你的家人,孝敬你的父母。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珍惜你的朋友,無論你過得如何,他們也是你這輩子最好的陪伴。
不管怎樣,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變有錢,并一直追求著。2019,還是祝你發大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