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略)
問題解決筆記
很多時候,我們在這一步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不是不夠客觀,也不是列的事實不夠全面,而是根本不知道列些什么。
所以,我為大家提供一個分析模型——3C分析模型,它在解決工作上的許多問題時,都可以用到。如果在羅列事實時,不知道列些什么,可以參考這個模型。
3C模型的意思是,在思考策略時,可以從公司本身(Corporation)、顧客(Customer)和競爭對手(Competition)三個角度出發。
會議筆記
記會議筆記可以分成三步:
第一步,明確目的;
第二步,分辨噪音;
第三步,用康奈爾筆記法記錄。
要想確定你的筆記是會議紀要,還是行動指南,你要先弄清楚自己在這次會議的角色是什么。如果你的角色是主要的執行人員,那你的筆記最好是要發揮行動指南的作用;如果你只是為為執行人員提供支持的,那就要把筆記當做會議紀要。
開會時,出現的觀點一般有兩類:基于事實提出的觀點和基于情緒提出的觀點。很多時候,人們提出的觀點會依據自己看到的事實,比如數據,典型案例,等等。但也有人被情緒或偏見掌控,提出一些觀點。基于情緒提出的觀點,不僅沒什么參考價值,甚至還會影響到你的工作,它是會上的“噪音”,不值得記下來。
可是我們怎么去區分事實類的觀點和情緒類的觀點呢?很多人會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我們不一定能輕易看穿。
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問“為什么”。你可以問發言的人:“為什么你這樣認為”“你這樣認為的理由是什么”。問完之后就可以過濾掉很多情緒類觀點,因為如果他是基于情緒提出一個觀點,那就很難給出一個事實依據,而且有的人回答的時候自己就發現自己的觀點其實是個人偏好而已。
我們要判斷的不是這個觀點是否有價值,而是會上大家一起跑題了,這時候,你就需要判斷這個題跑得有沒有價值,是不是噪音,需不需要放在筆記里。
如果你對這個話題并不了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其他人對這個話題的反應,如果討論得很熱烈,那最好是記下來。特別是如果你的筆記是為了備案的,那為了方便大家會后查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即使是跑題了,也可以記下來。如果大家既不感興趣,又跑題了,那這樣的內容記下來的話,就是“噪音”。
開會時的小建議
- 引導出具體的行動方案
第一個建議是,如果你是項目的執行者,那一定要盡量在會上引導出相對具體的行動方案。
因為我們開會的時候,領導或同事的建議常常只是個大方向,沒有什么具體的東西,如果你在會后要按照只有個大方向的建議來做,就很容易跑偏,所以在會上要引導對方把建議說得具體點,然后把建議寫在筆記里,會對你接下來的工作更有幫助。
假設你們在會上討論你設計的一個營銷方案,營銷總監說你的方案有問題,很難觸及用戶。有的人聽到這里可能也不敢提什么問題,筆記上只記了“難觸及用戶”這五個字,會議結束后,看著這五個字,也不知道怎么操作。這就是因為他的建議只是個大方向而已。
所以你可以繼續追問,哪里讓他覺得很難觸及用戶?這時候他就可能會給你一個相對具體的回答了,他可能會說是線下的營銷活動,甚至具體到活動的主題或獎勵不夠吸引人,等等。然后你就可以把這些都記下來,會后也知道具體怎么操作了,看要不要換個活動主題或獎勵,這樣工作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這就是我的第一個建議,引導對方說出相對具體的行動方案。 - 重復結論
第二個小建議很簡單,就是在會議快結束時,或者是你自己,或者是引導別人重復一下這次會議的主要結論。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確保你的理解和會議筆記是準確的,二是確保參會的所有人的理解是一致的。這個動作雖然簡單,但很多人在開會的時候常常會忘了做,導致會后大家可能會互相問,降低效率。
日程管理筆記
不能被各種工具綁架。如果你很多事都能在一個APP上完成,那就不要每件事都換個APP,這樣能節省很多精力,也避免陷入不斷探索不同工具怪圈。
方法1
方法2
新建一個筆記。用電腦的時候,就點擊右上角的三個點,添加提醒。如果是用手機設置,新建筆記之后,直接點擊鬧鐘那個圖標就可以了。
選擇哪件事會出現在你的日程上,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日程管理的核心理念:做好日程管理,不在于把事情做對,而是做對的事情。
管理學界有個著名的定律,叫做“二八定律”。指的是,在任何一組事物中,最重要的只占20%,而剩下的80%一般都是不重要的,無效的。嫁接到日程管理上,意思就是,假如你一天可能有10件事要做,但只有其中的兩件才是真正重要的、對的事情。日程管理的重點,就是把盡量多的精力分給那“重要的20%”。
在排序時,主要參考事情的緊迫程度,可以按截止日期進行倒推。截止日期早的就排在前面,晚的就排在后面。如果你把緊迫的事情排在下班前才做,很有可能做不完,被迫加班。
英國的歷史學家帕金森曾在《帕金森定律》中指出, 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非常之大,一份報紙,可以10分鐘看完,也可以花半天時間才看完。
一個好的計劃可以戰勝變化。
你每完成一件事時也可以嘗試給自己一個小獎勵,這個小獎勵一方面是為完成一件事創造一個儀式感,另一方面,也可以預防拖延。
建立個人知識體系
建立知識體系最有效的方法是,有目的性地搜集資料并輸出。
資料來源
行業分析
行業分析的獲取途徑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咨詢公司、智庫與研究院、權威媒體。
很多咨詢公司都會定期發布行業分析,比較推薦的是MBB三大咨詢公司——麥肯錫、貝恩、波士頓。這三家咨詢公司基本上覆蓋了大部分行業。
萬一你真的接到了一個寫行業分析報告的任務,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咨詢公司的報告絕對是你的第一參考對象。比如,文稿中的截圖就是貝恩公司一個報告的目錄。而且,如果你想了解相關行業在國外的發展情況,這三大咨詢公司提供的信息就非常有價值。
一些智庫和研究院的網站也提供了非常多的行業數據和分析。比較靠譜的有: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騰訊的企鵝智酷、阿里研究院。互聯網行業的很多數據都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
一些比較權威的媒體在年底也會發布一些行業分析,比如36氪、虎嗅等。他們的分析報告雖然沒有像咨詢公司和智庫寫得那么詳細,但好在可讀性較強,門檻也低,如果你對這個行業并不了解,可以嘗試先看一些媒體發布的報告。
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的來源主要有:書籍、科普媒體、學術文章。
專業知識也需要精準搜集,如果你對這個專業并不熟悉,可以先找一些科普文章或者入門級的書來看。如果這個專業門檻不高,或者你對它有一定的了解,那可以去看一些學術文章。
可以先去百度學術或谷歌學術(Google Scholar)上搜索,可以搜索到一些免費但質量不低的學術文章。
不過知網也有免費下載的途徑,一些圖書館會提供免費下載途徑,而且線上操作就可以,不需要自己跑到圖書館。比如,浙江圖書館,在支付寶上搜索“浙江圖書館”,可以在線開通借閱服務,芝麻信用達到550還可以免押金。注冊完之后,可以直接登錄浙江圖書館官網,免費使用知網的資源。
除了專業知識和行業信息,如果你遇到了一些比較難搜到的資料,還可以“垂直搜索”。去垂直領域的一些網站或APP搜索。比如,醫療信息,就去丁香醫生等地方去找;房地產信息就去相關的中介網站去找。垂直搜索會比直接在百度上搜到的資料更加快捷和精準。
梳理個人經驗
寫行動計劃時,要遵循“由遠及近、能做就做”的原則,意思是,先把在時間上最近的行動列出來,能在當下做的就在當下做,不能在當下做的,就先寫下來,在下次做類似事情的時候做。
梳理經驗時的三個小技巧
-
用四象限法,篩選有效經驗
你積累的經驗無非就四類:重要且復雜,復雜但不重要,重要但不復雜,既不復雜也不重要。當你篩選經驗時,你可以看這個經驗應該放在四象限的哪個位置,因為只有重要且復雜的經驗,才最值得用筆記去分析、梳理。
四象限法
總之,篩選有效經驗的標準只有一個:重要且復雜。
- 積極聆聽,避免“自娛自樂”
第二個小技巧是:要積極聆聽身邊的人的想法。我們在梳理個人經驗時,常常會陷入的一個誤區,就是“自娛自樂”。 -
分享梳理結果,養成長期習慣
第三個技巧是,通過分享梳理后的結果,養成長期的習慣。要知道,只有養成長期梳理經驗的習慣,才可以發生質變,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實現職場進階。養成習慣其實并不容易,因為每次筆記都要花時間去分析,去整理。習慣的養成,關鍵在于堅持,除了從內心認同這樣做的價值,還有一個方法,可以讓堅持變得更容易,那就是把梳理的結果分享出去。
三步驟
個人財務管理筆記
個人財務管理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查家底;第二步,定目標;第三步,開源節流。
查家底
只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分別是:收支狀況、資金分配和消費情況。這三個方面的信息,盡量了解到最近三個月的情況。
收支狀況指的是你的收支是否平衡;資金分配指的是你賺的錢都放在了什么地方,是花掉了,還是存了起來;消費情況,指的是你花掉的錢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對于收支狀況,你要確定你現在是收支平衡,基本上攢不下什么錢,也不用別人伸手幫忙;還是,你能攢一些錢;或者是,比較慘一點,欠了一些錢。收支狀況會定下你整個財務管理的基調。
一個合理的財務管理,應該看自己的情況,把賺來的錢分成流動金、儲蓄金和理財金三部分。
定目標
-
用印象筆記定財務管理目標
一小一大兩個表
在印象筆記中,專門建立一個筆記本用作財務管理。然后每個月新建一個筆記,在筆記中插入一大一小兩個表格,用來記錄。
-
如何定目標
目標的設定要從賺錢和花錢兩個角度來看。從賺錢的角度,要先評估一下自己的賺錢能力。從花錢的角度,要先為花費進行分類。
a.為花費分類
我們先來看為花費分類。財務目標的設定,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消費,看自己能少花多少錢。
我們花出去的錢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必須花的,不花會“死”的;第二類,必須花的,不花會不開心的;第三類,可花可不花的,花了還會不開心的。我們在第三類上花的錢就是可以省下的錢。
花費分類
b.評估自己的賺錢能力
定下賺錢的目標的前提,當然是你要對自己的賺錢能力有個評估。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來看。短期的話,評估的是你有沒有兼職或做副業的可能。一是你有沒有這個時間,二是你有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你既有時間又有能力,缺的只是機會,那不妨在筆記的財務管理表格中,寫下你的收入預期,然后開始尋找機會。這可以有效緩解你的現金壓力,記住,通過賺錢來存錢才是最核心的解決方案。
舉例
第三步:開源節流
如果你理財能力足夠強、又有一些存款的話,也可以買一些理財產品。
總結
用華為管理法去應用
每次在學到新的方法時,都會使用華為管理法去應用。它是華為在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時使用的方法,步驟是先僵化、再優化、后固化。
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量身定制一個完美方法。與其浪費精力再去尋找,不如優化當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