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眾多的歐洲人專注于王朝擴張和宗教改革的時候,另一些人正從事航?;顒?,該項活動推動歐洲人越出中世紀時在其中封閉了近千年的壁壘。葡萄牙探險者費迪南麥哲倫是其中一位冒險者。麥哲倫自信能夠發現一條經過美洲通向亞洲的海道,他說服西班牙國王資助這次海上探險。
1519年8月10日,麥哲倫帶領五艘大船以及277名西班牙船員從大西洋岸起航。在艱難的跨越風暴頻發的大西洋后,麥哲倫的船隊順著南美洲海岸而下,尋找能夠帶他穿越此處的難覓的海峽。他的西班牙船長認為他肯定是瘋了,“這個傻瓜一心要尋找一道海峽,” 一個人這樣評論道,“我們全部都將犧牲在他的雄心火焰上?!?終于1520年10月,他發現了這道海峽,穿過這條狹窄的水域(后來命名為麥哲倫海峽),進入一個他稱之為太平洋的未知的海洋。麥哲倫猜想距離東部的香料之國已經不再遙遠,但是他完全錯了。時間一周一周的過去,他和他的船員們航行在橫跨太平洋的水面上,而他們的食物也日漸減少,有人這樣記載道,“當他們最后的餅干吃完后,他們不得不刮掉木桶設的蛆,把它們搗碎融化,然后沖著稀粥。他們有老鼠尿浸過的碎末制成蛋糕,由于長久的撲殺滅絕,就連老鼠也成了佳肴”。他們最終到達了菲律賓島(是依照西班牙王腓力二世的名字命名的),而麥哲倫也喪命當地土著之手。盡管他出發時的五支船隊中只有一只幸存下來返回了西班牙,麥哲倫還是作為環球航行的第一人而為人們所記住。
2
西方文明在16世紀向世界其他地區的擴張前所未有地表現了生機勃勃甚至殘酷無情的動力,到那時,大西洋沿岸已經成為商業活動的中心。他先是抬升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位,后來帶動了荷蘭共和國、英國以及法國的繁盛。全球擴張是歐洲實現從中世紀的農業經濟向商業和工業化的資本主義體系轉型的一個關鍵因素。擴張還使歐洲人與非歐洲人開始了嶄新而持續的接觸,它在16世紀開僻了一個世界歷史的新時代。
擴張的動機:
- 歐洲人長久以來就得歐洲以外的大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 蒙古人13世紀的征服活動重新打開了歐洲與遠東的聯系之門。
- 在文藝復興歐洲擴張時期,經濟成為主要動機。
- 宗教狂熱。
3
為什么葡萄牙人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實際上他們的成功是槍炮和造船技術的成功。到16世紀末期,葡萄牙船隊裝備有重炮,不僅能夠脅迫,甚至在必要時可以擊敗土著人的陸上和海上武裝。葡萄牙人并未能帶火藥和炸藥,但是他們能夠有效應用航海技術重炮以及占有戰術,這使得他們在對僅裝有少量武器的對手時占有優勢,直到17世紀其他歐洲列強如英國、荷蘭、法國到來時,這些對手才開始能夠運用上述裝備。
當葡萄牙人一直向東試圖穿過印度洋太行與印度人進行香料貿易的頭件事,西班牙人則一直向西試圖穿過大西洋來達到同樣的目的。盡管西班牙人在航海家亨利之后才開始著手海外發現和探險活動,但他們豐富的資源使得他們能夠建立起以一個較葡萄牙遠為廣大的海外帝國。
在西班牙探險史上有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當時歐洲人都認識到地球是圓形的,但對地球圓周和亞洲大陸的形狀都知之甚少,哥倫布自信地球要比當時人們設想的要小,而亞洲要比他們設想的大得多,因此他覺得一直向西航行而不需繞過非洲就可以到達亞洲。在葡萄牙人回絕之后,哥倫布說服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資助他從事海上探險。
哥倫布帶領三支船隊90名水手于1492年8月3日啟航。10月12日,他來到巴哈馬群島。哥倫布深信它到達的地方就是亞洲。在他寫給女王伊莎貝拉和國王費迪南的報告中,他讓他們相信自己終將找到黃金,而且他們擁有一個讓當地人改信基督教的絕佳機會。在他四次航行中,哥倫布到過加勒比海盜所有主要群島和中美洲大陸,他堅信到達的地方就是亞洲的印度。盡管哥倫布直到去世前都堅守自己的信念,但是其他探險者很快發現,他發現了一塊完全嶄新的地區。佛羅倫薩人亞美利哥韋斯普奇伴隨進行了數次航行,寫下一系列描述新大陸地理狀況的書信。這些書信公布后,人們以亞美利哥之名將新大陸命名為“亞美利加”。歐洲人將新發現的地區視為新大陸。其實在這片土地上早就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但是每周對于歐洲人來說的確是嶄新的時間,他們很快便瞄準了這樣一個征服與掠奪的機會,尤其是西班牙人深獲其利。
4
盡管葡萄牙人航行到非洲的首要目標是發現一條通向香料之國的航道,但是他們很快發現在非洲本身就可獲取暴利,歐洲的其他殖民者也同樣意識到奴隸貿易的經濟利益。當然,奴隸買賣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起初,葡萄牙人,只是簡單的以非洲奴隸取代歐洲奴隸。15世紀后半期,大約每年有一千多奴隸被帶往葡萄牙。他們中的多數充當富裕人家的家庭奴隸。15世紀90年代美洲的發現以及在南美和加勒比群島甘蔗的種植戲劇性地改變了這種狀況。蔗糖最初是在十字軍東征時由中東地區傳入歐洲的。到16世紀,蔗糖種植園在智利海岸和加勒比海的島嶼上建立起來。由于蔗糖種植需要技術和大量的勞動力,新辟種植園需要的工人數量遠遠超出新大陸上的小國所能提供的人口,況且這些人口又因為從舊大陸傳去的疾病導致成批死亡而減少。由于非洲西部的氣候和土壤不適宜種植甘蔗,非洲奴隸開始經海上被運往智利和加勒比海,從事種植園內的勞動。第一批奴隸是從葡萄牙運出,但是在1518年,載有第一批非洲奴隸的西班牙商船徑直從非洲駛向新大陸。估計有27.5萬名非洲奴隸在16世紀被運往其他國家,單是運往美洲的每年就有2000名之多。從16世紀到19世紀的3個世紀當中,累計有一千多萬的奴隸被運往美洲。
當然,奴隸貿易數量如此驚人的一個原因在于高死亡率。奴隸貿易對于奴隸的生命及其家庭來說是悲劇性的。此外,其經濟代價在于,從歐洲進口的廉價工業制成品,破壞了當地的原始產業,令無數家庭淪為赤貧。奴隸貿易還導致了一些地區出現人口荒蕪的情況,許多非洲村舍中的青壯年勞動力被掠走。奴隸貿易的政治后果是破壞性的。奴隸制在新建的美國依然存在到19世紀60年代。
在不到300年的時間里,歐洲探險時代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情況。在某些地區例如美洲和香料群島,當地網民全部被毀,歐洲殖民地相應紛紛建立在其他地區,比如非洲印度和東南亞大陸。他對本土的政權沒有觸動,但對當地的社會模式和地區貿易產生了強大的影響。
4915-雨楓-worldl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