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我制定了一個讀書計劃,打算讀十幾本書。當時信心滿滿,覺得自己一定能超額完成任務。
到了9月初的時候,我猛然想起了8月的讀書計劃。一核對,嚇了我一大跳:整個8月我就讀了一本書,而且是囫圇吞棗地讀,根本沒記住讀的啥。
我郁悶極了,不知道誰把我的時間偷走了。我也不知道自己都在干嘛,因為寫作也停滯了。
我想啊想,終于想起來是為什么了。
一個曾經的老朋友,突然跟我聯系,問我的近況。我很警惕,問他要干嘛,該不會是要借錢吧?
他沒有借錢,他是來找我顯擺的。
曾經我們都是小菜鳥,被上司呵斥,后來大家各謀出路。如今他自己開了公司,賺了不少錢,坐在氣派的辦公室里當老板,整個人的形象也變得高大上了。走上人生巔峰了。
他說:胡大老板,有空了來我的小廟指導指導工作啊。你眼界高,都去北京混了,咱得向你學習啊。
呵呵呵呵。真不帶這么黑我的。
我恭維了他幾句,以一種羨慕嫉妒恨的心情。
后來,我的情緒很不穩定,我確實被他打擊了。我覺得人生真的好艱難啊,怎么別人都混的那么光鮮亮麗啊。
在這個人際社會中,就算你不跟別人比,別人也會來刺激你。不比都不行,沒法當鴕鳥,除非你去深山老林隱居,一個人生活,徹底隔斷俗世聯系。
如何應對這種比較帶來的傷害呢?我想,逃避吧。當然我這個逃避不是遠離城市,跑到鄉下。我的逃避辦法是找個電視劇,追劇,活在電視劇里。
編的好的電視劇,是很好看的,可以麻痹人的意志,讓你沉醉不知歸路。
我就這樣陷在電視劇的大坑中。除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余時間就用來刷劇刷手機。
不想上進,只想墮落。
總有人說:人啊,活著要真實,要追隨自己的內心。
我認為這句話很坑人。
所謂的真實,所謂的追隨內心,如果是像我這樣逃避,墮落,不求上進,還值得追隨嗎?我們應該分清楚內心的好壞,再決定去追隨哪部分。要知道我們的內心有黑暗的一部分。
我被自己的情緒控制,對生活不加反省,每天渾渾噩噩。偶爾內心里理智的聲音出來告訴我:你不能這么墮落了,要看書寫作啊。
然而沒什么用,被消極情緒控制的我,覺得做什么都沒用。反正我也比不過別人,那我干脆不比了,不努力了。
后來電視劇追完了,我突然覺得好空虛啊。那個劇情它再精彩,也是虛擬世界里的,跟我有幾毛錢關系呢?能改變我的現實生活嗎?并不能夠啊。
看看我的素材庫,幾乎沒有新的素材。看看我的書單,那么多書我都沒看……
沮喪悔恨失落,頓時一起涌上心頭,這就是不反省的惡果。
如果不做反省,人就會按照慣性生活。除了個別學霸的慣性是精進的,其他人很容易被基因里享樂的那部分控制。
大多數慣性(好吃懶做,看劇,打游戲,只想刷手機,不讀書寫作,不運動,不主動和朋友聯系)都是不費力氣的墮落習性。這樣下去,一個人會生活的越來越虛空,意識陷入混亂。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害的。
還是古人說的好啊:吾日三省吾身。簡直真理。
那天我反省自己,問了自己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努力的意義難道只是為了超越別人嗎?
我的回答是:第一,首先是為了我自己的成長。我想讓自己更優秀,想體驗更多美好的事物,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第二,當然也要超越別人,因為我不甘心居于人后。我覺得落后就會被淘汰,會有生存的危機。而且別人也會鄙視我,我討厭這種感覺。
繼續問自己:如果沒有超越別人,你就放棄努力了嗎?
我的回答是:當然不能放棄。是否能夠超越別人,有時候并非自己個人能力可以控制,盡力而為就好。而且,比較的維度也不應該是單一的。不能只比較結果,也要比較別人奮斗的過程。就像我那個老朋友,我其實應該多跟他聊聊他是怎么做到的,也許他背后付出了很多的艱辛,才有今天的成就。但我當時根本沒有想到這點,我被自己的情緒反噬了。
寫作就是非常好的反省方式。我寫了日記,不斷拷問自己,內心逐漸平靜。當一個人心靜以后,才能看清楚前方的路。
當然,反省之后,必須要在行動上做出改變,這樣才會獲得真正的成長。
還有,不要以為偶爾的反省就能夠萬事大吉。這個事情,沒法走捷徑,沒法一勞永逸。
必須要不停地反省,把反省作為一種日常的習慣。然后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專注地走向目標。否則一不留神,就被消極情緒控制了。
人啊,真的要不停地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