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傍晚,青城山恢復了它本有的寧靜,零零散散的還有幾位下山的香客,大殿內,三清天尊座下,有兩道身影在里面矗立,準確的說是一道坐著的身影,跟一道跪著的身影。
李修誠不解的問:’師父,白天的時候,小師叔說他要走了,這是為啥呀‘。張宗歡抬抬頭看了一眼李修誠道:正常的人事安排,怎么了?李修誠道:小師叔雖然輩分大,但還是個孩子,出門無依無靠的,弟子就是掛念著。張宗歡眉眼含笑:沒事的,你師爺跟我早就給安排好了,不會虧待他的,現(xiàn)在宗字輩的,就他沒有收徒,沒有具體職務,雖然有些不舍,但是別無他法。等到他把事情弄利索就會回來。張宗歡說的很輕,也很欣慰,偌大的宗門,沒有勾心斗角,沒有派系斗爭,他覺得他做的已經(jīng)夠好了,沒有辜負師父的期望。大殿內的氣氛一時間變得溫馨無比,張宗歡又適當?shù)慕o他傳授了一些修行法門。 張宗歡突然問道:你咋在這跪香呢?李修誠道:小師叔罰的。張宗歡不解,宗喜一般不怎么體罰弟子呀,難不成因為這件事開始性格扭曲了?于是問道:他為什么罰你呢?李修誠似乎不是很想說,但奈何師父發(fā)問,猶豫片刻道:我說他要不想走我站在他那邊。張宗歡也是多年的老人精,稍微一想就知道大概什么情況了。只見他眉毛一挑說到:喲,站位站的不錯,剩下的三十遍太上感應篇你來寫吧,寫完之后十遍懺悔文。李修誠一陣苦悶。張宗歡;理了理自己威威發(fā)褶的道袍,負手走出大殿。
2
張宗喜是知道自己要走的,所以在說話的時候也是心照不宣,沒有誰點破到底為什么是他,又為什么要走。這還得說起當年宗門的一個不傳之秘。張宗喜師父張晉理一共收了四名徒弟,大徒弟張宗歡,青城山掌教,早年還是個二十幾的小伙子的時候,就拜入了青城山,成為了當時還是長老的張晉理的記名弟子,自小對丹藥特別感興趣,跟隨師父云游的途中,救治了不少的窮苦百姓,積累了不少的功德,后來就一直料理著觀里的草丹堂,跟中醫(yī)館,三弟子張宗慶修的是命理跟劍道,平時喜歡在自己的小院里種些花草,之前一直管理著太極武院,后來年級大了便在藏書閣做起了執(zhí)事長老,順帶著在藏書閣前面的大廣場上打打拳,也有幾個年輕弟做完早晚課之后也會來到這里讓他指導一二。
小弟子張宗喜,孤兒一個,那時候青城山還不像如今這般繁華,有弟子下山置辦生活用品,回青城山的路上發(fā)現(xiàn)一個小男孩在臺階上酣睡,四下無人又是荒郊野外,便抱回到觀里,觀里的掌教當時還為此起了一卦,此子在日后會在玄學界會引起不小的風浪。后來便讓出師弟子打卦,唯一一個打卦成功的便是張晉理,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張晉理的弟子。
張宗喜從小便十分聰慧,在十歲是接受了張晉理的傳度,正式成為了張晉理的弟子,大家對這位輩分大的小孩一開始是帶著好奇跟審視的,畢竟誰也不愿意對著一個小孩叫叔,后來 慢慢的發(fā)現(xiàn),這個小師叔是真厲害,在十歲剛成為弟子的時候便在短短一年內達到了融合境,如今境界更是達到了恐怖的分神期。(注:道門內境界分為四重十二個境界,此文不做贅述,后面會給解釋)。
而一直沒說的二弟子張宗保,當年下山歷練時與幾個結伴的道友神秘失蹤,有消息說他們沒有經(jīng)受住櫻國的威逼利誘,叛變了,有人說他們已經(jīng)死了,尸骨無存。宗門對此一直是很避諱談及此事,所以弟子們知道的都很少,偶爾有幾個知道個大概的弟子,也是以秘術讓其無法道出,只有宗門輩分比較高的幾個人知道,其中便有張宗喜,因為他輩分太高了。
宗門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張宗保的下落,每年都會借歷練子弟的由頭,讓老牌弟子下山歷練一年,然后秘密的去調查此事。到如今二十幾年雖然有些線索,但是依舊很模糊。
而此次讓張宗喜去找尋原因不外乎兩點:1.張宗喜修為已經(jīng)到了同年齡段最高,甚至不輸資歷老一些的長老。2.師父師兄們想讓他出去走走,別老混在他們這幫老骨頭面前,應該見識一下山下的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