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唐教坊曲名。乃祈求海內清平之樂曲。平仄轉換格。雙調,46字。上片四句22字,仄韻,每句用韻;下片四句24字,轉平韻,三句用韻。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
《宋詞鑒賞辭典》共收錄13首《清平樂》,分屬十一位作者。其中張炎、辛棄疾各兩首,大多以傷春悲秋寄寓思念之情或身世之感。
南唐后主李煜寫離情的名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就出自他的《清平樂》:“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生還滿。? ? ? ? ? ?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情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鼻滤哪辏?66),后主弟從善入宋不得歸,后主思念深苦,遂有此作。詞中“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以空靈脫俗的畫面寫落花之多佇立之久,堪稱景為情使,情勝于景的佳句。
同是暮春想念親人,馮延巳的詞中之景則清麗可人:“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風寒?!庇旰笸碚?,煙靄迷蒙,雙燕歸巢,望月懷人之時,落花風起羅衣寒。靜謐中有淡淡愁緒。
惜春惜花不止能表達思念,還能贊揚高潔的人品,比如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的《清平樂》春晚:“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 ? ? ?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作者以“不肯畫堂朱戶的自在楊花”自比不附庸權貴的傲骨。
四時之景皆入詞,接下來看看晏殊詞中的秋景:“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 ? ?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花殘、葉落、斜陽,燕歸這些平凡的事物在詞人眼里不僅是季節更替亦是歲月匆匆人生遲暮。
晏殊的第七子晏幾道因身世坎,耿介特立而又一往情深,黃庭堅《小山詞序》中說他為人“癡絕”,他的癡情之作是這樣的:“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 ? ? ? 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笨嗫嘞嗔艏讶艘廊贿h去,作者盤桓于渡口“枝枝葉葉離情”,愛之深恨之切,氣惱道“錦書休寄,往事無憑”。
李清照的晚年之作《清平樂》以梅花為題,抒發今昔之感:“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 ? ? ?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慈⊥韥盹L勢,故應難看梅花?!蹦隙芍?,共同賞梅酌酒的愛侶已逝,孤苦流離中的易安,挼盡梅花滿衣清淚。而“晚來風勢,難看梅花”則一語雙關寄寓了她對國事的憂懷。
為了曾經的美好戀情放棄不幸的世俗婚姻,孤獨終老的朱淑真以《清平樂》描述了與戀人相約的旖旎繾綣:“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 ? ? ? ?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如此直白,好個大膽熱烈的女子!為這段沒有結果的戀情,她寫出了《斷腸集》,一聲嘆息。
辛棄疾的第一首《清平樂》是他在江西上饒帶湖閑居時所作:“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 ? ? ?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蛋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边@首我們學生時期背過的詞,以淺白的語言描繪了清新恬淡的田園生活。
稼軒的另一首獨宿博山王氏庵時所作則畫風大轉:“繞床饑鼠,蝙幅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 ?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毕锨嗖葑砝飬且舫闪死@床饑鼠松風急雨,上片對破敗清冷的環境描寫愈發襯托出胸懷家國復興之志的英雄,半生奔波壯志難酬的悲憤。
張炎的兩首《清平樂》吟詠了他眼中的春和秋。第一首:“候蛩凄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 ? ? ? ? ? ? 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月落蛩鳴梧葉秋聲的凄清都只為家國身世的憂愁?!疤m成”是庾信的小字,瘐信本是南人,身陷北朝,張炎與他有相似的遭遇。
作為杭州人的張炎在改朝換代之后故地重游寫下了:“采芳人杳,頓覺游情少??屠锟创憾嗖莶?,總被詩愁分了。 ?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三月休聽夜雨,如今不是催花?!边@首《清平樂》將羈泊之懷托諸燕子,易代之悲托諸夜雨,詞情凄楚沉痛。
黃庭堅的《清平樂》在惜春中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 ? ? ? ? ?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春歸無蹤,尋春叩問,黃鸝百囀作答卻因無人能解而隨風遠去。讀來柔和典雅意味悠長。
除了以身邊景物寄情,劉克莊的《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玩月把目光投向夜空馳騁想象:“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姮娥真體態,素面原無粉黛。 ? ? ? ? ? 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里偶搖桂樹,人間道是涼風?!痹~人乘風騎蟾遨游太空,不僅看清了月魄的皎潔無華,更不忘俯瞰人間偶搖桂樹送涼風。豪邁而不失浪漫。
大同小異的春秋景身邊物,在才情了得的詞人們筆下成為意境悠遠的畫面,傳情達意的媒介,變幻無窮,真是越讀越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