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終身學習型的父母,比盯著孩子學習更加重要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那次我和孩子玩了一次角色扮演游戲,我當孩子,而孩子當爸爸,媽媽,提前告訴孩子,需要公平公正,你們現在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我現在就是你們的孩子,先模擬中午放學回到家里的情景,女兒就大喊道:樂樂快到衛生間洗手,記得用肥皂把手洗干凈,一天在學校里把手玩的臟死了。”我用孩子的語調回答:“好的,知道了”你怎么把書又扔沙發上?快拿去放到書桌的地方”我剛把書包拿到書房放下,準備削鉛筆,準備等會快點寫作業時”外邊有響起來不耐煩的聲音,“去哪兒了?快來啊,飯都給你端桌子上了?”當我默不作聲,快速的坐在桌子上,準備吃飯的時候,女兒說:“快點吃,還有作業要寫”當我快速吃飯時,準備起身收拾碗筷的時候,女兒又說:“能不能速度一點兒,等會作業寫不了完了,快點?”我心情本就不好了,你繼續說道。“怎么?我辛辛苦苦的給你把飯做好,讓你吃,你還不開心了?”我郁悶的沒有說話,快步走進書房,開始剛寫一會兒作業的時候,女兒催促道:“寫快點,還有10分鐘就要去學校了”我白了女兒一眼說:“游戲到此結束,你的演技挺不錯的”女兒笑著說:“媽媽,你覺得怎么樣?當女兒好不好?”我說:“你演的挺像的,不過當女兒也好像沒那么好”你哈哈大笑起來:“你只是一天和我互換角色,我是天天聽你這樣說,所以信手拈來啊!”
可想而知,這只小蝸牛,單單僅是中午放學期間,我與孩子的對話,簡單粗暴,頻繁催促已高達6次……
假如我是孩子,在被整天催促的環境下,也許崩潰的比孩子們還要快……
孩子的成長自有他的速度,不妨每次說話之前,先稍等一下……
他在自己的世界里,雖然較成人慢半拍,自有自己的節奏。
我們不妨放下焦慮,不妨換位扮演,那樣,或許更能設身處地的理解對方的難,那樣就不至于每次說話只需要動動嘴皮,而不切合實際的情況,去考慮怎么做?別忘了,他也僅僅是一個孩子,成人的要求,連成人都難以勝任,何況,他才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孩子。
一個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為自己打開一扇窗,為孩子打開一扇窗。
通過學習養育孩子,作為父母的你就能避免很多育兒的“雷區”,就會少讓孩子受些傷害,就會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開放型思維。所以,你花時間學習要比給孩子買零食更能滋養孩子。
父母站的有多高,孩子就能跟著你站多高。令人可嘆的是,自己擁有一地雞毛的思想,卻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行為模式行事,讓孩子聽話,如果你的標準都那么正確的話,你為什么沒有把自己活得更快樂、更健康、更富足一些呢?
難道非得把孩子培養的跟自己一模一樣才滿意嗎?
事實證明,很多父母跟孩子對抗,孩子跟父母對抗的原因是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很多年培養出的孩子,跟自己行為模式、語言模式、思想模式一模一樣,所以你看著他才鬧心。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鬧心的具體原因是什么?
那是,你不能接受孩子跟自己一樣,孩子也不能接受跟父母一樣!這也是很多孩子長大后想逃離父母的最主要的原因,因為看到彼此會很難受!這也是很多孩子可以做到“身孝”,卻做不到“心孝”,因為彼此無法見“心”,見“心”都會崩潰!而“心孝”才是這個世間最偉大的孝,大部分人如果不通過童年療愈,是很難做到“心孝”的,是很難從父母的束縛中走出來的。
所以讓自己成為自己,讓孩子成為孩子,讓各自成為一個靈魂自由的人。
所以以后不要以為孩子聽話就是好事!
慢一點,讓父母的學習能跟上孩子的步伐!
慢一點,也讓孩子別成為流淚的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