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 unlimited的時候,用0.1元的試用價格,下載了十幾本書,自此以后就一直不敢打開kindle上的wifi功能,打算一口氣把這些書都看完,才開始連線,想想真為自己的窮酸樣著急。
看《羅生門》,看希區柯克,看《我是貓》,看得有點興味索然,點開阿乙的這本書,倒是很快讀完。
阿乙的寫作風格,有點讓我想起那個寫驚悚小說的周東東,連這本書的名字,都跟曾經看過周東東的一本有點像:《我看見了我》。這本書里出現了很多瘋子,他們的命運又讓人想起余華,想起那本長微博八卦一般的《第七天》。當余華還沒有墮落為《第七天》的作者時,《活著》讓人看到了他對人的同情,里面有善意,有對生命的敬仰。而阿乙這本書里,沒有那么多的美化,好像每一個場景都像十二線城市里某個巷子里暗藏的小賓館,用力吸氣,聞到的是一股夾渣著潮濕、霉味和突然襲來的屎臭那樣的味道。
最后一篇《情人節的爆炸案》快看完時,我沖去洗了個澡,旁邊是等著我看DeadPool的友人,我說,給我幾分鐘,還有10%,這本書就看完了。當開始用Kindle看書時,下面那個擾人而又催促的閱讀進度,成為了衡量一本書厚薄的唯一標尺。我比預期更快點到最后一頁時,發現這篇文章放到最后竟是有計劃的。前面的幾篇文章,人物眾多,面相模糊,就算阿乙用一人一個開篇的方式寫完,我還是記不住他們。而這一篇,看完以后我不僅記住了何大智,還有他用過的假身份證上的名字。何大智最后的命運是給自己逼的嗎?好像是的,張老或許是個爆炸現場的專家(他剛出場的時候我確實以為這是個有怪癖愛YY的拾荒老頭),但是他沉迷于拼拼圖,忘記了欣賞圖畫傳達的意境,所以他對“我”的推斷不置可否。不過,作者也知道,就算“我”被張老否定了,讀者還是上了他的賊船,開始去思考這個爆炸案后面的人性。
這個故事,還讓我想起了《烈日灼心》,都用很吊詭(話說蔣勛很愛用這個詞)的情節來揭發那些驚天大案背后所謂的真相——平淡的起因甚至都不配拿來拍成大片?。∩畋緛砭褪瞧狡降模m說我們都幻想自己當主角,可當你成為焦點和關注時,又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這時候你已經發現,當主角并沒有什么好玩的,平平淡淡傻乎乎地過下去,才是真正的大片主角該有的命運呢。
然而,我并沒拍過大片,求問大片的主角,平淡是不是才是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