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有了錢,就馬上開始投資!" ?這句話的漏洞不僅在于:
什么時候才能有錢呢?萬一總是沒錢呢?
另外一個漏洞在于:
投資不一定要等到很有錢才能做。
在投資這項活動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是投資者的”思考能力“。資金想要成為資本,需要金額、時限、智慧這3個要素。
按照最重要的程度,可能最合理的排序:智慧>時限>金額
為什么金額實際上是投資活動中重要程度相對比較低的因素呢?因為衡量投資成功與否的核心指標,并不是最終賺到了多少錢,而是到了最終,起初那些錢的增長比例是多少?——增長比例才是更為本質的衡量指標。
投資活動里最重要的因素是“智慧”,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人有“先天優勢”。
運用元認知能力,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思考,再進一步,是運用元認知能力去揣摩他人的思考(結果及其過程)。
就算沒錢,也可以開始鍛煉自己的智慧。(通過虛擬投資, 讓自己具備能力)
如何開始鍛煉投資智慧?
開始投資活動的條件是什么?
只要我愿意
幾個要點:
1、事實上,在一開始跟蹤的股票是不是GAFATA其實無所謂,如果英語不好,那么在國內股票市場上選一個有根據地認為可能會持續成長的企業就可以了,因為接下里,在閑暇時要關注這個企業的財報和其他新聞。
2、金額必須設置成1元——也就是最方便計算且金額最小的單位。事實上,1元,1000元,1000萬元,抑或美元或人民幣,都無所謂,不是因為“反正是虛擬投資”,而是因為從一開始就要養成習慣:關注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增長比例才真正重要。
3、每個月只更新1次數。在每個月的其他時間里,絕對不要去看這個數據。看它不僅沒有意義,更可怕的是會養成習慣。至于那個壞習慣究竟有多可怕,以后會越來越明白的。(進一步的自我訓練是:如果有一次破例,沒到月底就忍不住去看數據了,那一定要想辦法適當地懲罰自己一下。)
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想:“這么做有什么意義呢?”如果想得出來,早就做了,——你不是一直沒做嗎?也就是說,以目前的情況,是不可能想出這么做有什么意義的。
聽話照做,準沒錯!
前提很清楚:
1、你想學
2、我有經驗
3、雖然我知道你想不出“這么做有什么意義”,但我猜你起碼能想明白“這么做好像什么壞處都沒有”。
持續至少12個月,才算是入門。
大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一模一樣的:如何才能使自己配得上那個機會?
最終,每一個思維漏洞都必然導致決堤——你的資本越多,決堤效果就越驚人。有些教訓很難言傳身教,那些教訓僅僅來自一個“屬于你自己的特定的思維漏洞”。
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想辦法堵住一個又一個最常見、最普遍、最可怕的思維漏洞,甚至要在還沒有錢去投資的時候就啟動這個工作,等終于有錢進行投資的時候,可能已經有了一年、2年甚至“一輩子”的經驗,于是,在“機會真的來了”的時候,你僅配得上,甚至比別人更配得上那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