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相親市場,最能暴露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夾帶著多少自己內心的空洞,什么時候逼婚?物色哪種類型的對象?無一不是自己內在的投射。
小張前天離家出走了。事情的起因很簡單,父母為她物色了一戶好人家,逼著她去相親,她答應約會試試看,幾次下來,還是沒辦法心動,于是如實告訴父母,條件雖然好,但性格實在合不來,也無話可說。父母覺得感情可以培養,這根本不是問題,于是,每天念叨,言語之中,處處表示著,非這戶人家不嫁不可了。她無奈之下,負氣辭了本地的工作,選擇外出打工。
細細詢問才知道,那一戶好人家,家境夯實,兒子年齡和小張相仿。不抽煙不喝酒,沒有任何不良嗜好,長得還一副踏實穩重的模樣,最重要的是,他一眼便喜歡上了小張。
小張家庭條件一般,父母做著小本生意,一家人性格好,熱情又實在,那一戶“有錢”的好人家,便是在她父母的檔口做買賣而結識,認定這熱情又實在的家庭,女兒性格一定也很好,家境有反差沒關系,兒子娶她過來,一定享福。
兩家人這么一合計,越聊越投契,一副立馬就可以提親定下來的架勢。小張得知這么一樁親事的時候,其實她父母已經是“通知”的意味了,并沒有商量的余地。
02
這件事情,最后說出去,很多親戚朋友都站在大人的立場,去批評小張,是她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享福,不懂事,不體會父母的用心,甚至談到了不孝順的層面。他們口口聲聲強調著,「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辛苦,我們就是不想你也過窮苦日子,你不知道珍惜,這般傷我們的心,你是否知道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人們都一致覺得,富裕人家的小王子能主動看上灰姑娘,是灰姑娘三生才能修到的福氣,多少人想嫁豪門,都沒這運氣。這年頭,心動和感情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當飯吃嗎?
因為自己經歷過窮苦的日子,遭受過人窮被人欺的滋味,深知貧賤夫妻百事哀,再也不忍心自己的女兒受同樣的苦,在他們的認知里,人這一生,沒有感情都好過沒有錢。可他們哪里想得到,多的是有錢人家婚姻不幸福,感情不和睦的酸楚,不亞于物質的窮苦之痛。想必,一定也有富裕卻不幸福的媽媽們,告訴自己的女兒,你不必太要求對方有錢,一定要聊的來才行。
我們總是活在了自己的經歷和認知里,也活在了過去的種種創傷里。過去的創傷,到底有多么大的威力?「心理學上有一種“未完成情結”,過去未獲得圓滿解決或徹底彌合的既往情境,如果自己沒有辦法理解,也不進行處理,這股情結會一直要求彌合,或者進入潛意識,或者被合理化。」就如,很多女生在幼童時期對美麗衣服的渴望,沒有被滿足,成年后,成了一個十足的購物狂,她們也不認為這是有問題的,在成年后,一直靠買買買,去彌合過往那種難過的渴望。
在相親這件事上,父母將自己的“未完成情結”轉移到了下一代,雖然自己已經不用再經歷貧窮,日子也越來越紅火,但那股對貧窮的恐懼并沒有隨著物質生活的充實而釋懷,它們仍然潛伏于內在,對于他們而言,女兒要嫁人,就有可能會經歷早年物質的貧瘠,這種可能性一遇到“富二代”就瞬間喚醒了他們內在的恐懼,一定不能允許這種事情再發生,扼殺了這種可能性,就安全無事了。
未完成情結,早就讓自己蒙蔽了認知,讓理智退居二線,不理會孩子愿不愿意,快不快樂,「只要你按照我說的來,只要你不會窮,我心里就舒服了,至于你以后婚姻幸不幸福?我一點兒也不擔心,你那么多錢,怎么可能不幸福?」深陷在這種情緒中完全不自知。小張離家出走一直未歸,她的爸媽仍然想不明白她為什么不接受。
03
類似的相親案例,在相親市場有很多。簡單的投射有,父母自己身高矮,孩子也不高時,第一條件,對方必須得高個;父母其中一方有喝酒史而導致婚姻不和睦,孩子的另一半就絕對不允許喝酒;因為自己的婆媳關系處理不好,所以相親時對孩子未來的婆婆,都開始有了種種要求等。
找對象有要求,固然有必要,也很正常。但若對他人的要求到了偏執的地步,影響了正常的判斷,也傷害了身邊的人時,就得審視一下自己,這“要求”的背后反映了自己內在哪里出了問題。自己的“心靈空洞”只有自己能處理,能釋懷,試圖從我們的子女,從我們的親密愛人那里得到彌合,并不能治愈自己的創傷,反而只會嚴重的傷害他們。
試想,倘若只為了滿足自己,讓物質貧瘠的恐怖情境不再重現,就忽略了感情本身,將來子女不因為物質條件而因為精神交流懸殊太大,婚姻走不下去,這種不幸又該誰承擔呢?
父母當然可以關心孩子的人生大事,相親這種成就姻緣的方式也無可厚非,甚至是非常合理的現象,由相親而喜結連理的夫妻有很多,讓年輕人抗拒相親的本不是相親本身,而在于背后咄咄逼人的親朋好友。他們讓這件本來很美好的事情,徒增了太多個人的情緒,喜好和自己的投射,讓年輕人無奈又無力抗衡。
我們要做的,僅僅是為他們做推薦,接不接受,由他們自己決定,至于那些“未完成的情結”終將由我們自己來了結,去完成。
在子女的成長中,最易被接受的價值教育是“我的理想我自己來實現,我的傷痛我自己來療愈,你負責快樂就好,并像我一樣勇于自己承擔每一條路所付出的代價。”
-end-
文|千里小姐? 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