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特別熱衷于發朋友圈。各種曬娃曬美食大曬生活瑣事,更多的是所謂的“無病呻吟”,你的快樂她的傷悲,面對面不能啟齒的內心深處,都在朋友圈里放肆地流露。仿佛朋友圈是一個窗口,演繹著生活的喜怒哀樂。
有一段時間,朋友們興起了微商。還不知道是什么模式風格,就稀里糊涂發起了阿膠膏的代理。一時間,朋友圈里微商鼎盛,寶寶用品、化妝品、服裝和各種減肥塑身用品琳瑯滿目,打開朋友圈猶如逛了個街。緊接著,各種折扣群應運而生,你可以從他們給的鏈接里買到物美價廉,樂此不疲后才意識到刺激消費的沖動和沉迷其中的精神空虛。
于是很長一段時間,有意地屏蔽了朋友圈,只發自己的各種打卡,工作、讀書、寫作、運動、練字、旅行……不是有人理解的炫耀,我本是個懶散人,朋友圈的打卡卻能有效地幫我堅持著想做的每一件事,有人點贊,有人評論,偶爾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一下心得,一路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我發圈卻不看圈,置身于自己的世界,無關其他。
所以對朋友圈的變化,一無所知。
偶然的一次瀏覽,讓我滿心歡喜。不知何時起,我朋友圈里的廣告沒了,“癡男怨女”的喋喋不休也沒了,冰冷又煩瑣的轉發積贊投票也少之又少了,滿屏的讀書練字旅游運動外加名師足跡,一下子,我似乎成了朋友圈的嫡長子,盡得偏愛。各種讀書推薦和心得,讓沉迷在短視頻里的我大開眼界也洗心革面,這么多朋友在讀書,在分享自己的見識與收獲,置身其中,猶如逛了趟書店,總有一本書勾起我的興趣,讓我毫不猶豫去買下,閱讀。練字和運動打卡,有同事有朋友,有大人有孩子,雖然沒有什么交流,卻彼此見證著,影響著,一路同行的感覺,成了鼓勵自己的最佳方式。有幸添加了幾位文學大師,讀他們的文章作品,看他們的生活日程,平日向往的生活方式有了方向。最享受的各種旅游感受,誘人的圖片,治愈的文字,吸引著我一張張一字字讀下去,從陌生到熟悉,從未知到神往,越來越覺得這個世界真的美好,還有這么多的風景不曾涉足,我的人生該有多少驚喜的可能。哪怕這點向往不能實現,憧憬一下也是歡喜。還記得去年忘年之交焦校長專門發來的旅游圖,語音講解風土人情旅行路線,感動許久。
那天何老師說,看著你充實快樂地生活,真高興;劉校長說,你進步了;郭老師說,一直堅持下去就好;姐姐說,來,我們一起。朋友圈里,本是你看風景,別人也看風景。可我卻從中找到了樂趣,找到了可以閑聊也可以神交的朋友。朋友圈成了我靜心的空間,對點贊從不感冒我,也開始為每一個閃光的朋友點贊。
一直衷情于宅在家里,習慣了呆著看著睡著無聊著的我,也想要跟著朋友圈出去逛逛,就是那句:
這個夏天,我又重新找到了自己。那個熱愛生命,文藝生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