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夢想——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
那個在電視機前被一期尋訪抗美援朝老兵的《人物》節(jié)目感動得稀里嘩啦的18歲少女,那份要將“一切崇高、美好、赤誠情感傳遞出去”的決心,那個聽到老師說“你和柴靜有點像”時的激動,那個一心一意要報讀傳媒專業(yè)的夏天,那個拿著《南方周末》去問副院長“為何自己看不出關(guān)鍵“的稚嫩大一新生......
在18歲的那個夏天,我仰望著電視里的柴靜、白巖松,我看《看見》,我看每一個演講,我看《靜觀英倫》,我還能繼續(xù)這份夢想嗎?
縱然我與它已天各一方,我是否還有勇氣去朝它奔跑。
你相信什么,你就看見什么——你還相信“真誠”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嗎?
工作第五年,我承認我受到很大的“污染”。日漸遠離了一份能夠“沉浸于事情本身”的純粹。更多的時候,想著如何爭搶功勞,想著如何節(jié)約精力而不是毫不計較地付出。
原來,生活的平衡木一直在 —— 你不去形成自己的風格,你就會一步一步被他人的風格所左右。見識了明理暗里的職場關(guān)系,突然最為真誠地想要做一回自己,做一回坦誠的、投入的、用實力說話的、感染他人的職場人。
關(guān)于夢想實現(xiàn)指南。
1.熱愛你的工作。
論熱愛VS怕麻煩的關(guān)系。
論熱愛VS準時下班的關(guān)系。
2.做好你手中的每一項工作。
每每聽到腹黑論,就想將一切繁雜事務(wù)甩開百米。在無法甩開的時,多少有一些完成任務(wù)的敷衍,但結(jié)果似乎也不是那么愜意。就像書中說的,每一個敷衍傷害的都是自己,每一個精益求精成就的也都是自己。如果可以,我想問自己——是否將每件事都納入了通往目標的軌道。
3.少說話,多做事。
很多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負面情緒,雞毛綠豆大一點事都要像個大喇叭一樣傳播一遍。這種傳播,其實就是抱怨。
有時候自己是那只喇叭,噼里啪啦說個不停。
有時候自己是被廣播的人,控制不住跟著廣播一起喊。
以上二者,都是“自斷經(jīng)脈”,“埋下炸彈”的行為。
書還在繼續(xù)閱讀中,真希望自己別在30歲前成為最最俗氣、最最沒有自我的那個人。
最怕恍若夢中一晌貪歡,終究是云里霧里度過了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