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這篇文章有點長——我原計劃寫成一本書的——但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順利通過任何考試,那么這篇文章絕對值得你慢慢讀完。
這是一篇從宏觀上分享學習方法的文章,我本人及其他人的經歷證明了這些方法是可行的。
但愿你,從這里開始,走向無所不能。
為了對大家負責,我必須對標題進行說明
從標題看,我用了“39天”這個給人感覺“司考成功有捷徑”的數字,但這不是為了吸引眼球,而是客觀事實,這個事實基于以下兩個前提:
1.我大學本科專業是法學,對于司法考試我有專業優勢。我隨便“裸考”,成績都在240分以上。
2.我從小到大學習成績都挺好,在我研習了快速閱讀、超級記憶和思維導圖后,我的學習能力更強了。
成功沒有捷徑
我一直堅信成功沒有捷徑,雖然在社會急速發展的年代里,我也和大家一樣,為了趕上社會發展的潮流而焦慮與浮躁,總是下意識的希望速成、渴望捷徑。
成功總有方法
雖然成功沒有捷徑,但我卻堅信成功總有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讓你事半功倍,而不懂這些方法,你往往會事倍功半。我在這里分享的,就是關于如何高效學習的方法,特別是如何事半功倍的通過各種考試的方法。
只要掌握并運用好這些方法,無論是什么人,都能通過任何考試。法本專業的優勢在于復習過程中,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先天優勢,可以更快掌握知識。而非法本的優勢在于,只要理解和掌握了同樣的知識,可以更果斷的作出正確選擇。我當年同時通過的同事中,有三分之一是非法本的,其中3個超過400分的同事中,有兩個是非法本的。他們或多或少應用了我以下所提到的方法。
有兩個考了兩次都沒有通過的朋友,參考了我的方法后,第三次成功通過了。我在通過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的考試中,繼續運用這些方法,學習時間僅為10天。
以下,就是關于這些方法的全部經驗:
一、為了掌握一個知識點,你浪費了多少時間?
(一)你知道掌握一個知識點需要多少時間嗎?
由于知識儲備、大腦反應速度不同等原因,每個人對于同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的時間是不同的。同時,同一個人對于不同難度的知識點,其理解和掌握的時間也不同。
但無論如何,每個人要徹底理解并掌握一個知識點,總是需要一定時間,而這個長度的時間,就是我們所應當花費的最合理的時間。
那么,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實際情況讓人很失望。假設我們徹底掌握一個知識點需要1小時30分鐘,但普遍情況是,我們要么在這個知識點上花了3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雖然最終也掌握了這個知識點,但卻浪費了1小時30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多出來的時間去多學一個知識點。
更要命的是,我們還可能在這個知識點上花不夠1小時30分鐘,導致我們沒有完全記住它,在考試時只是有點印象,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很顯然,花在這個知識點上的時間被浪費了。其實我們只要多重復幾遍,就可以完全記住的。
(二)那么,要怎樣確定每個知識點所需要的時間呢?
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1885年就提出了“記憶保持曲線”(后人習慣稱之為遺忘曲線),他通過實驗發現了記憶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遺忘的規律:
實驗對象的即時記憶量可以達到100%,但20分鐘后就只剩下70%,24小時后剩下20%,然后從第48小時到第6天、第31天,記憶量基本維持在20%左右。
遺忘曲線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我們要在記憶快要遺忘的時候進行復習,這樣就可以長期保持記憶了。所以,根據遺忘曲線,最佳的復習時間點為即時復習、一天后第二次復習,一周后第三次復習,一個月后第四次復習,半年后第五次復習。理論上,經過這五次復習,我們可以對任何記憶材料形成長期記憶。
掌握每個知識點,我們只需要花費時間的構成
第一部分時間:每接觸到一個知識點,就立刻盡力去理解并掌握它,這個時間沒有固定標準,以完全理解和掌握為前提,該消耗多少就多少。
第二部分時間:根據遺忘曲線,在自己即將遺忘的那個時間點去復習,所消耗的時長以你能夠保持記住它為標準。一般這個時間會很短,幾分鐘足夠。
(三)“過度學習理論”,為你牢固掌握知識打上雙保險
除了遺忘曲線,心理學上,還有過度學習理論很有用。即在我們已經掌握了學習材料并且能夠準確無誤的回憶之后仍然繼續學習。“過度”,在這里屬于中性詞。過度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識,但不是無限量的追加復習時間,而是適當的重復。否則就真的“過度”了,會造成前面所講的第一種情形的浪費。
(四)我是這樣安排復習時間的
根據遺忘曲線和過度學習理論,為了確保在考試那兩天里所有學習過的知識點都能輕松記憶并靈活運用,我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復習時間安排,原則是“復習時間點提前,多安排兩次復習時間”。
首先,專注的學習某一個或者幾個知識點,然后立即復習,這是第一次復習。
其次,以天為單位,安排復習時間。我在晚上11點30分左右,結束一天的學習,在紙質講義或者思維導圖上,注明當天的日期,并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和過度學習理論編好復習時間點。然后貼上標簽,以便下次復習時可以輕松找到。
一般來講,到考試前,每一個知識點我至少安排了5次復習時間。例如8月10日我結束一天的學習后,會在講義的空白處注明:8.10、8.11、8.14、8.21、9.6、9.15(9月17、18日為考試日)。
第二天早上開始學習新知識點前,把昨日的內容復習一遍,并用熒光筆將該日期涂紅,表明已經復習,這是第二次復習。然后翻看講義的其他標簽,看看是否屬于當日的復習內容,如果屬于,就繼續復習、涂紅。這屬于第三(四、五)次復習。
考試前兩天,把所有知識點,再完整的復習一遍,這是考試前的第五(六)次復習,也是最后一次。
通過這樣的復習安排,在我考試時,只要是我所學習過的知識點,我全部都能清晰的回憶起來,并能運用到答題中去。這樣安排,一方面保證了學習的質量,不存在沒理解沒掌握的情況。
另一方面,因為在還沒有遺忘之前就復習,所以輕車熟路,只需要一點點時間即可,這就在保證記住知識的前提下,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新的知識。
也因如此,所有的學習、復習時間都被有效利用,沒有浪費一絲一毫。
二、你拼命學習的時間,正是你浪費的時間
(一)拼命學習還能不對?
我們有些人或者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或者無緣由的擔心復習時間不夠,所以總是想拼命的抓住每一分一秒,恨不得24小時都拿來學習,這可以理解。但拼命學習,從態度上講當然沒有錯,我們也鼓勵努力奮斗,可惜沒有方法的拼命,其實是對時間的極大浪費。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屬于精力管理問題!
與我同時復習應考的一個同事,平時從走進課室開始就拼命學習,一直到吃飯期間幾個小時,除了上洗手間,中途從不休息。困了時,就趴桌子上睡一會。
有一次,我善意的走過去提醒她,說:“嘿,出去走走吧,課間還是要多走走,休息休息,讓大腦冷靜冷靜的。”
她說:“感覺好多東西沒有學,心里不踏實啊”。
我說:“學習效率才是王道,只有掌握并記住了知識,我們才達到了目的。你這樣太累了,反而記不住!”
當時她是出去走走了,但后來還是一樣,我也不敢再叫她了,只能在心里替她嘆口氣,“因為你自己時不時出去晃晃就算了,還老是叫別人也和你一樣?難道你有什么不良居心?”我可不想給人這樣的感覺。
結果你知道的。我377分通過了,在當年我們地市公司通過的12個人里,排名第六。而當年全國的通過率大約為11%(A證,民間數據),也就是說,在每一百個考生里,我排名第六。而她,沒有考過。事后她感嘆:“我都很努力了,但為什么就是過不了呢?”
(二)“序列位置效應”,我們應掌握的第三個心理學理論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如果給被實驗的人讀一遍15個互相沒有聯系且難度一樣大的單詞,讓被實驗者記憶的時候,系列開頭和結尾的單詞比系列中間的單詞記憶效果好。也就是說,對于大多數人來講,開頭和結尾的單詞都能記住,而中間的單詞就記不住。
序列位置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呢?
那就是“分散學習”。也就是說,我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我們要將每一次學習的時間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進行。
以一個小時為例,如果我們連續學習一個小時,那么根據序列位置效應,我們就只記住了開頭和結尾的一部分內容。如果把這一個小時分成20分鐘一段,共分成3段,每學習完20分鐘就休息幾分鐘,然后繼續,那我們就可以記住了共6個部分的內容。
那為什么要20分鐘作為一段呢?根據前面所講的遺忘曲線,20分鐘恰好是第一個記憶遺忘點,此時我們還能保持70%的記憶量。
此外,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是45或者50分鐘為一節課的,這應當就是為了課堂的連續性而將兩個小段為合為一節課。而現在流行的番茄鐘,基本上也是20或者25分鐘為一個番茄鐘的。
由上,你知道我同事為什么看起來比我努力,在拼命學習,卻“就是記不住”了吧。必要的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學習,不講記憶規律的拼命學習,其結果反而是記不住,這本質上是對時間的浪費。
(三)你確定你睡夠了嗎?
除了課間不休息,還有一種拼命學習的情形,那就是熬夜學習,通過減少睡眠時間來增加學習時間。這也屬于浪費時間。
《你充滿電了嗎》一書中提到:“一項研究認為,缺少90分鐘睡眠會讓你白天的警覺度降低近三分之一。對于你這天要完成的事情來說,警覺度降低如此之多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對于司法考試這種高難度的考試,沒有充沛的精力,是很難有效掌握各個知識點的。當年一起備考的同事中,總有幾個同事晚上熬夜看書,白天迷迷糊糊打瞌睡。這種狀態我們每個人或許都體會過。在這種狀態下,看了什么內容,我們根本記不住。
正如在馬拉松訓練中有“跑休”的概念一樣,學習也應當樹立類似的理念。跑休,是指訓練期間專門安排時間休息,完全不跑的意思,例如每周安排周一、三、五、六跑步,周二、四、日三天就完全不跑。
在馬拉松訓練中,跑休是訓練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高強度的訓練過后,休息是為了肌肉的重組,休息后的肌肉將更加結實和強勁,同時也是為了減少運動損傷。同樣的,要將睡眠看成是復習司考的組成部分,讓身體得到足夠的休息,以便精力充沛的進行新的學習,這和學習本身同等重要。
所以,保證必要的睡眠時間是必須的,它和學習本身一樣重要!至于要睡多長時間才是合適的,這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而定,有的人晚上睡6個小時,中午再睡1個小時就夠了,有的人可能睡得更少。一般來講,每天睡7至8個小時是比較合適的。像我,晚上睡夠7個小時,中午再睡1個小時,共8個小時。
(四)適量運動,真的有必要嗎?
適量運動,既是精神上很好的減壓方式,也是保持體能和精力的保證。《你充滿電了嗎》書中還這樣寫道:
“據2014年的一項研究估計,每坐兩小時就會抵消20分鐘運動帶來的好處是……每小時都動一動,讓自己變得更活躍,這樣就能讓你保持精力充沛……小小的活動不僅對你的體能有益,對你的大腦也一樣……你在早上越活躍,這12小時的好情緒越不會被浪費。早上運動也能幫助你在這一天燃燒更多的熱量。”
我基本上是每20分鐘左右就站起來動一動,看看別人,望望窗外(我坐在第一組最后面一桌靠近門口,這樣就不至于影響其他同事),休息5分鐘,然后用1至2分鐘復習剛才20分鐘的內容,接著繼續學習。每到45分鐘左右,就出去走走,偶爾也邊走聽歌,反正不再考慮與學習有關的事,休息10分鐘。
每天傍晚7點鐘,準時到操場跑步5公里。但一定要慢慢跑。我平時一般用23分鐘左右就跑完5公里,但司考期間,為了減少身體疲勞,同時為了減壓和放松,我有意的減慢速度,用30分鐘跑完5公里。每次跑完后都很舒服,有一種剛剛熱身完渾身是力、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氣的感覺。
公布成績后,同事們在討論我時說:“你看某某,整天都在畫畫和在走廊里晃悠,這樣也能過,真厲害!”
他們不知道,他們看到的畫畫,是我在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他們所謂的晃悠,只不過是我嚴格根據序列位置效應和適當運動原則,在做必要的休息與運動。也因此,我以一種比較輕松卻精力充沛又高效的方法,完全掌握了所學習的那些知識要點。
三、你真的需要那么多復習資料嗎?
我的經驗是:不需要。不但不需要,你真正需要用心復習的資料,一套就夠了。
為什么這說呢?引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這本書中的核心問題來提問,是這樣的:“對于通過司法考試”“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為何做了這件事就會讓其他事都變得更簡單或是不必要了呢?”
(一)我的教訓、他們的經驗
復習前,我就資料選擇問題咨詢了兩位通過了的師兄師姐。師兄回答,對于法學科班生而言,司法考試弄一套法條及解釋就可以了,啥都不用。他就是憑著不停的翻閱法條通過的。師姐回答,就去買一套“××一本通”吧,把這套資料吃透就可以了,她就是憑著那一套資料通過的。
我覺得自己沒有師兄聰明,單看法條就能過,所以我采納了師姐的建議。但當我把資料買回來之后,還是壓力山大,因為那一套資料疊放在一起,厚度也接近12厘米。而距離考試只有47天——7個星期的封閉復習,最后一周的周六周日考試,我原計劃每周徹底休息1天,后來去外地參加同學婚禮多休息1天,有個外地同學過來聚會又多休息1天,故休息了8天,實際復習時間39天。
于是我就從出題分數最多的刑法、刑訴、民法、民訴等科目開始入手復習。以“書本+思維導圖”的方式學習,并嚴格按照前面所提到的方法安排復習時間。
3天后,根據學習完的內容,原計劃的學習任務根本就無法完成,于是調整計劃,將學習內容僅限于出題分數最多的章節。
又3天后,實際的學習進度還是無法完成計劃,于是再次調整……距離考試還有二周時,我只學習了計劃的五分之二內容。不是復習資料的五分之二,而是計劃中重點內容的五分之二!
于是果斷放棄原計劃,不再學習該套資料,而是采用當時其他同事普遍使用的“講義+音頻”的學習法,但我對部分內容還增加了思維導圖。
利用最后的10天,集中學習還完全沒有開始的法理、憲法、三國法、商經、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法制史、第四卷答題技巧等內容。資料是各個培訓中心的“沖刺班講義和音頻”。
驚人的投入產出比!你真的只需要一套復習資料
成績公布后,我第一卷114分,這全部是最后10天沖刺的結果啊,驚人的投入產出比!而第二卷才92分,第三卷90分,第四卷81分。
由上可知,我后期用了約25%的復習時間,獲得了40%的分數(第四卷有近一半分數也出自最后10天的復習)!而前期用了75%的復習時間,才獲得了60%的分數。
(二)那需要一套什么資料就能保證我們通過司考?
結合我第一卷成功的經驗和其他通過的同事的經驗,我建議選用一個培訓中心的一個系統班的講義和音頻就足夠了,至于新法補充、第四卷答題技巧、真題模擬與分析等,到時根據考前信息隨便選一兩個音頻和講義就可以了。至于要選擇哪個培訓中心的資料,我覺得都差不多,眾合、萬國、指南針等都可以。
選定資料后,我建議采取的學習方式是:用1.5倍的語速聽,邊聽邊在講義上做筆記,補充個別信息。聽不懂時就重聽,一直到聽懂為止。若還是不懂,可以參考其他復習資料,例如“三大本”等。
這個過程要嚴格遵守前面提到的學習和休息時間。當學完一個學科內容轉向另外一個學科時,就按照遺忘曲線規律寫上復習的時間。復習時不再聽音頻,只看講義或者思維導圖,也就是說音頻一旦聽完就沒用了。
(三)你真的保證我只需要重點復習一套資料就能通過司考?
我不能保證你一定能過司考,但我上述建議,除了是我和我所知道那些已經通過的人的經驗之外,至少還有兩個理論可以支持我的上述建議。
你將二八法則運用到復習中了嗎?
二八法則,估計大家都知道,也叫二八定律、帕累托法則,在這里就不贅述了。問題是,要怎樣運用到司法考試的復習中來呢?
在復習資料的選擇上,就選擇能夠產出80%分數的那最重要的20%的知識要點,也就是我在前面強調的只需要的一套資料,其他資料作為輔助,或者是對這20%的資料作補充,或者是對這20%的資料進行解釋,幫助理解和掌握。
在復習精力的分配上,就將80%的精力投入到那20%的一套資料上去,力求完全理解和掌握這部分內容,并保證能夠在考試時清晰的回憶起來。然后將剩下的20%的精力,有選擇的關注一下其他的80%的資料。
刻意練習,提示你只需要培訓中心的一套資料
暢銷書《刻意練習》里面,指出刻意練習有四個原則,其中第二個原則是:盡可能找到這個領域中最優秀的專家,或者高手,或者經典書籍。
根據這個原則,就司法考試而言,那些培訓老師,浸淫在這個領域十幾年,他們足以指導我們通過司考,他們就是這個領域最優秀的專家,他們的講義,就是最經典的復習資料。
以我為例,三國法我只聽了楊帆(女)的一套沖刺班講義和音頻,總共只有二十幾個音頻,不到30頁的講義,半天就學習完了。而就這半天的學習和后來每次幾分鐘的復習,讓我把三國法近40分的題目幾乎全做對了,這也是我第一卷分數較高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還舍得花錢(隨便報個班,費用都過萬)去參加培訓班,那最好了,參加這些培訓班確實能夠讓你增加通過的幾率。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那么多時間,也未必都需要去參加。
就我而言,如果自學就能通過,何必去花那個錢呢?此外,即便參加了,也未必能過。我一個師兄第一年沒過,第二次報了個班,還是沒有過,第三年繼續自學,過了。
所以,你需要的,只是這些培訓中心的那些著名老師的講義和音頻就夠了,他們可以給你最全面、最專業的指導。而這些資料,無論是“萬能的淘寶”,還是一些網站,都很容易、很便宜就可以獲取。這也是我建議只重點復習一套系統培訓班講義和音頻資料的原因。
四、你完全可以參考我的時間管理、精力管理和復習方法
前面三部分內容,我已經將最重要的時間管理、精力管理和資料選擇的經驗都告訴了你,為了讓大家對我的時間、精力管理有一個更詳細、直觀的了解,以下,我就把我的情況,毫不保留的全部告訴你:
(一)我復習的每一天,是這樣安排的
8:00-9:00,起床、洗漱、早飯、開車到課室
9:00-10:30,復習前一天的學習內容以及輪到當日復習的內容
10:30-12:00,學習新內容
12:00-12:30,午餐
12:30-13:30,休息:散步、看其他無關書籍、聽音樂等
13:30-14:30,午休,即便睡不著也閉目養神
14:30-17:30,學習新內容
17:30-18:00,晚飯
18:00-19:00,學習新內容
19:00-20:00,跑步5公里,洗澡
20:00-23:30,學習新內容
23:30-凌晨1:00,整理,安排第二天學習內容,回家,睡前儀式
1:00-8:00,睡覺
這樣下來,每天大塊用于學習和復習的時間大約為10小時30分,午休、跑步、睡覺完全服務于這10個多小時的復習。
(二)復習39天,我是這樣走過來的
8月1日至9月2日,復習27天,按照原計劃,集中精力,選取重點章節,復習教材“××一本通”,按照“教材+思維導圖”的模式。
事后證明這種模式在材料選擇上是錯誤的,如果時間足夠,倒沒有問題,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這種模式還是屬于抓不到重點。
9月4日至14日,放棄原計劃,按照“音頻+講義+部分思維導圖”的形式,加快補充第一卷、第四卷的內容學習。事實證明,這種模式是最合理的,因為那些培訓老師已經為你總結出了最重要的知識點,而且用最簡單的方式教你怎樣掌握和運用。
這期間,9月5日,我按照正式考試的模式,培養考試的狀態,認真做上一年的真題,上午一科,下午一科,晚上一科,第四卷沒有做。考試結果很差。成績如下:
第一卷82分,第二卷79分,第三卷61分,共222分,要通過考試,意味著第四卷要考138分,此時距離司考僅剩11天,就這個成績,要通過司考,幾乎不可能。
但我依然覺得信心滿滿,因為剛開始沖刺第一卷和第四卷的學習,相對于總共才39天的復習時間而言,還有11天,時間也不少了。
9月12日,同樣按照正式考試的模式,認真做上兩年的真題,上午一科,下午一科,晚上一科,第四卷沒有做。成績如下:
第一卷85分,比七天前進步4分,第二卷96分,比七天前進步17分,第三卷75分,比七天前進步14分,共256分,比七天前共進步34分,要過司考,意味著第四卷要達到104分,此時距離正式考試僅剩4天。此時已經看到了通過司考的希望,對于主觀題,當時我挺有信心,雖然最終的結果大跌眼鏡。
真題是一定要做的。做了真題,才能對司考有個直觀的感受,對自己的水平有個客觀的把握。但什么時候做真題,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
9月15、16日,不再復習新內容,而是將37天所學習的內容,從頭系統的過一遍,遇到還不牢固的知識,就趕緊補補,保證這37天所學的知識,能夠牢固掌握,凡是從這其中出的題目,都能找到知識點進行運用作答。
9月17、18日,輕松走上戰場……結果,你已經知道了。
五、你懂得完全控制考試進程的“精神影院”法嗎?
這部分內容和復習沒有任何關系,但卻是你一定要知道的
每次大型的考試,都會發生考生遲到、忘記帶準考證、忘記填寫姓名、來不及填答題卡或者臨時生病、發揮失常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保證考試能夠完全發揮你的水平,以下提到的“精神影院”法是你一定要掌握的。
關于“精神影院”法,我在上一篇文章《一直到學會這兩招,我才真正克服恐懼,面對千人講臺也能侃侃而談》里有詳細介紹,大家有興趣可以詳細看看,在此不再展開。
讓兩天的考試過程,完全聽你指揮
在考試前應用“精神影院”法,具體內容如下:
一是提前熟悉考場。確定你住的地方以及到考場的距離,從住的地方出發,選擇考試日你要選擇的交通方式,實地到考場,測試一下時間。到了考場后,看看環境,了解自己所在的考室及座位(有的可能要考試當天才能看到,這意味著你要預留找考室的時間),并由此確定自己第二天起床、吃飯、出發的時間。
二是將自己從起床到到達考室的過程完整的想象一遍。考試前一天晚上,將這個過程想象一遍,想象的過程越詳細越好。以我為例,我在考試前一個晚上是這樣在腦袋里放電影的:
根據前面到達的時間(留存塞車等彈性時間)設定起床鬧鐘,想象鬧鐘響了,醒來,躺著恢復思想幾分鐘,然后起床,穿上昨晚準備好的衣服,洗漱,帶上昨晚準備好的鉛筆、橡皮擦、中性筆、準考證、手表等物,出門早餐,走路到考場,根據指示牌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放下物品,出考室走走,放松,在考試鈴響之前上洗手間,回到座位。
三是將自己坐定座位到考試結束的過程完整想象一遍。
以我為例,我是這樣想象的:答題鈴響前,老師宣讀紀律,發試卷,檢查試卷,填好準考證號及姓名等,先看試題,默記自己的選擇但不動筆,鈴響,開始答題。
從第一道題開始往下做,有把握的題目,答題后就在序號上面打一個“√”,對于沒有把握的題目,也根據自己的理解先答題,然后在序號上面打一個“”,對于完全不會的題目,先跳過不答,并在序號上打一個“×”。每在試卷上選完一類題目(單選、多選、不定項),就開始先填涂答題卡。
第一輪做完后,再做前面不會做的題目,這時,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答題技巧直接選出答案就行。然后檢查是否全部都在答題卡上填涂完成。
到了此時,基本上就剩下30-45分鐘了,此時稍作休息約3-5分鐘,然后開始檢查有把握的題目,因為會做的,就要爭取拿到分,避免馬虎大意而做錯。如果還有時間,就要檢查沒有把握的,對于完全不會做的,就不做檢查了。
現實將會與你腦中播放的電影一模一樣
一旦在考試前按照這種方法播放了電影,那么,兩天考試的過程和結果將會和你的想象一模一樣,連你挺直的腰身自信的姿態,都會在考試中一一表現出來。
六、從這里開始,你將走向無所不能
司法考試作為我們國家的“第一考試”,或許我們沒有必要賦予它太多的意義,但如果一個人能夠通過司法考試,我恰恰認為賦予它再大的意義也不為過。畢竟,這是一個通過率只有10%左右的國家級考試(2007至2010年超過20%畸高通過率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我一個領導,考了六次,最終通過。我知道的一個老同志,考了十年,才最后通過。從他們身上,司考,你說有什么意義?
我一個師兄,第一次考了356分,第二次考了359分,第三次放棄了,他說,他能給司法考試的時間,就是兩次。從我師兄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意義。
那么,司考于你而言,又意味著什么呢?如果說它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那么,我認為你征服它了,你所擁有的意義就是:“司法考試我都能夠通過,還有什么考試我不能通過呢?那還有什么我想要實現的目標實現不了呢?”
對我來說,這只是一個相對重要的考試。但在考試前,我就賦予了它同樣的意義,我要用行動來證明,只要我想要實現的目標,就沒有我實現不了的。所以,我對自己的復習過程進行了客觀的記錄和保存,而這,也是大家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感謝前人的研究,感謝前人的總結,我才能利用這些方法,高效的完成了復習,并順利實現了通過司考的目標。隨后又用10天時間通過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的考試。
幾年過去,我一如既往的走在自己選定的路上,奮斗的同時也間雜著迷茫。但還好,感謝上蒼的眷戀,我想要的目標都一一實現了。
但愿你也一樣,用正確的方法,付諸行動與努力,那么實現目標就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今天,距離今年的司法考試還有8個星期,比我當年開始復習還多了一個星期。親愛的,你是否也準備試一試呢?說不定,奇跡,就在此刻開始,由你創造。
相信我,你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