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會涉及較多專業詞語,如有問題,可以在訂閱艾老思公眾號:ALS111222333,給作者留言)
我們已經連著四篇文章介紹了“互聯網+”與其落地形式“互聯網+產品”,我們已經了解了其特殊性,那么究竟用什么新的方法才能支持這種新產品的研發呢?答案就是我接下來要用很多篇文章詳細闡述的《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
任何方法都不是無源之水,否則也缺乏方法可行性依據,今天就來聊聊它的五個淵源。
敏捷方法
敏捷方法是當今最適合軟件項目研發的方法,甚至已經應到部分硬件研發中。它的核心理念是價值驅動擁抱變化,因此從根本上解決軟件項目需求不確定,變更成本高,開發大量無用功能的問題。
敏捷方法有很多流派,但核心都是“迭代”。“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同樣以“迭代”為核心,因此你可以將“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看做敏捷的一個流派。但這個流派與其他流派之間最大的區別是它是面向產品、面向互聯網+的,其他流派大多是面向項目交付、面向傳統企業軟件的。
“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向Scrum方法借鑒了很多優秀的管理實踐,例如Daily Standup Meeting、Sprint
Planning Meeting、Retrospective Meeting、Product Backlog、Sprint
Backlog等。
與此同時,“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還創建了一些自己獨特的方法,例如迭代日歷、迭代啟動會等。并將Scrum所倡導的迭代周期2~6周縮短到統一的1周。由時間的量變所導致的核心運行機制的質變。
精益創業
精益創業是創業領域普遍接受的方法,它給近幾年進入創業熱潮的創業者提供了一種健康發展的方法,避免了很多頭腦發熱的創業彎路。
它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反饋快速試錯。避免大規劃、大設想,避免基于假設來做產品,特別是適合在0到1階段的創業項目找到正確的方向。
精益創業為“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提供很多關于產品方面的支持(相比敏捷方法)。“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借鑒了“最小可用產品”、“客戶反饋”、“快速迭代”。并將“最小可行產品”升級為“最小閉環產品”,更加強調產品閉環。
另一方面,精益創業還提供了少量關于管理經營方面的支持,例如“創業企業家”、“創新核算”。借此“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給出了產品負責人的職責與素質要求。
更重要的是,“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給出一個比精益創業更易掌握更易落地的方法體系。補足了精益創業僅提供了良好思路,但無法確保學習者理解的準確性和落地過程中走樣的問題。
騰訊極速研發模型
極速研發模型是騰訊第一個自己總結的研發模型,是我在2010年在QQ農場輪崗時總結提出的。
我曾在2011年發表文章《企鵝快跑——騰訊敏捷歷程揭秘》對外公布了這一模型。
極速模型總結了互聯網產品在極速奔跑狀態下如何快而不亂的管理模式。在當時對敏捷方法進行了多項突破而形成的。首先,突破了發布與迭代的限制。傳統敏捷方法發布是由若干個迭代組成的,而在極速模型中,將兩者關系倒置,一個迭代中可以進行多達23次發布,從而保證了對線上需求的極速響應,但也造成了很多敏捷方法失效。其次,將“自組織團隊”降級為“自運轉團隊”。不再要求團隊的自組織狀態,因為這對團隊成員的要求實在太高了。轉而建立基于狀態驅動的“自運轉團隊”,實現了在給定需求輸入后,團隊以環環相扣的機制自行研發產品的狀態。最后,將“Scrum
Master”的角色轉變為“項目經理”,不再只是一個教練,不做實際管理工作。項目經理需要統籌全局,組織起各個角色高效協作,為產品目標達成負責。
我將極速研發模型視為“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的V1.0”版本,因為其大部分方法實踐都被保留了,但它的適用范圍主要是小型互聯網產品。
各類互聯網產品檢驗與升級
在QQ農場之后,我到騰訊各個主要部門進行輔導,其中包括搜索業務、微信、騰訊微博、HR服務、廣告業務、游戲、萬人即時通信等業務。在這些業務中,一方面極速研發模型的成功應用證明其在不同類型互聯網產品上的普適性,另一方面又通過各種不同產品場景對模型進行不斷升級。特別是在大型產品“QT語音”上完成一次比較徹底的進化。
當時極速研發模型在QT面臨三個新挑戰,首先,業務復雜度極具提升。QQ農場屬于網頁端產品,非常易于更新,但是QT應用互聯網幾乎所有的技術,包括web、手機、PC客戶端、百萬級實時同步音視頻通話、內嵌插件、大數據等。不僅如此,還需要進行科研,主要研究音視頻算法、傳輸算法等。所有這些的研發管理模式均不相同,怎樣才能讓極速研發模型應用于這些不同類型的產品上。其次,人員規模大幅度提升。QQ農場的團隊僅十人,而QT在半年內從60人增加到180人,如何讓極速研發模型支持180人團隊協同研發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最后,還需要大幅度提升產品發布速度。QQ農場原本就能夠達到很高的發布速度,需要做的是要快而不亂,降低研發成本,這樣才能持久作戰。而QT每兩個月發布一次的速度遠遠無法滿足用戶的需要,急需大幅提升速度,如何通過極速研發模型的應用將產品發布速度提升每周N次發布。
于是在QT我又增加了“創業小團隊”、“技術解耦”、“CT”等機制,于是有了升級版“極速研發模型”,我將其稱為“極速產品研發”
V2.0版本。
各類互聯網+產品檢驗與升級
從2013年開始,我深入傳統企業幫他們做互聯網+轉型咨詢。原本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把在騰訊成熟的互聯網方法帶到傳統企業就可以了,實際情況卻極為復雜。正如前文所說,在這里我會面臨硬件產品研發,會面臨研發向生產轉換、會面臨如何與非互聯網管理體制兼容等全新問題。
于是,我又增加了“軟硬件解耦”、“項目產品化”、“產品型組織”、“產品成熟度模型”、“組織成熟度模型”等一系列新的方法來應對這些挑戰。然后在步步高學生平板、深交所研發體系升級、K米手機點歌APP、云聚輝煌供應鏈系統、小天才電話手表等不同類型的互聯網+產品上反復應用。最終在2016年7月我將以上各種方法梳理成為“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V3.0,希望將所有經驗積累出的方法總結成為系統性方法論,給互聯網+企業在研發和管理方面一些易于落地的方法體系,來支持其在“互聯網+產品”方面的實踐。同時也希望在實踐中,繼續完善和升級“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
在接下來的內容里,我將逐步解讀“極速產品研發”方法論的思想、方法與模式。
■作者簡介:艾永亮(個人微信號:ALS11122233),TII咨詢董事長,《騰訊之道》作者,步步高、美的、深交所、華為等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前騰訊首席敏捷管理教練,《極速產品研發》方法創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