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別人的觀點,
在對方眼中往往等于否定他本人。
!.可能遇到的問題
?在我身邊,總有幾個觀點極端,又喜歡抬杠的朋友。比如,上次有人跟我說“人過30不學藝”,我只不過問了一句“可是有時候,人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呀”,他就臉紅鼻子粗的跟我爭了起來。遇到這種人,我既不想跟他吵架,又不想委屈自己,應該怎樣表達不一樣的看法?
常見的說法:“我不同意!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到老活到老。”
更好的說法:“我曾經聽過一個演講,那個老師一直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似乎跟你“30不學藝”的看法不太一樣。我很好奇,如果是你聽到這個演講,會怎樣回應他呢?”
?.為什么要這樣說
生活中無論是跟朋友交流對某人某事的看法,還是跟同事開會討論工作,雙方的意見出現分歧,都是在所難免。很多時候,即使分歧很小,如果不注意說話的語氣,用詞也會讓氣氛變得尷尬緊張,抑或越演越烈,變成一次爭吵。
這是因為,雖然我們推崇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的行事風格,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有一種本能的傾向,會把自己的意見當成是自我的延伸。所以,當意見被否定時,他就會覺得自己被否定了。由此而產生的情緒反應,幾乎是不可遏制的。
因此,反駁對方的觀點時,要特別小心。不要讓對方覺得是“你這個人,在否定他這個人”,而要盡量顯得像是“某個觀點,在否定另外一個觀點”。想做到這一點,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自己站在對方的對立面,而是要創造一個“稻草人”。引用別人的觀點,來提出反對意見。這樣一來,敵對情緒就會大大降低,就算還是有不滿,那也是這個“稻草人”去承受了。
+.延伸思考
?????在任何容易有爭議的場合,無論是面對面的討論,還是網絡上的聊天,都可以用“話語中的稻草人”這個技巧。甚至可以特別含糊的說一句“可是有人認為”,然后再提出反對意見,也比直接說“可是我認為你不對”要好太多。
???? 不過,在樹立這樣一個“稻草人”的時候,要盡量顯得中立,甚至要有意顯得,你自己是反對這個“稻草人”的。不然,如果對方認為你壓根就是在講自己的觀點,或者更糟糕,對方覺得你是在拿別人的權威來壓他一頭,那就還是容易引起爭端了。
*.隨筆
?的確現實生活工作中,有些人很容易在溝通中激起情緒反應。即使我們打預防針---“我的觀點不一定對,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對方也會不明就里地爭論起來,最終演變成不講道理的攻擊人。
能躲開這種人最好,但有些人是躲不開的,比如夫妻、父母、兄弟姐妹等等。我們不能改變他人,但是可以改變自己。借用“稻草人”,我們可以避免一些爭端,給自己找一份平靜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