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上有兩個跳槽的案例,完全就是人生大起大落的A面或B面,次選擇巔峰一次選擇焦慮,都很深刻。如果此時此刻的你正要換工作。我建議你能參考一二。再做選擇題,畢竟現在是2018年,就業形勢尤為嚴峻的一年。
因為每一次選擇不一定是對的,其實應該更理性去考量。
2016年事業風生水起,應該說是2015年初的那次跳槽,我做了最正確的選擇,包括此時此刻,才能在時隔3年之后,對那一次跳槽有所領悟。
我當時處于一個外資的奢侈品批發零售行業,首先是行業變差,大環境變差。導致內地的業務萎縮,雖然我們各個部門流轉極為嚴謹,可這也不是什么秘密。個人的技能和提升已經到了瓶頸期。公司太過旁雜,部門太多太分散,核心的知識和核心業務的獲取幾乎為零。重要崗位國內人根本升不上去。但是企業是有外企sense的,這個事情,比如我離職,不管是直屬匯報對象,還是內地的人力資源總監,全部是正面支持的。這類企業大部分對于員工培養是秉承投資+回報,但又不需要你過度感恩,你離開企業祝福并恭喜,真心希望你有好的發展。我當時拿了年終獎+分紅,提出的離職。所有人也不會覺得這樣的做法有什么過激。企業支付薪水,你無需甚至不鼓勵你創造和付出。只需要你做好份內的工作就可以。那如果你要離職,也會在過程中和平和公平的被對待。
2015年初,馬上要過年,我當時面試也很順利。有兩個Offer都在家附近,其中一個是金融獵頭公司提供的獵頭顧問的崗位,還有一個就是我后期入職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帶給了我事業高點和成長的公司。
我最終選擇了那家有10年經營歷史的互聯網公司,正值他們開始擴張,需要一個強招聘的人加入。我在這家公司經歷了快樂美好的兩年時間。企業業務扎實,CEO職業經理人背景,強管理。中間層外界公司完全挖不動,總監級全部雙商在線。而在這種企業你會獲得什么。
1.你只需好好工作,因為完全沒有辦公室政治和人際壓力。全力投入工作是快樂的。你8個小時花全部的時間在工作ing…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這里沒有人上班八卦,也沒有人淘寶處理私人事情,非常職業化的團隊。
2.管理上的高容忍度和信任。我負責招聘工作,其實我當時完全沒有行業經驗,但是因為人對了一切就是那么的容易。我甚至不覺得跨行業過來有什么難度。大家只會幫助你,不會指摘你。并且你有自己專業領域足夠的話語權。這家企業的機會給了當時我所有想要的。
后期因為家庭緣故,我換了一份工作。工作更迭也比較順利。朋友介紹過去,老板也沒有刁難就直接給了offer。
工作了整一年的時間,截止到寫這篇文章的前幾天。這是我的離職原因。看起來非常的滑稽。
因為我們的離職率真的蠻高,然后我思來想去,還是想到一個團隊相對專業,正能量的企業。
我就提出了離職。其實老板對我很不錯。目前入職新公司兩周,工作量是以前的好幾倍,團隊完全不專業,看似扁平化的背后也是風云莫測。我有些焦慮甚至蠻后悔。為什么選擇離職,我也發現非常喜歡我離開的行業和機會。因為太多可以自己發揮的空間。
希望每一次失敗都有反思,對于工作真的不要輕易開啟任性這個模式。因為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臺,薪資讓你覺得滿足,工作自己又相對勝任,這些是工作的前提,至于老板和同事如何,這些都屬加分項。
如果在你對工作內容的層面上相對滿意,老板又頗為重用,恰好處在一個朝陽的行業里。我想不到有什么原因要放棄,僅僅因為,離職的人多? 一份工作應該做到自己滿意的極限,同時確實沒有太多的商業模式和專業要學習的時候,才是動離職心思的時候。這才是成熟的決定吧,雖然對我而言看起來晚了些。那就送給有幫助的人吧。
1.職場不要絕對理想化,沒有老板好,機會好,同事nice的企業,大而拖沓,小無章法,這是肯定的。
2.不要妄想,遠離江湖,你會發現職場真的無法非黑即白,與其靠跳槽去解決,還不如在一個可以被保護又熟悉的江湖,或許更能遠離是非,因為你熟悉你才知道,桃花島在哪兒啊!
3.錢多活少離家近,隨便占兩條那就珍惜機會,如果想提升,非工作時間有的是課程讓你學。
4.成立不到3年,50個人不到的公司,慎重更慎重,因為絕對它不是小而精,基本判斷公司很小做事兒還粗糙。
5.特別想要離開的時候去看準網搜一搜,除了老牌的外企,寶潔這種雇主品牌建設讓你耳目一新的企業,大部分的公司點評里都有你此事此刻想要離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