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的白晝進入最短的時刻。這一時刻對中國人來說很是重要。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逗鬂h書》這樣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蔽簳x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后,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
時至今日,許多地方還有冬至過小年一說。這個農歷大節,對現在的我們仍然很重要。早晨六點半,天尚黑,路燈下,毽球翻飛,戴了絨帽的健身人,在每一天的這個時刻見證天色漸漸明、晴、亮起來。他們在跳躍中互賀:嘿!今天別忘了過冬至啊!堅持讓他們自然地跨越著最黑的早晨,勇敢讓他們自然地走進最寒冷的嚴冬。時令,細數著每個人最平凡普通的腳步,同時也唱響了他們無畏寒霜的歡歌。成吉思汗大道的北側,晨霧里,遠方的山巒泛著雄渾蒼茫氣概,錯落有致的樓群、園林全如敷了一層藍灰,隱隱綽綽。高架橋上,穿了藍色工衣的工人猶如夜空中未落的星星,他們的工期抓得緊,一定也是趕在冬至的前后要完成哪一段的澆鑄。這座城市在許許多多勤勞的人們手中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樓下的松柏在灰綠色的枝頭上還頂著幾個松果核,夏日最嬌艷的花草此刻干枯成了一束束褐色的枝叢,零零星星的干草棵子,這兒一撮,那兒幾縷,一地寒色。曾經的曉鬟生煙綠云繞,變成了一把枯脆干焦,叫人想起“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苦澀,仿佛一下子又觸摸到了生命那不可承受之輕。因為晝最短,夜最長,古人認為冬至這天是陰氣鼎盛的日子,卻又是陽氣萌生的日子,所以是陰盡陽生的轉折點。想到這里,再看那些滿園霜寒,不禁又為那些潛藏在生命最深處的新芽感到欣喜。早間新聞里,朗朗報道,今天是考研的日子,290萬學子在今天要綻放他們努力的花苞,要為走進另一方更廣闊更精深的天地而抒寫昨天、今天、明天。2018年的冬至,會是這些莘莘學子們一生中最為記憶深刻的日子。冬至時刻包孕著變數,古來如此,至今依舊。呼市的冬天,至今還未落一場雪??諝庵械慕棺票扰窝┑暮⒆痈鼮樵炅摇B奖橐暗纳n茫與堅石鑄就的大道,讓人們在暖冬中祈望著一場大雪甚至是一場呼嘯的北風,似乎北方人的剛毅鑲進了大自然的輪廓中,才算得上是一方天地一方英雄!從北走到南,正好遇見以前的工友,他們下班依然說說笑笑急著趕回家照顧放學的孩子。幾年的工業潮變使得他們的笑更為自信、更為爽朗,那些穿梭的光陰,似稿紙上流動的風景,走馬燈般地變幻不聽。如果遇上好朋友,又正好有時間,自然會停下來,寒暄溫暖,細細聊,這些年都走過了怎樣的路!幾個小時前,走過了暗色的夜,走過了明亮的街燈,走過堅硬的土地,走過空寂的園子,聽的幾聲烏鵲叫,看見告別家長的孩子,看見街上飛馳的車,行走的人,過了今天,過了冬至,雖說雪還未映襯著另一種亮潔,但節氣告訴我們,無論黎明幾點出發,天亮的越來越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