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話,又稱惠城話、府城話、禎州話 ,是流行于惠州舊城里的本地方言 ,語音以惠城話為準,屬于客語惠州片。
惠州話是客家地區的語言受粵語影響,逐步演變為既保持客家話的若干特點又吸收粵語某些因素的一種特殊方言,有些語音不同于梅縣客家話,1987版地圖集B15圖將其列為一個獨立的客家方言片惠州片,傳統上,出了惠州城幾公里的地方不能用惠州話溝通。
廣東三大方言
客語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惠州的主要方言。客語中派生出的惠州話形成和傳承距今至少一千五百年,比粵東客家話早五至六百年(約東晉前),與粵語中的廣府話同為嶺南的方言始祖之一,是廣東最古老的客家話,語言生動、詞義豐富,既是惠州地區原居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整個東江流域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孕育了本土文化藝術瑰寶, 主要流行于東江流域的客家地區。
廣東方言圖
惠州話是客家話還是粵語的問題,數十年來,方言研究專家多有討論。也有學者認為惠州話是縛婁古國的“國語”,但漢語方言學界的主流意見認為惠州話屬于客家方言,代表著客家人幾千年來的遷徙歷史,是中國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已成為海內外客家人的共識。
客家方言圖
近年來,惠州話在詞匯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很多以前常用的詞和俗語有些已漸漸不用,或者為別的詞所替代,有些詞年輕人已不完全理解它的意義,甚至根本不知道。不管從保留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這個意義上說,還是從語言學的角度看,《惠州方言詞典》的出版是很及時的,同時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