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故事,大意是有些活你可以不做,但是你不能不會。覺得很有道理,分享一下我的體會。
1
我們家茵茵爺爺做菜是最好吃的。所以只要是茵茵爺爺在身邊,我們都很有口福,每天的菜可以不重樣。
奶奶是最愛整理與清潔的,有奶奶在身邊的時候,我有時就可以偷懶了。
早餐的菜,也至少有3-4個,這還是少的。有時候多的時候會有5-6個。
正餐的時候,也會很豐富,幾乎不會重樣。
有次他們回老家了,剩下我們幾個,我們的吃飯風格會變化。
如果只是我與先生與寶寶在家,我們的早餐就會變了一個風格,大約就是雞蛋牛奶面包。我們起床時間不會那么早,所以一般很少煮白粥。并且人不多,害怕吃不完。
正餐的時候,我做的菜也會相對少些,而且以簡單的為主。
有爺爺奶奶在身邊的時候,我們總會吃豐富的菜,像豬肚,白切雞,這些菜,我幾乎不會做。但是也不至于做不出好吃的菜,只是風格會變樣。
我就會以蒸煮為主,能少炒菜的就少炒菜。
2
家里有一些電器偶然壞了,茵茵爺爺和茵茵外公都會維修,他們那個年代幾乎都會自己動手維修一些電器。這方面到了白粥身上就比較少顯示出來。
先生對于家里的很多電器是不會維修的,公倒是對司里的很多都會,比如維修打印機,維修飲水機,這些他都會。也許家里是沒有需要他的時候。他身邊還有比他會的人。
我會安裝一些像水電之類的,但是有爸爸在家的時候,我都不用動手。擰螺絲,拆家具這些簡單的都會。
先生誤以為我是柔弱的,并不會這些,不曾想,家里很多電器都是我挑選的。
有人比自己更加擅長的時候,我是不會動手的,甚至還有時候真的因為手生,一時忘記怎么做。一旦不得不自己做的時候,我也可以搞掂。
3
寶寶出生后,我其實有很多事情不會,比如抱小孩,喂母乳,哄睡等都是寶寶慢慢訓化我的。是她讓我知道如何去照顧她。
再到后來的她慢慢長大一些了,做輔食,做各種味道的輔食,都是在慢慢學習中習得。老一輩帶孩子,就家里有什么就給什么吃,盡量不會餓著就行了。
但是到現在寶寶,口味叼了。很多習慣也慢慢變化了。我放手奶奶帶了一陣子,結果她才發現,這寶貝口味真叼。
我就慢慢指導奶奶做一些輔食,奶奶也慢慢做得很好了。現在奶奶做的蒸蛋可好吃了,茵茵隔一段時間沒吃,就很喜歡吃。
有段時間,爺爺奶奶需要回去看先生的外婆外公,我就得自己帶茵茵。
我并不會感到焦慮,不會因為身邊沒有人幫忙帶娃就焦慮,因為很多事情我都會做。
帶娃,哄娃,遛娃,都可以,讓孩子適應我的節奏就行。茵茵是有爸爸媽媽在身邊就好,她自己玩也行。
如果我有活沒干完,她要找我,也不會哭鬧,會過來問我,媽媽陪我玩玩好嗎?
4
《知否》電視劇里,如蘭回到房里吐槽說,泡茶太難了。大娘子親手示范教如蘭泡茶,這些其實大娘子都會,只是不用她教,但是她都會。
大娘子還補充了說,這些都是大家閨秀必備的技能。
就像有些技能你不一定需要用,但是遇到問題,需要你來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有能力解決問題。
《知否》電視劇里,華蘭的迎親婚宴上,如果不是明蘭出面贏了顧廷燁投壺,大家都不知道她會投壺這個技能。
其實當時不需要明蘭來處理這個事情,因為華蘭已經想好了對策:只要父母齊心,那她失了娉雁也不算什么。
但是明蘭為盛家贏回了臉面,得到了爹爹的關注。這個結果是意外收獲。
所以當有些技能當你會了之后,你可以不用,有些事情也不必需要你做,但是你會做就很不一樣。
你可以指導別人做,也可以協助別人完成,而不是瞎指揮。
有很多技能當你會了你會發現,真的很爽的啊。比如開車,當你能自己抓住方向盤時,是可以自由。
身邊有比你擅長開車的,你可以不用開,但需要你的時候,你也可以頂上。當身邊沒有人可依賴的時候,你完全可以獨立。
而且當你會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你的能力得到提升后,有些事情也可以不做,甚至可以擺爛,但是需要你做的時候,做起來不能菜。
END
作者:月兒灣豌,愿你我皆可按自己意愿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