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過華清宮》中有著名的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讀后只知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極度寵愛,也知道了貴妃愛吃荔枝,讀完了這本書之后,才知妃子的這一笑,讓基層多少官員及平民百姓苦不堪言,流盡血汗,勞民傷財。皇帝為博美人一笑,凈干些荒唐的事,不就是朝代覆滅的信號嗎?
作者用其幽默嫻熟的筆法,將一件看似再小不過的小事,通過故事娓娓道來。序言說其是一本古裝職場小說,也確實如此。主人公李善德和現如今大多數人一樣,為房子為苦惱,妥妥的一名房奴,不停地思考如何讓收入倍增,只有在工作中努力不斷向上,抓住各種機遇才可以。而實際在工作中,并不是上下級平級關系那么簡單純真,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往往都會推諉給那個老實人,而一旦有了勞動成果,又會被各路人馬搶功甚至竊取。
一字之差的“荔枝煎”“荔枝鮮”,讓荔枝使這個看似肥差的活,成為了燙手山芋,踢來踢去最后踢給了老實的李善德。荔枝是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所以無論用什么辦法從哪里運,也趕不及送到長安啊!而完不成圣諭,只有殺頭的份了。讓人也想到了職場中,也存在這樣的事,上面的人為了攬功,根本不知道一個項目實施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天馬行空的想象后,就交辦給下屬去完成,不管過程,他只要最終的結果,而下面的人吐血了也得完成。職場中這樣的情況,大不了不干了丟了飯碗,而李善德可是要面對掉腦袋的風險,所以他絞盡腦汁,想盡辦法,通過實際考察,演算及驗證,拼死奔波,得到荔枝最好的保鮮及運送的方法,最后差點被魚朝恩給截取了。在整個這個過程中,看透了官場的各種腐敗黑暗,也因為底層人民的信任與幫助,商人的經濟扶持,才讓他最終成功,但是當他匯報工作的時候,才明白幾顆荔枝最終不過是保住全家大小的命,他卻失去了蘇諒與阿僮的信任,至于飛黃騰達在長安落戶,早已不是他所想要的,遠離長安離開廟堂,回到嶺南種起荔枝樹,心之坦然才是他所向往的。也正因為離開了長安,讓他躲過了安史之亂,如果當初留在那里,他的處境定會會更加悲慘。
一個朝代的興亡,并不是有多大的一件事開始,往往是看似很小的事引發一系列的反應。貴妃的荔枝,褒姒的笑,當皇上將心思不放在朝政上,朝代命不久矣。
可以再看一遍,從不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