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夏州告急于朱全忠。十月十八日,朱全忠派劉知俊及其部將康懷英救援。楊崇本率六鎮聯軍五萬,駐軍于美原。劉知俊等攻擊,楊崇本大敗,退回邠州。
31、
武貞節度使雷彥恭屢次入寇荊南,留后賀瑰閉城自守。朱全忠認為他膽怯,派潁州防御使高季昌替換他,又派駕前指揮使倪可福將兵五千戍防荊南,以防備淮南及西川。雷彥恭引兵離去。
32、
十一月,劉知俊、康懷貞乘勝攻鄜、延等五州,攻下。朝廷加授劉知俊為同平章事,任命康懷貞為保義節度使。西軍(李茂貞等)自此一蹶不振。
33、
湖州刺史高彥去世,兒子高澧繼任。
34、
十二月七日,錢镠上表舉薦行軍司馬王景仁,朝廷下詔,任命王景仁領寧國節度使。
35、
朱全忠分步騎兵數萬,派行軍司馬李周彝率領,從河陽出發救援潞州。
36、
閏十二月十七日,廢除鎮國軍,興德府降格為華州,隸屬匡國節度,割金、商州隸屬佑國軍。
37、
當初,昭宗死訊傳到潞州,昭義節度使丁會率將士縞素流涕良久。等到李嗣昭攻潞州,丁會舉軍降于河東。李克用任命李嗣昭為昭義留后。丁會見李克用,哭泣說:“并非我力不能守。梁王陵虐唐室,我雖受其舉拔之恩,實在不忍見他的所為,所以來歸命于您。”李克用厚待他,位于諸將之上。
閏十二月二十一日,朱全忠命諸軍準備攻城戰具,將攻滄州。二十四日,收到潞州失守報告,二十六日,引兵撤回。
之前,調黃河南北糧草,水陸兩路運輸到軍前,諸營堆積如山,朱全忠準備撤退,命令全部焚毀,煙炎數里,還在船上沒有卸貨的,就將船鑿沉。劉守文派人送信給朱全忠說:“大王因為憐憫百姓,赦免我的罪,解圍而去,這是大王的恩惠。城中數萬口人,已經好幾個月沒有飯吃了。與其焚之為煙,沉之為泥,乞請留一點給我們救命。”朱全忠為此留了幾個倉給他,滄州人賴以渡過難關。
河東兵進攻澤州,不克而退。
38、
吉州刺史彭玕遣使請降于湖南,彭玕本是赤石洞蠻酋,鐘傳任用他為吉州刺史。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六十六
后梁紀一
公元907年——908年7月
共1年7個月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
開平元年(公元907年)
1、
春,正月四日,梁王朱全忠休兵于貝州。
2、
淮南節度使兼侍中、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弘農郡王楊渥既得了江西,驕侈日甚,對節度判官周隱說:“你出賣人的國家,有何面目再相見!”于是殺了他。由此將佐們都惶惶不安。?
華杉曰:
周隱之前說楊渥靠不住,勸楊行密把王位傳給外人劉威,這是犯了“自古疏不間親”的大忌。楊行密不滿意他的話,按徐溫建議召楊渥,周隱又扣留召楊渥的命令不發出,這是對國家最大的政治擅自做主。他說得太多,走得太遠,楊渥殺他也不冤。其他人犯不著為此惶惶不安。只是楊渥之后種種倒行逆施,和最后的失敗,讓這件事也成為他的罪名。
3、
黑云都指揮使呂師周與副指揮使綦章率軍屯駐上高,呂師周與湖南交戰,屢次有功,楊渥猜忌。呂師周懼怕,與綦章密謀說:“馬公寬厚,我想逃命,可以嗎?”綦章說:“這事你自己決定,我舌可斷,不敢泄密!”呂師周于是逃奔湖南,綦章放他妻子兒女一起逃走。呂師周,是揚州人。
楊渥居喪,晝夜酣飲作樂,晚上燃起十個人才能環抱的大蠟燭打球,一燭費錢數萬。有時單騎出游,隨從奔走于道路,也找不到他去哪里了。左、右牙指揮使張顥、徐溫哭泣進諫,楊渥怒道:“你認為我沒有才能,何不殺了我自己當王!”二人懼怕。楊渥選壯士,號稱“東院馬軍”,廣任親信為將吏;被任用的人仗勢驕橫,蔑視凌辱勛舊老臣。張顥、徐溫于是密謀作亂。楊渥的父親楊行密在世時,有親軍數千人,營房在牙城之內,楊渥把他們全遷出去,以其地為靶場,張顥、徐溫由此無所忌憚。
楊渥鎮守宣州時,命指揮使朱思勍、范思從、陳璠率親兵三千人;嗣位之后,召他們回廣陵。張顥、徐溫派這三名將領跟從秦裴攻打江西,駐扎在洪州的時候,誣陷說他們謀叛,命另一將領陳祐前往誅殺。陳祐間道兼行,六天就到了洪州,微服懷揣短刀直入洪州制置使秦裴帳中,秦裴大驚,陳祐告訴他來意,于是召朱思勍等飲酒,陳祐數落朱思勍等罪狀,逮捕斬首。楊渥聽聞三將被殺,更加猜忌張顥、徐溫,想要誅殺他們。
五月九日,楊渥早上升堂視事,張顥、徐溫率牙兵二百人,露刃直入庭中,楊渥說:“你們真要殺我嗎?”回答:“不敢,只是誅殺大王左右亂政者而已!”于是數落楊渥所親信十余人之罪,拖下去,以鐵錘擊殺,稱為“兵諫”。諸將不與他們同一條心的,張顥、徐溫逐漸找罪名“依法”誅殺,于是軍政全歸二人,楊渥不能控制。
4、
當初,梁王朱全忠認為河北諸鎮皆服,唯獨盧龍、義昌還在抗拒,所以大舉討伐,希望以此讓各鎮更加死心塌地服從他,既而潞州內叛,朱全忠燒營而還,威望大降。擔心中外因此離心,想要加速受禪以鎮服。
正月十日,朱全忠下榻在魏州,生病,躺在府中,魏博節度使羅紹威擔心朱全忠襲擊他,入府見朱全忠說:“如今四方稱兵為王患者,都以翼戴唐室為名,大王不如早日滅唐,以絕人望。”朱全忠雖然表面不許,而內心感激他,于是即刻回大梁。
正月二十五日,朱全忠抵達大梁。二十七日,唐昭宣帝派御史大夫薛貽矩到大梁慰勞朱全忠,薛貽矩請以臣禮相見,朱全忠揖讓,請他登上臺階,薛貽矩說:“殿下功德在人,天心、地心、人心都歸于大王,皇帝要行舜、禹之事(禪讓),臣安敢違背!”乃北面拜舞于庭。朱全忠側身回避。薛貽矩回去,對皇帝說:“元帥有受禪的意思了!”皇帝于是下詔,以二月禪位于梁,又派宰相帶信曉喻朱全忠;朱全忠推辭不受。
5、
河東兵還屯駐在長孑,想要進攻澤州。朱全忠命保平節度使康懷貞征發京兆,同華全部軍隊屯駐晉州以防備。
6、
二月,唐大臣共奏請昭宣帝遜位。二月五日,皇帝下詔,宰相率百官前往元帥府勸進,朱全忠則派使者阻止。于是朝臣、籓鎮,乃至湖南、嶺南上箋勸進者前后相繼。
7、
三月六日,朱全忠任命亳州刺史李思安為北路行軍都統,將兵攻擊盧龍。
8、
三月十三日,唐昭宣帝下詔,命薛貽矩再到大梁曉諭禪位之意,又下詔命禮部尚書蘇循率領百官前往大梁。
9、
鎮海、鎮東節度使吳王錢镠派兒子錢傳鐐、錢傳瓘討伐盧佶于溫州。
10、
三月二十七日,唐昭宣帝降御札禪位于梁。以攝中書令張文蔚為冊禮使,禮部尚書蘇循為副使;攝侍中楊涉為押傳國寶使,翰林學士張策為副使;御史大夫薛貽矩為押金寶使,尚書左丞趙光逢為副使;率百官備法駕到大梁。楊涉的兒子、直史館(史官)楊凝式對楊涉說:“大人為唐宰相,而國家至此,不能說自己沒有過失。況且手持天子璽綬交給別人,雖然保住自己富貴,可是歷史會怎么評論你!為什么不辭去這個差事!”楊涉大駭說:“你要我們家滅族嗎!”一連好多天都神色不寧。
張策,是敦煌人。趙光逢,是趙隱之子。
11、
盧龍節度使劉仁恭,驕侈貪暴,常擔心幽州城不夠堅固,又筑館于大安山,說:“此山四面懸絕,可以以少制眾。”其樓宇壯麗,跟皇宮一樣。又選美女充實其中。與方士煉丹藥,求長生不死。把境內錢幣全部收集起來,埋藏于山顛;令民間用粘土為錢。又禁江南茶商不得入境,自己采山中草木為茶,販賣獲利。
劉仁恭有愛妾羅氏,與他的兒子劉守光私通。劉仁恭杖打劉守光,趕出家門,不認他這個兒子。李思安引兵入其境,所過之處,焚蕩無余。夏,四月三日,直抵幽州城下。劉仁恭還在大安山。城中無備,幾乎失守。劉守光自外引兵而入,登城拒守;又出兵與李思安交戰,李思安敗退。劉守光于是自稱節度使,命部將李小喜、元行欽率軍攻打大安山。劉仁恭遣兵拒戰,被李小喜擊敗。俘虜劉仁恭帶回,囚于別室。劉仁恭將佐及左右,凡是劉守光一向厭惡的,全部殺死。
銀胡?(lu)都指揮使王思同率所部兵三千,山后八安巡檢使李承約率所部兵二千逃奔河東,劉守光的弟弟劉守奇逃奔契丹,不久,也投奔河東,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任命李承約為匡霸指揮使,王思同為飛騰指揮使。王思同的母親,是劉仁恭的女兒。
華杉曰:
劉仁恭做了跟董卓一樣的事,以為自己建一個易守難攻的城堡,存上美女金帛,就可以享受生活,沒想到被自己的兒子擒了。這也跟董卓一樣,只是董卓是栽在干兒子手里,他是栽在親兒子手里。
做大事,擔大責的人,沒資格享受生活。你要享受生活,就會死無葬身之地。那句老話有好幾冊沒說了,要再重復一遍:
沒有什么是理所應當,一切都是難得可貴。
沒有什么是一勞永逸,一切都需要不斷獲取。
也就是說,我們唯有拼命努力,才能留在原地。稍有懈怠,就掉腦袋!
12、
朱全忠開始登金祥殿,受百官稱臣,下書稱教令,自稱寡人。四月五日,下令所有箋、表、簿、籍全部去除唐朝年號,只稱月、日。四月十日,張文蔚等抵達大梁。
13、
盧佶聽聞錢傳鐐等將至,率水軍拒之于青澳。錢傳瓘說:“盧佶之精兵盡在于此,不可與他交戰。”于是從安固棄舟登岸,從小道突襲溫州。四月十二日,溫州陷落,生擒盧佶,斬首。吳王錢镠任命都監使吳璋為溫州制置使,命錢傳瓘等移兵討伐盧約于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