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拖延心理學》
面對現實
1. 生物現實
我們每個人都有天生的特質,有人討厭嘈雜喧鬧的活動,有人討厭寂寞空虛的獨處;有人熱衷新鮮事物,有人戀舊守固。每個大腦都有強項和弱項,不管你是數字小白還是路癡,一味的怨恨弱項只會加深你的挫折,接受你的薄弱領域,做一些鍛煉提升相應的技能,積極友善地對待自己的弱項,才能真正幫到自己。
2. 情感現實
當你拖延回避某些事情時,你可能在躲避跟這些事情有關的難受情感。比如,不想參加老同學聚會是因為混的不如他們,并不是跟同學關系不好。感覺不適是一個拖延的常用理由,這是完美主義的翻版,即只有情緒剛好合適的時候才可以行動,這是一種非常局限的看法。當你開始感知、理解、管理你的情緒,讓自己冷靜地思考,離擺脫拖延、有條不紊地追求目標就不遠了。
3. 價值現實
價值觀反映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態度問題,不管是追求權力,還是與世無爭;為個人亦或為集體,都表明了你的價值觀。很多時候,拖延可能是你正在做的事或者別人期待你做的事,與你的價值觀之間有沖突。比如公司裁員,比如不正當的交易等等。
一個運行良好的系統是和諧的,既不刻板也不混亂,企業、家庭、人都是如此。當你的目標不明確,或者最后時刻焦慮抓狂的時候,你的行動就不可能協調統一。而協調的自我系統可以帶來活力和平衡,你可以發展出一種彈性應變能力,這種能力使你有勇氣去探索和犯錯,也讓你更加自信。
反擊拖延信條:
1)沒有十全十美的事;
2)努力嘗試是好事,跟愚蠢或軟弱沒關系;
3)失敗生活的一部分,再正常不過;
4)不敢去經歷才是真正的失敗;
5)每個人都有局限;
6)只要值得,犯錯又如何;
7)挑戰有助于成長;
8)我有成功的權利,我能接受別人對我的看法;
9)這一次沒做好,下一次還有機會;
10)遵守規矩辦事并不說明我弱勢;
11)真正在乎我的人會跟我坦誠相待,接受真實的我;
12)答案不是唯一的,我要找感覺對的答案。
這些觀念有些早已存在你心里,有些則讓你吃驚。如果你容許它們進入你的思想生根發芽,你將擁有嶄新的生活態度,你會更自信,更愿意嘗試和冒險,而不是遇到問題就尋求拖延庇護。
思考與討論:
今天關于拖延癥的原因分析,主要是生理因素以及家庭影響,我們很多人可能會發覺,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是我們之所以變成今天的我的原因,但如今,我們已長成為一位成年人,解決問題而不是歸咎于原生家庭才是成年人解決問題的方式。
所以除了繼續分析你這個拖延問題產生原因外,今天還可以思考一下,你還在什么問題上糾結于原生家庭的影響?你要如何把這種行為模式從你這一代開始不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