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往常一樣,手機不離身看了個把小時微信公眾號推薦的文章,眼睛又酸又澀。
停下來思考了一分鐘,想到每天早中晚都在看的這些東西看了有什么用處,除了白白浪費我的時間和精力,想不起來還留下了什么。于是開始刪訂閱的公眾號,刪了一些,還是留下了幾個。比如,
以前經常去的地方是新華書店,面積大,書多,喜歡里面的環境和氣氛。買幾本喜歡的書,談不上愛不釋手,就是覺得書荒,不知道對什么書有興趣,不如公眾號推薦的有趣。買的第一套是《鬼吹燈精絕古城》《鬼吹燈龍嶺迷窟》,那時候只出了這兩本,好多同事借著看,由于沒有在書上寫名字,最后沒有回到我手中,丟失了。買的最多的一套是《明朝那些事全七冊》,現在還妥妥的擺在書架上。買的最后一本應該是辭職離開南昌的時候在八一廣場新華書店買的余秋雨《中國文脈》,很喜歡,放在床頭偶爾翻看一次,曾經我也是個愛讀書的少年,也曾經讀過書,忘記上一次廢寢忘食的讀書是啥時候了。好懷念喜歡讀書的自己。順便鄙視現在的自己。
以前很喜歡寫,靈感無窮盡。第一次寫日記是初中,語文老師要求寫,每天一篇,寫完還要交上去批改,現在想來那個老師真是個變態,居然喜歡看別人日記。度過了剛開始的強迫期,慢慢就自己愛上了寫字,老師喜歡看的寫一篇交上去,私下寫一篇自己留著看。練字也是因為寫日記而起,當然也不算正規寫日記,帶點隨筆的性質,啥題材都嘗試過,多數還是意識流吧,想到什么寫什么。
那時候也累積寫了不少,可惜后來擦屁股用了。直到后來去鎮上讀高中,向鎮上的城里人學習,看到同桌的男生擦屁股用的是衛生紙卷紙,驚為天人。我也去買了才有日記本留存下來。。
應該是九幾年了。那時候學校門口3毛錢可以買一個肉包,5毛錢可以買一碗米粉或者買一個鍋盔或者一碗熱干面,1塊錢可以吃一個普通小炒米飯免費,1塊5可以吃升級版的小炒,1塊錢的盒飯有10個菜和一碗藕湯米飯管飽。我一天的生活費是3塊錢,卷紙5毛一卷,還是很奢侈的。那個同桌叫董某某!現在在他們鎮上當公務員。農村人眼里的鎮上人就是城里人了,說著不帶方言的普通話用衛生紙擦屁股,家里有有線看電視。那時候最喜歡的的大城市就是我們鎮了。
經常買本子買筆,想到了就寫下來寫的都停不下來。滿滿的懷念。初戀后失戀是個分水嶺,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后抱了一臉盆的厚厚噠日記本在一個大風的早晨去湯遜湖邊燒,把老媽最喜歡的臉盆燒壞了丟了在老媽問起的時候裝作不知道。從此很少摸筆,也不寫文字。
想了好久,想起簡書上的一個優秀自律的人,想去看看她的文章,于是重新下載了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