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戰兢兢打開微信公眾號,輸了一次用戶名密碼登錄失敗;等了幾分鐘又刷新了兩次,再次輸入后沒有一點預兆直接蹦出成績頁面——120。而后,不爭氣的我又去官網確認了兩遍。加上客觀題200,分數都很整,也很圓滿了。
在職零基礎、純純的理工科本碩,去年考過專利代理師,今年考過法考,也算完成了個人兩年計劃。我相信,任何經歷過法考備考過程的人都可以隨隨便便講出大段的故事。感謝這段備考時光,也感恩這一過程中為我默默付出的人們。這篇文章,作為自己經歷的記錄,也通過這種傳承,作為對很多愿意分享資料的友友們的感謝。
一、報考準備
1、非法本還能報考嗎?
2、考什么?
詳細介紹參見:
2020法考的常識性問題普及(鏈接: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442643479265381&sudaref=weibo.com )
今年比去年首屆法考又改革了一點,客觀題考試隨機分為兩批(8.31和9.1),而且出題順序是混亂的,并不是某一科題目全部答完再換下一科。而且,在各學科交叉滲透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出現看不出這題目應該歸屬于哪一科的情況。就連眾合的老師們也開始聽其他科目老師講的課了。。。
客觀題通過后,大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之后再統一進行主觀題的考試。主觀題各科融合趨勢更加明顯,民法+民訴+商經似乎成了標配,柏神對于“一句話問法”的預言也“一語成讖”……難度無疑在逐年加大。
3、還沒想好要不要明年考?
如果想考,那么建議一定要抓住2020的政策利好。
簡而言之,根據司法部《改革綱要》的目標,2022年全國律師總數需達到62萬人。那么為了對62萬律師改革的目標數字做出貢獻,2020年通關的考生將是能夠在2022年底前成為執業律師的最后一批。
詳細分析參見:
2020法考通過率的前沿數據分析? (鏈接: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441856954990594)
二、備考經驗
至于什么時候報名、打印準考證之類隨便一搜就能搜到唯一答案的問題,我覺得就不必寫了。如果你已決定要考,那么只要用心,根據你關注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渠道,想錯過都不大可能。
1、如何選擇老師?
考試的內容通常被各大培訓機構整合成8科:民法、刑法、民訴法、行政法、刑訴法、商經(含知產)、三國法、理論法。
法考培訓圈,能站上講臺的老師,都毫無疑問地有能力帶領你通關。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風格的、聽得進他講的課的、適合自己的老師,并且不要中途總換。有些科目,可以一個主選帶你入門,再選另一個作為對個別知識點的補充。
介紹下我選擇的各科老師:
1)民法:孟獻貴 (特點是將民法圖示化、體系化,重點突出,比較簡練,適合入門)
我也聽過老鐘(鐘秀勇)的課,講得確實也很不錯,不過他的課時實在是太長了。
2)刑法:柏浪濤(特點是像做數學題一樣解刑法題,條理清晰,適合入門)
另外呼聲很高的還有徐毛毛(徐光華)。不過,徐和柏在一些觀點上存在一定的觀點沖突(出發點不同),建議“擇一選擇后從一而終”。
3)民訴法:戴鵬(講課特別牛,重慶普通話很魔性~) 強烈推薦
4)行政法:李佳(講課很細致,也很有感染力)強烈推薦?
5)刑訴法:向高甲(口訣很好用,適合入門,唱歌好聽)
另外還有左寧(播音腔,據說適合基礎好的),溫云云(感覺也是得有基礎才行)
6)商經法:郄鵬恩(會把法言法語進行通俗講解,我聽著覺得不錯)
聽過鄢夢萱(感覺講課就是一板一眼,沒什么波瀾,很平和),主觀題考前聽了張海峽(有種別有洞天的感覺,不過看評論說他復出后夾雜了不少封建迷信的內容( ╯□╰ ),由于我前面的內容沒聽,大家酌情考慮)。
7)三國法:楊帆(三國法女神級,買不了吃虧和上當)
8)理論法:理論法由于內容分好幾塊,我也來來回回換過老師。社會主義部分聽的白斌(上課比較愛扯,氣氛活躍),憲法部分聽的馬峰(講課像他體型一樣,很實誠,后來理論法主要跟著他),最后主觀題背誦還參考了杜司機(杜洪波)的三頁紙。
另外,要提一下一個神奇的存在——蔣四金(一個人帶讀8科,為通關而生)。從我個人的角度講,還是比較珍惜每科的大牛老師帶著我從懵懵懂懂的小白系統性地一窺各部門法世界的機會,而不是在一開始就過于功利地去追逐如何背誦各考點。不過覺曉教育的軟件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開發的主觀題模擬系統(帶電子法條),應該是幫助了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人,在此表示感謝。
以前一般建議選老師而不用選機構,看現在的師資配備,感覺直接選眾合或柏杜也可以。
ps.今年經歷了指南針的解散,“四小只”(李佳、戴鵬、左寧、郄鵬恩)不但免費公開了“考前三小時”(都超時了)的沖刺課,還自費出書、自費錄課,業界良心啊。
2、從哪獲得資料?
1)花錢買省事兒
根據個人偏好,可以選擇花錢報班或購買學習包,主要省去找資料的煩惱,可能還有督促作用,但是學習的過程無人能替代。
2)不花錢找資料:
微博@法海里的丑學長 (我覺得找資料的話其實這一個就足夠了) ,另外還有自己跟的各老師的新浪微博、公眾號。
客觀階段,精講/系統強化階段的書籍(8本)+配套真題(8本)
主觀階段,如果客觀階段基礎好,可以不買新書;如果客觀階段心里沒底(比如我),可以買主觀題階段的書。這一階段的書,一定要選擇知識點+案例化講解的書,不要買與客觀階段沒啥區別的書(比如僅僅羅列知識點或用選擇題的選項直接堆疊成的“案例”)。
如果時間充裕,可以邊學邊做筆記,后期復習用自己的筆記;我學的時候沒有時間好好做筆記,后期很慌,所以又打印了各科老師的背誦版講義以及主觀題的電子書。
b站 各大培訓機構已經進駐,關注一下可以省去各個app奔波的勞苦,或者有一些up主也會及時跟進。資料貴精不在多,尤其后期把手里資料看完比押題重要得多。
3、怎么復習?
1)備考總體思路:看書、聽課(免費視頻、音頻)、做真題。
聽課一時爽,做題火葬場。一般來說課聽一遍(可以加倍速)就可以了,剩下就是多看書、多做真題。
第一遍聽(需要理解的內容的)課,建議規規矩矩擺好書、拿好筆,像上課一樣認真聽,不要邊走路邊聽,不然等于白聽。對于大部分在職人士,這一遍的學習大概率是唯一一次系統學習,所以盡量消除盲點。但必然有一些內容實在理解不了,超過預設時限后,要堅持按計劃往后聽完,說不定學完后面轉回來就明白了。
通勤路上,可以聽聽口訣,或者已經理解、只需重復性記憶的內容。
切忌:一直聽課不做題!即使全錯也得堅持做。
另一篇經驗帖供參考:我是如何零基礎通過司法考試的? 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75089284&ver=2005&signature=ox*FlPONfbIX6AfqTH5-PGdteWxcFMbLG5DwaOlQNnmdYIU3Yxu8L72tgBw7muHJ1al802pb-AizpILRTlc8w3qc4lESbR9xdGKRNAvs2ZV7H3qjn6QSqGHvN9On94Mn&new=1
2)付出時間不是萬能的,但不付出時間是萬萬不能的。
我去年就買了全套書,但是由于換工作沒時間準備。今年大概從3月份才開始看,不過斷斷續續地到5月初才學完刑法。之后才正式開始備考。工作日大概平均每天3小時(原本計劃4小時,實際達不到),周末兩天差不多留出半天休息時間。
個人覺得,從3月份開始按部就班進行學習就比較好。開始太晚時間比較緊張,開始太早到后面容易熬不住。時間因人而異,做計劃時至少要保證全部科目一一學完,然后還有一輪沖刺的時間(比如每個重點科目用2-3天過一遍)。做計劃時一定要留有裕量。。。
切忌:跟別人的進度盲目攀比;光研究方法論、比較老師、做計劃而不行動。
只有踏踏實實地學習才是你通關的最根本保證。
3)有規律嗎?
重者恒重,新法必考,案例化、重分析。
客觀題,案例化、綜合性在逐年增強,題目變少,四個選項可能就考了四個不同的點。
主觀題,從學科來說,近兩年都是商經C位出道,我個人感覺直接考察民法知識點的題目很少,有可能以后民法的知識作為內功,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就像規則不夠、原則來湊);司法部出的案例指導書很重要,不一定非要自己看,可以跟老師加工過的素材,但一定要看;主觀題趨向開放式問題,有些問題并不一定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說理比結論更重要,以側重于考察法律思維。
4、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柏神說,選擇法考就像是被害人自險風險。
老孟說,成功的路上從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
馬胖說,只有人會辜負“堅持”的意義,“堅持”不會辜負任何人。
佳佳說,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只有堅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好了,聰明的你,已經知道我最后想說的是什么~
ps.分享兩篇可能有用的文章
1)方法論專家@法律界的小學生康康 超詳細的法考全程復習規劃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44115692552264#_0
2)最有溫度的法律人@行政法李佳? 佳佳心里話 |一如年少模樣?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4427890969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