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好講師讀書會的3個月修煉周期中,第一個月是每天一練的環節。
我們把如何做一個課所需要的5種能力,拆解成了5周,每周設置了6個問題,每天一練。
ChatGPT大火之后,我們邀請一位在寶島臺灣的了老師借助網絡優勢,用ChatGPT來找答案。
AI會給我們什么不一樣的啟發呢?
如果AI的答案比我的課程答案還要好,那我的課還要什么價值呢?
2
于是我們有了這樣一個機會,來看一下ChatGPT和講師的做課能力有什么區別。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如何成為某個領域的講師?”
果然名不虛傳,ChatGPT給了我們這樣一份詳實的答案: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講師,您需要遵循以下步驟:
選擇領域:首先,確定您感興趣并希望深入研究的領域。這可能是科學、人文、藝術、技術等任何領域。選擇一個您熱衷并具有潛力的領域對您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
學習和研究:投身于所選領域的深入學習和研究。您可以通過閱讀書籍、參加在線課程、參加研討會和研究會來積累知識。此外,獲得與所選領域相關的學位(如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將有助于您建立自己的專業知識。
實踐經驗:為了成為講師,您需要在所選領域積累實踐經驗。這可以通過實習、志愿者、參與項目或從事與所選領域相關的職業來實現。實踐經驗將使您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并使您在講授過程中更有信心。
提升溝通和演講技巧:作為講師,溝通和演講技巧至關重要。您可以通過參加公開演講課程、加入辯論社等途徑來提高這些技巧。
建立個人品牌和網絡:建立一個專業的在線形象,分享您的知識和經驗。您可以通過撰寫博客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有關所選領域的信息,或參加與您的專業領域相關的活動來擴大人際關系網絡。
參與教育和培訓:在開始講授之前,您可能需要獲得一些教育和培訓經驗。這可以通過擔任助教、參與培訓項目或者成為導師來實現。
尋找講師職位:在您具備足夠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后,開始尋找講師職位。這可能包括在大學、職業培訓機構、在線教育平臺或企業內部培訓部門擔任講師。
持續學習和發展:作為講師,您需要不斷學習和發展,以保持與所選領域的最新發展同步。參加專業研討會、閱讀新的研究成果,并將這些知識運用獲取認證或證書:在某些領域,獲取認證或證書可能會提高您的專業地位。考慮是否有與您所選領域相關的認證或證書項目,以增加您的知識和技能。
爭取發表文章或研究:為了在您的領域建立權威性,發表相關文章或研究是很有幫助的。投身于研究項目,并與同行合作,將有助于提高您在該領域的知名度。
參與行業組織:加入與您的專業領域相關的行業組織,與其他專業人士建立聯系并分享經驗。這可以為您提供資源和支持,同時有助于您保持與行業的聯系。
獲得評價和反饋:為了不斷提高您的講授技能,要求學生和同事對您的授課進行評價和提供反饋。這將有助于您了解自己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助您在講師職業生涯中不斷進步。
創新和適應:作為講師,您需要不斷創新和適應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嘗試新的教學策略,以更有效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通過遵循這些步驟,您將能夠在所選領域成為一名成功的講師。始終保持耐心,熱情和好奇心,并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原諒我把內容全部復制上來,因為這樣你才更容易知道后面的講師怎么做的重要性)
3
這份答案有12條,很詳細了吧?!
連向ChatGPT提問的Wendy老師也感慨:“光第一題就有這麼多的步驟”。
如果是你,你想要開始嘗試學習成為某個領域的講師,這個答案您滿意么?
我先說說我的看法,這份答案很漂亮,但有一些硬傷:
- 12條太多記不住,做講師重要的是幫助學員做篩選;
- 建議很抽象不好懂,缺少案例介紹,需要提問者追問;
那如果你是講師,你要借助這份原始材料去講課,我們要做哪些動作呢?
4
第一個動作就是分類。
講師的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是幫助學員做挑選和分類。
比如這12條,我們可以分成幾類?
這需要你對這個領域有很深的專業積累,可以看懂每一條建議背后的“關鍵詞”是什么。
比如:
- 選擇領域,學習研究,和積累實踐經驗 這三條建議背后的關鍵詞是:提升專業度;
- 鍛煉溝通和演講技巧,獲得講課的實習經驗,還有尋找職業講師的職位,這三條背后的關鍵詞是:提升講課的能力;
- 而個人品牌和人脈,參加行業組織,發表論文和研究,都是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影響力;
- 最后的持續學習,獲得評價和反饋,創新和適應,都是為了讓自己可以持續迭代的能力。
所以,雖然有12條建議,我們可以分成4個類型: - 專業力
- 教學力
- 影響力
-
迭代力
這是講師的第一招,分類能力。
通過分類來對知識進行簡化,幫助學員做篩選和提煉。
5
提煉了關鍵要素,并做了分類,還可以做什么呢?
還可以有第二招:理清這4個能力之間的關系。
專業力,教學力,影響力和迭代力。
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順序關系?層級關系?··· ···
講師需要調用第二招:結構思考力來分享4個要素的邏輯。
讓結構更清晰的做法,是用第三招“圖解力”來讓知識變得更加好理解:
6
分類,結構,圖解——還沒完,我們還可以在讓這個這知識點更好記一點:
第四招: 模型包裝。
所謂的包裝,就是用生活的物品來類比。
這四個能力可以用什么生活化的物品來表達呢?
四葉草?4大天王?4象限?··· ···
這四個能力是一個循環,我想到了我女兒的玩具,有4片葉子的小風車:
你看,這樣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了呢?
7
到這里,你的感受如何?
從12條文字版的內容,從分類,結構,圖解到小風車模型,我們在嘗試把一大段文字信息變成好懂好記的知識點。
這幾個動作,就是我們好講師經常需要鍛煉的。
不過既然是要和ChatGPT斗法,那作為講師,還可以繼續加工這個信息片段:
把這4個要素做成口訣:
專業力:professional
教學力:Teach
影響力:Brand
迭代力:Update
PTUB有點不好記,調整一下順序:T-pub(teacher-pub)講師俱樂部模型就有了。
想要從零成為講師,想要加入講師俱樂部?你需要擁有T-PUB四項能力,它們分別是··· ···
8
受限于文章的篇幅,我們的斗法就到這里。
我們對比一下:
ChatGPT會成為我們搜索信息的很好的幫手,但如果想要把這些信息變得更容易好懂,還是需要分享這個知識的人做很多努力。
而這些努力的能力,就是講師的基本功:把信息加工成知識的能力。
講師從來不是信息的搬運工,講師是信息的"廚師”;
知識隨是可以搜到的時代,如何把知識變得有趣,好懂,好記,好用成了更急需的能力。
所以,如論你是團隊管理者要教下屬;還是父母要教小朋友;老師要教學生··· ···
只要你要教,就需要這種“知識的加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