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與往年的并沒有什么不同。邪風細雨,身在異鄉,離愁四起。
晨起跑步,行人寥寥。氣溫驟降,隱天蔽日的模樣讓昨日的燥熱恍如一場夢。繁花似錦的四月如同大雪翻飛的臘月。
寒涼刺骨。
耳畔的風兒插縫而過,灰敗的天空像是塊兒發了霉的面包,又像是塊兒伸展不開的皺巴巴的抹布,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從天上掉下來,砸住三三兩兩的行人。細細稠稠的雨絲下的漫不經心,點點滴滴,滴滴點點,妄想獨霸一整片大地,一整個春季。
記憶中,好像每個清明都是淌在雨中的,仿佛沒有雨的清明便不能稱之為清明。
往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在家陪同爺爺奶奶去給他們去世多年的父母親掃墓。而今年今日遠在異鄉,不知他們可曾去否?更不知家鄉的清明又會是怎樣的一番光景?
倍思親。
這樣的日子大概最易感懷吧。思緒纏繞編織成一個綴滿思念的結搭載著風這個異常任性的郵遞員寄往遠方,繼而等待,等待杳無歸期的音信,與心知肚明的期許。
古人甚是聰慧,總能將世間萬物托付于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仿佛風有著無窮盡的魔力,上窮碧落,下至黃泉,八百里黃沙由風起,也因風平。
我沒有古人的聰穎與才情,作不出細膩別致,玲瓏剔透的華美詩篇,但也愿將這累計一身剪不斷,理還亂的寸寸愁緒拋擲于風中,任由他們各自去往天涯,棲身一處,去生根,去發芽,去開花,去結果。去往很遠很遠的地方,路過茅屋村莊,聽聞詩酒故鄉。最后,它們終究還是會回來的,帶著醇厚與濃香。你無需驅趕,惱怒它們,接納也好,不接納也罷,你始終須記得它們也是你骨子里根生蒂固的一部分。有所憂,有所喜,有所愁,有所樂,人生才會愈加完整,不殘缺。這偌大的紛擾世間才有血有肉,真正使人眷念,乃至貪念。
窗外的細雨終于是停了,風聲也小了。清明之后又是清明,好比風雨后又是晴。無風無雨,不清明。
歲歲清明,也盼歲歲清明。
打印一張照片,取名兒時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