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供材料-《心理咨詢實務》56-58 ?記憶
1 記憶是不準確的,回憶不是客觀事實
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說過:“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睋Q言之,歷史是充滿欲望的人類留下的活動軌跡。有的人只管做事不計后果,有的人則對后果充滿設計,不僅設計當前而且還算計歷史。趙匡胤當皇帝這件事可謂算計歷史的典例之一。然而,歷史上的算計,可以蒙騙所有人于一時,必可以蒙騙一些人于萬物,但不可能蒙騙所有人于永遠。
1.1 故事與記憶
我曾很不嚴肅地說過,心理咨詢就是一個和故事打交道的行業:聽故事和講故事。
咨詢師都是聽故事的專業高手,在一個小時左右的咨詢過程中,來訪者一般會講兩三個故事。那真的是“故”事,即過去發生的事。咨詢師還必須成為講故事的專業高手,能夠根據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或者根據來訪者所講的故事,來構建新的故事講給來訪者聽,以達到啟發、引導、支持、鼓勵的效果。但是,咨詢師心中明白,在咨詢過程中,可以聽故事也可以講故事,但卻不能信故事--不能相信來訪者所講的故事。因為故事不是事實,故事只是記憶;記憶里的事,不是也是,是也不是。
1.1.1 記憶很重要
在古人看來,什么是君子?“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殆,謂之君子?!鼻斎皇蔷樱妒酚洝访枋銮?“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我們看到,記憶力強即“強識(志)”是判斷君子的一個標準,記憶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的豐富不在于經歷過什么,而在于當事人記住了什么;那些記不住的,和沒有發生過沒有什么區別。
據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我們可以想象,兩條魚如果見面打過招呼在7秒之后再見,就又彼此不認識啦。還有研究說,魚的記憶長達3個月,那3個月之后的第二次見面,還是誰也不認識誰。
人當然比魚高級得多,不但有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還有長時記憶。從容量上講,長時記憶--保持時間在一分鐘以上的記憶--所記住的無論是信息的種類還是數量,都是無限的。在我們的長時記憶中,有無限的美好,也有無限的痛苦。有人幻想過,如果有一種藥吃了后就能把痛苦
1.1.3
忘掉該多好!可是,怕的是在吃過這種藥物后,忘掉痛苦的同時,美好也隨之忘掉了。此時,這個人就成了沒有痛苦也沒有快樂的人,他們不但沒有了記憶,連情感都淡漠了。
有種人,不用吃藥就會發生記憶的改變。那就是老年人。他們的遠期 “重復記憶很好,近期記憶很差,因此對過去的陳芝麻爛谷子記得清清楚楚,而眼下的事情掉腚就忘。
心理咨詢師很重視遺忘,比如順行遺忘和逆行遺忘,比如心因性遺忘;還有錯構、虛構和遺忘綜合征即科薩科夫綜合征。
1.1.2 記憶是不準確的
我們的記憶曾經被認為就像錄像機錄像一樣,每當我們回憶時就是放一次當時的錄像:當時是什么樣子,我們放出來的錄像就還是什么樣子。現在我們知道,記憶不是對過去的重現,而是基于當下的一種重構。重現和重構,一字之差,表達的意思卻是天地懸隔:當我們回憶一件事情時,并不是準確地再現它,相反,回憶是對實際發生事件的一種重新建構。人的記憶并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么穩定,而是一段時間后就會被調整和改變。所以,如果你給別人講述你五年前度假的事,你認為你是按照當時的情景來描述的,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相反,你可能已經用了很多
56
其他來源的信息重新建構了你的記憶,這些來源可以是你前幾次對它的講述、同一個或以后的假期中的其他經歷,也可能是你去年看過的一部在你度假的地方拍攝的電影,等等。如果你和一個人在同時講述你們共同的某種經歷時,你經常會覺得奇怪,對同時經歷的事件來說,你和另一個的敘述竟然會完全不同!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重構記憶就是用新信息和現有信息去填補在回憶某種經歷時被遺忘的內容。
把以上內容通俗地講出來就是:記憶是不準確的。因此,千萬別把自己的記憶當成了真實,也不要把別人的記憶誤以為真實。
1.1.3 回憶即重逢
我很欣賞兩個說法:一個是“回憶即重逢”,另一個是“遺忘即自由”在心理層面上,每一次回憶真的都是一次重逢。有一天聽我這么講的時候。有人提出來說:不是每一次回憶都是一次“重逢”,而是每一次回憶都是一次“重復”。重逢的意思是我們再次相逢,但是我們再次相逢的時候,我已經不再是我,你也不再是你了,畢竟這次和那次之間有著時間的變遷,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而重復則不同,當我們在回憶中相逢時,我們又回到了彼時彼刻,我還是我,你還是你。不知大家更同意哪種說法?或者是否有人能夠想出其他的說法,比如:每一次回憶既是重復又是重逢,既不是重復也不是重逢。
相較于“逢”和“復”之辯,我更看重“重”:重復和重逢的關鍵是重。一次回憶是重,二次回憶就是三,由此類推,我們知道:有人在經歷過一次美好之后,完全可以通過回憶,把這種美好經歷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無數次。當然,痛苦經歷也是如此。
從可操作層面,咨詢師建議大家留住美好的方式倒不是記憶或回憶,而是記錄。比如寫日記,比如拍照片。記錄能夠激活記憶,能夠幫助回憶。多少年之后,當我們看到自己的記錄時,我們就可能回到彼時彼刻。請思考:一個人看到他當年記錄下來的快樂,他就有快樂的回憶嗎?看到他當年記錄下來的描寫痛苦的文字,他還會痛苦嗎?
這個問題的回答,直接決定著對我上邊所講的內容是否理解了。 管理中樞的工作記憶是前額葉皮層的眾多功能之一。很多人認為記憶是一種自給自足(self-contained)的功能,有點兒像錄像機,捕捉人每個時刻所經歷的聲音和圖像,然后將它們存儲在中樞的某個部位,以供需要的時候回放。如果事實真是如此的話,那么大腦很快就會充溢大量的信息而無法有效的工作。研究提示,記憶系統比上述機制的效率要高得多。
大腦內有部分神經網絡可以短暫地貯存實時的感知覺及思維信息,并將它們與已經存貯的記憶進行聯系,這樣,人才能把即刻的經歷和既往的體驗有機地連貫起來,意識到感知和思維的內容,并做出相應的反應,這就是工作記憶。如果沒有它,人就會永遠地停留在當下,無法將正在發生的事情與曾經看到、聽到或
想到的信息進行聯系。從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重要功 反映
青緒
能的損害給病人造成的痛苦。這些病人經常重復地問一些問題,而根本意識不到
他們剛剛得到過答案。 定的
目前已知大腦中的哪些神經細胞負責工作記憶。研究發現,前額葉皮層中一些特殊的細胞負責空間工作記憶,即記住事情發生的地點。這群細胞位于前額葉側部的一個很小的區域內。這個研究的對象是猴子,它們的大腦與人的有很高的。研究者在猴子的面前放了兩個盤子,猴子能看到但是摸不到。實驗者在其中一個盤子中放上食物,然后,把兩個盤子都蓋上,繼而遮擋猴子的視線幾秒鐘。
心理咨求助者是在講故事,咨詢師是在聽故事
記憶很重要,記不住的和沒有發生的,是一樣的
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跟你記住有關系,記不住跟沒有經歷是一樣的
遺忘很重要
作為咨詢師,必須聽懂并且相信之下的話:
我們的記憶曾經被認為是照相機或者錄像機一樣,當時的
現在我們知道,記憶不是對當時的重現,記憶是當下對當時的重構
回憶是對實體發生實踐
記憶是假的,我們不是不相信你這個人,而是不相信記憶。因為記憶不是事實,他是一種建構,他可以建構,我們也可以建構。他記住的是痛苦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一個解釋悄無聲息的植入他的記憶,讓他將痛苦的記憶,逐漸轉變成為積極、陽光的建構。
回憶就是重逢,每一次回憶,都是一次重逢
遺忘即自由。在心理層面上,每一次回憶都是一次重逢。重逢,意思是我們再次相逢,我們再次相逢的時候,你已經不是你了,我也不再是我了。如果每一次回憶都是一次重復時,你還是當時的你,我還是當時的我。你認同哪一次的說法呢?
重逢和重復的關鍵是“重”,當有人經歷過一次經歷后,會反復的、無數次的將這樣的記憶回憶。從可操作的層面,咨詢師留下美好的方法,不是重逢,不是重復,是記錄。當我們多少年之后看記錄的時候,發現當時的情緒已不在。這也是特別重要的技術——情緒事件相分離。
我們將記憶,是以可操作性的層面,以故事的方式來講的。
堅定不移的記住并相信:記憶很重要,記憶不準確,記憶就是重逢。
問答:
1、咨詢師需要科學、藝術、人文一體,怎么可操作性的提高藝術和人文能力?
回答:科學是可以重置,驗證,藝術是獨一無二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牛頓,依舊會有別人來推動科學,一定會有其他人發現萬有引力;因為萬有引力是科學,是規律。但是世界上沒有達芬奇,一定沒有蒙娜麗莎,沒有曹雪芹,一定沒有紅樓夢,王雪琴學出來的可能是黃樓、綠樓,但不是紅樓。那藝術怎么提升呢?比如,你也會騎自行車,自行車運動員也會騎,雜技運動員也會騎,但是你只是會騎,自行車運動員是速度很快,雜技運動員會很多花樣,是在先天的基礎上通過反復練習提升的。所以藝術離不開技術,通過技術的反復的練習,變成藝術,藝術是對技術的反復練習后提升的。人文,也就是提升共情能力,把人當人看。
情感隔離的人是不是不容易提升共情能力?回答:不容易也可以提升。先要看這個人需要什么,他說的話是因為有什么樣的需要。你沒有共情能力,你反復的問,老公,你需要我做什么,孩子,你需要媽媽怎么做!在這樣的過程中,會提升共情能力。
即使剛開始做不好,也堅持練習。剛開始不要要求高,只記得持之以恒的練習。比如,學習說話,先把普通話練好,也就是最基本的練好,再可以練習特色語言。你在表達共情時,能讓對方喜歡非常重要。
2、什么樣的咨詢師才能合格?
回答:當下我們中國的國情是,有資質就可以做咨詢師,就是合格的咨詢師。
如果我要成為一個給別人帶來幫助和支持的咨詢師,我應該從哪些方面做努力,可以快捷的完成?
回答:想快捷的東西,都會欲速而不大。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快捷這一說法。什么時候你打掉了急功近利的時候,心靜下來的時候,就能夠成長了。太注重技術,太注重快捷;你技術下邊是理論,理論的下方 ?是修養,修養的下邊是閱歷,這都是快不了的。
如何成為,一個是實踐,一個是時間。你不每天練,每天練,肯定是不行的。實踐,真的在做,有足夠的時間,當你咨詢完1萬個小時的經歷,就不成問題了。
最終修成的是人格,人格的穩定性,心態是否積極正面積極向上,是否能給對方足夠的影響,這個非常重要。
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他違反了戈德華特定律。
前面講了這么多,可以總結為一句:記憶,是加入了幻想的執著。
教科書概念: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
記憶的分類:
按照內容分:形象記憶、情景記憶、語義記憶、動作記憶
按照是否意識到:外顯記憶、內隱記憶
按照信息保存時間的長短: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遺忘及規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先快后慢
遺忘:主動遺忘,被動遺忘
主動遺忘:動機性遺忘,情緒性遺忘
頭腦中出現已經逝去的親人的樣子,這都是表象記憶,形象記憶。
關于表象: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工作記憶:多動癥,是腦功能發生的障礙。
系列位置記憶:對未完成的、打斷的記憶是深刻
長時記憶:自然衰退,干擾——前攝抑制(先前學習的材料,對shiji存入的材料對)
3、提問:《神經癥》中代償良好和代償失調怎么理解?
代償良好的時候沒有內心沖突,不影響社會功能。有強迫人格的人容易得強迫癥。代償失調,比如有人苛求完美,但是他又做不到,他不得不那樣做。因為做不到而出現了各種癥狀。
4、記憶是加入了幻想的執著是什么意思?
執著是人格特點嗎?
我認為是跟人的人格是有關系的。就是對自己的記憶,執著的認為是那樣子的,其實這只是我們的執著,而記憶的結果是加入幻想構建的結果,我們執著的相信我們的記憶的準確性。
5
最怕的是別人教你一招,你就覺得是錦囊妙計。首先要看自己合不合適,自己的孩子合不合適。比如薩提亞,很多人學了一輩子,也不一定學懂薩提亞。有些人學一輩子精神分析,也學不好,因為他不具備理性批判的能力。
單純回答一個問題,
6、既然記憶那么重要,根據您的心理學、腦科學的背景,如何提高記憶力?
前提是注意沒有問題。當注意的能力提高了,人為什么總是忘不了痛苦,是因為他復習啊。為什么很多人學了很多沒有提高啊,因為他不復習,不預習,不重復學習。提高記憶的做有效方法,肯定是要多記憶。
歷史不是真實,是為了當下解決問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