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01? ? 元君下凡
? ? ? ? 盤古開天辟地之后,女媧造出了人類。隨著人類代代相傳,人數漸增,便擁擠起來。鴻鈞老祖收集混沌元氣裝在熔爐里,煅造三界供人們居住,裝有混沌元氣的熔爐稱為“鴻蒙熔爐”。
? ? ? ? 一日,太初始祖駕霧而來,笑著問鴻鈞老祖:“老友啊,十萬年不見,你還守著鴻蒙熔爐?”
? ? ? ? 鴻鈞老祖道:“鴻蒙熔爐能煅造三界,亦能毀了三界,不守不成啊。始祖周游三界,可有趣事?”
? ? ? ? “此翻周游三界,去過三次神州大地。第一次去是殷商時期,諸侯國和大大小小的部落近八百個,土地和奴隸屬于貴族的私有財產。天下共主子受提出解放奴隸,有六百個部落不同意,紛紛求助最大的諸侯國西伯侯姬昌,姬昌之子姬發在各部落請愿下,聯合八大諸侯國,趁子受東征時出兵朝歌。子受聽說自家城門失火,留部分將士繼續東征,帶著部分兵馬往回趕,到達牧野與姬發展開激戰。”
? ? ? ? “子受一方征戰已有傷殘,速歸兵馬疲乏,無備失去先機;姬發一方準備充分,士氣高漲,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此戰子受必敗。第二次呢?”
? ? ? ? “第二次是周天子時期,到一個叫文壇的地方,看見凡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仔細聽來,方知他們分為: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等,他們各抒己見,因此爭論不休。”
? ? ? ? “倒是有趣,第三次呢?”
? ? ? ? “第三次是宋代年間,此去見到兩個怪像,使我頗為震驚。”
? ? ? ? “什么怪像?”
? ? ? ? “為官做宰的男人們非常遵從儒家思想,以至一些人不單是說話,就連走路的姿勢和邁步大小都模仿孔丘,此為一怪像。另一怪像是有很多女子纏足,纏足的女子腳已變得畸形,卻有不少男子稱其美。”
? ? ? ? “思想被禁錮,這可不是好現像。熔爐里的混沌元君已有靈識,讓他去喚醒人類,始祖覺得妥否?”
? ? ? ? “是啊,人若沒有了思想,豈非與行尸走肉無異?只是要喚醒人類,光有靈識不夠,還需開靈智。”
? ? ? ? “這有何難?始祖與我共同教化混沌元君開其靈智即可。”
? ? ? ? 教化三百年,鴻鈞老祖對混沌元君囑咐道:“元君,此番入凡塵,不可攪弄風云,切記!”
? ? ? ? 混沌元君道:“老祖放心,元君謹記!”
? ? ? ? 太初始祖指著神州大地,說:“就在那個方位,去吧!”
? ? ? ? “是,始祖!”混沌元君說完,飛身下凡。
02? ? 卓吾降生
? ? ? ? 泉州府李白齋家里,傳來女子一聲接著一聲的痛呼,接生婆對該女子說道:“深呼吸,用力,看到頭了,再用力,孩子就快出來了。”李白齋背著雙手,在屋子外走來走去,顯得焦灼萬分。
? ? ? ? “哇哇哇!”嬰兒的嘀哭聲響起,不一會兒接生婆快步走出來,笑著說:“恭喜老爺!賀喜老爺!是個小少爺。”
? ? ? ? 李白齋從廣袖里拿出碎銀給接生婆,接生婆得到打賞高興地走了。
? ? ? ? 進屋后,李白齋看到妻子滿頭大汗,說:“娘子辛苦了!”
? ? ? ? “不辛苦,這是作為妻子的榮幸!”妻子虛弱地道。
? ? ? ? 李白齋看著床上躺著的大胖小子,伸手想要抱他,又不知如何下手。最后干脆大眼瞪小眼。
? ? ? ? 妻子抿嘴一笑,道:“相公,還沒有給孩子取名字呢。”
? ? ? ? 李白齋看著眼睛滴溜溜直轉的嬰兒,對妻子人說道:“這孩子就叫林載贄吧。”
? ? ? ? 妻問:“子隨父姓,相公姓李,孩子為何姓林呢?”
? ? ? ? “我們這一支族人承林氏,因此林李兩姓同宗同源,故林李輪姓。也就是父輩姓林,我輩姓李,子輩姓林……”李白齋回答。
? ? ? ? 此時李卓吾名為林載贄,便是混沌元君托生的孩子。
03? ? 年少成名
? ? ? ? 李卓吾陸續添了弟弟妹妹,讓這個收入微薄的家有些掣襟露肘。父親照例每日去私塾教書,李卓吾作為家中長子,幫著母親一起照顧弟弟妹妹。
? ? ? ? 6歲時,母親早逝,懵懂的他并不曉得從此再也見不到母親了,因此沒有很悲傷。母親去世不久,父親便續弦了,繼母在家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年齡稍長的李卓吾跟隨父親去私塾讀書。
? ? ? ? 后來繼母又為李卓吾添了弟弟妹妹,本就貧寒的家境就更加窘迫了,父親負擔不起,讓李卓吾回原籍南安榕橋,11歲的他便寄養于叔父家。
? ? ? ? 李卓吾12歲時,讀《論語》樊遲問稼篇,作《老農老圃論》。孔子是把種田人看作“小人”,這一點他是不認可的。《老農老圃論》得到同學們稱贊,一時間轟動鄉里。
? ? ? ? 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諸子百家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儒家獨占鰲頭,再沒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而孟子提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主張,歷代君王并未付諸實踐。
? ? ? ? 儒家思想經過統治階級的層層加固,牢牢地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尤其是程朱理學興起后,人們的思想更是被上了枷鎖,裹足不前。
? ? ? ? 林載贄大膽地反駁儒學至尊孔子的觀點,孔子是什么人?被大家尊稱為先圣真師,是連各朝皇帝都頂禮膜拜的人。自“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以來,從未有人反駁過孔圣人,因此他的大膽言論《老農老圃論》才如此轟動。
? ? ? ? 李白齋問林載贄:“贄兒,最近都在讀什么書?”
? ? ? ? “最喜《周易》!”
? ? ? ? “改學孔子的《禮》,朱子的《傳》,學這個易于高中。”
? ? ? ? 李卓吾作為家中長子,幫父親持家的擔子就落在他頭上,因此父親讓他學的書,即便不喜歡也努力去讀。
? ? ? ? 16歲這一年,李卓吾通過泉州府童試考入府學,成為一名秀才。入府學后改林姓李,即名李載贄。
04? ? 磨難重重
? ? ? ? 李卓吾一邊幫父親干活,一邊讀書,轉眼就21歲。“贄兒,為父請媒人挑選了適齡女子,三個月后成親。”
? ? ? ? “父親,兒子一未考取功名,二未建功立業,談何成家?”
? ? ? ? “自古以來,婚嫁講究長幼有序,如今你弟弟妹妹均已到了成親的年齡,你作為家中長子怎能不先成親?”李卓吾只好同意成親。
? ? ? ? 婚后兩人相敬如賓,妻子黃宜人是位賢良淑德之人,作為家中的長媳,需要擔負起相夫教子料理家務孝順長輩照顧弟弟妹妹等責任。李卓吾為生計四處奔走,抽空讀書。
? ? ? ? 李卓吾26歲中了舉人,成為候補官員。他繼續為家計奔波,生存狀況并未因此改善,29歲時,七歲的長子竟餓死!
? ? ? ? 不久之后官員來報,李卓吾補從九品河南共城教諭。他顧不上悲傷,打點行李去赴任。
? ? ? ? “我去赴任后,家中的老老少少就拜托娘子了。”此官職小俸祿少不足養家,李卓吾不得不只身赴任。
? ? ? ? “相公放心便是!”黃宜人還未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仍強顏歡笑著說。作為李家長媳、弟弟妹妹的長嫂、孩子的母親,她有照顧一家老小的責任。
05? ? 噩耗連連
? ? ? ? 李卓吾至河南共城出任教諭,時值而立,因避皇帝的諱更名,改李載贄為李贄。
? ? ? ? 李卓吾34歲時任南京國子監博士,也正是這一年,父親去世,李卓吾回鄉治喪,依禮制需丁憂三年。此時泉州正遭倭寇進犯,李卓吾回鄉,以朝廷命官身份參與抗倭,甚至親自率領弟弟一起抵御倭寇。
? ? ? ? 三年丁憂期滿,李卓吾要到北京候職。父親已故去,弟弟妹妹各自婚嫁,李卓吾攜妻子兒女同行。來到北京,到禮部報到候職,不曾想這一等竟等了十數月!盤纏耗盡,李卓吾只能重拾私塾舊業,總算盼到補缺北京國子監博士,此時李卓吾37歲。
? ? ? ? 一天,李卓吾散值歸家,見妻子正在抹淚,遂問:“娘子何故心傷?”黃宜人說:“二娃病了,家中的碎銀是這個月的口糧,若用來請郎中,恐怕等不到下個月放月錢,故而傷心。”李卓吾謂其妻道:“娘子莫慌,明日我向同僚借銀兩。”第二天下值時,看到妻子滿眼期待地等在門口,李卓吾只得硬著頭皮走過去道:“娘子莫怪,尚未借到銀兩,明日我再試試。”
? ? ? ? 這年恰逢天降旱災,貪官污吏借漕河是運送皇糧河道之名,把通向田間的水源全部引入漕河,切斷百姓的田間用水,企圖乘機敲詐勒索。李贄多次竭力請求放水均遭拒絕,早就把這些官員得罪透了,誰會借他銀兩?
? ? ? ? 請不起郎中,黃宜人只得勻出一點碎銀去藥鋪抓藥,但僅僅喝藥顯然沒什么效果,過幾日就歿了,夫妻倆再次陷入喪子之痛中。然而當天,竟又接到祖父病逝訃文,可謂禍不單行!
? ? ? ? 黃宜人說:“相公,若舉家回去,恐路費不足啊。”
? ? ? ? 李卓吾想:把妻子女兒留在北京,她們無親無故又沒有經濟來源,無法生存,不妥。全家回去原籍南安榕橋,先不說路費夠不夠,那邊沒有田產如何生活?不可行。以前在共城買了田產,不如讓內人帶著女兒先過去。
? ? ? ? 李卓吾遂道:“之前我在河南共城買下一點田產,我先帶娘子和女兒們去共城,再回祖籍。”
? ? ? ? 黃宜人哭道:“相公,不要拋下我們!”
? ? ? ? 李卓吾安慰妻子:“娘子莫要胡思亂想,祖父孝期一滿,我就來接你們。”
? ? ? ? 黃宜人哭得更傷心了,邊哭邊說:“相公只怕是一去就不回來了吧?也是,如今兒子都歿了,就剩三個女兒,相公不休我算是給幾分薄面了。”
? ? ? ? 李卓吾認真說道:“娘子快別胡說!兒子是我們的寶貝,女兒也是我們的心頭肉。我有賢妻在此,有三個寶貝女兒在此,怎么會不回來呢?”
? ? ? ? 聽到此話,黃宜人頗為感動,叮囑道:“此去祖籍,相公不要多思多慮,萬萬要保重身體,相公脾胃虛弱,切記要按時吃飯。”
? ? ? ? 守孝期滿,李卓吾來共城接妻女,才得知河南鬧災荒,當地賑災緩慢,兩個小女兒竟被活活餓死,只剩下妻子和大女兒了!李卓吾聞此噩耗,想到:原本四子三女,兩個兒子出生便歿了,長子次子二女三女相繼早夭,是與兒女緣淺還是我這個做父親的太失敗?想到此處,一時間悲從中來,竟大病了一場。
06? ? 官運亨通
? ? ? ? 李卓吾在共城接到吏部通知,出任北京禮部司務職。李卓吾即攜妻帶女來北京,安置好妻女,便去上任。
? ? ? ? 黃宜人看著身旁的長女李恭懿,不由想起其他孩子來,其他孩子都歿了,未給相公留下兒子,便打算為相公納妾。李卓吾散值歸來,黃宜人就對他說:“相公,如今我已三十有四,想必不會再為相公添丁。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相公納妾吧。”? ? ?
? ? ? ? 李卓吾聽了道:“誰說我無后?將我的大囡懿兒置于何地?”
? ? ? “大囡是女兒,沒有兒子就是無后。相公早日納妾開枝散葉才是正經。”妻子勸道。
? ? ? ? 李卓吾說:“世人迂腐!兒子女兒都一樣,有女兒怎么就是無后了?家里已有賢妻,我為何要納妾?此生我絕不納妾!”
? ? ? ? 李卓吾本就沒有想過納妾,加上在擔任禮部司務期間,開始研讀王陽明的學說,這些因素促使李贄思想發生極大的轉變。而此時也結識了泰州學派重要人物,如羅汝芳、耿定向等人,他們注重社會底層人的感受,致力于開啟民智,這些思想深得李卓吾喜歡。一心撲在學術上的李卓吾,哪有心思納妾?
? ? ? ? “相公,大娃二娃歿了,沒能為相公留下兒子是我的罪過。子嗣問題歷來都是極重要的,相公已是不惑之年,得盡快納妾綿延子嗣,別誤了好時期。”
? ? ? ? “娘子,這不是你的錯,納妾之事休要再提!”
? ? ? ? 其妻力勸李卓吾納妾無果,便自作主張從官眷中物色了人選,對李卓吾說道:“我已為相公覓得良妾,此女品行樣貌都好,相公就同意了吧。”
? ? ? ? 李卓吾黑著臉道:“娘子切莫玩笑,我說了不納妾。”說完也不等妻子接話,兀自走了。
? ? ? ? ……
? ? ? ? 李卓吾對妻子黃宜人說:“娘子,快收拾行李,我們去南京。哈哈!升職了,南京刑部員外郎,官階高了好幾品呢!”
? ? ? ? “官職高了,俸祿自然也會多一些,能讓我們一家三口衣食無憂,更不用為生計發愁。”黃宜人說道。
? ? ? ? “最讓我高興的是:我的知己好友焦竑就是南京人,去南京后我們可以常聚首了。”
? ? ? ? 李卓吾45歲升任南京刑部員外郎,在南京交了很多好友。李卓吾受王陽明學說的影響,又受到泰州學派的啟發,儼然成了一位思想家,很多觀念開始異于常人;而黃宜人是一個普通人,她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是該怎么過日子,這便有了分歧。加上妻子一心要為他納妾,惹得他不勝其煩。于是,李卓吾在鐘南山南麓一個叫雞籠山的地方租賃房屋,閑暇時在此讀書,在安靜之地讀書寫字頗有成效,因此漸漸少回家,常來此處。
? ? ? ? 李卓吾51歲時,接到擢升為正四品云南姚安知府的升職令時,他并不開心。
? ? ? ? 李卓吾回到家,嘆了口氣說道:“娘子,我接到升職令,要去云南姚安出任了。”
? ? ? ? “這是好事啊,相公何故唉聲嘆氣呢?”
? ? ? ? “娘子有所不知,姚安動蕩不安,帶你們前去,萬一出點事如何是好?可不帶你們去又如何安置你們?”
? ? ? ? 好友焦竑聽說李卓吾升任姚安,特來道賀,見他愁眉苦臉便猜到他的心思,暗中幫他聯系安排好后即刻來告知:“我已聯系耿兄,黃嫂子、大侄女兒和侄女婿可留居湖北黃安耿府,李兄只身去姚安上任就可。”
? ? ? ? 此時的女兒李恭懿已嫁為人婦,女婿莊純甫是世交之子,也算是熟人。妻子黃宜人堅決要與李卓吾共赴姚安,任李卓吾和女兒、女婿怎么勸都不聽。
? ? ? ? “相公擔心我的安危所以讓我留在黃安,可是我也擔心相公的安危?相公一個人去那么遠的地方,沒有人照料飲怎么行?作為妻子,理應照料相公的飲食起居,何況夫妻本應同甘共苦。姚安我是一定要去的。”
? ? ? ? 李卓吾見妻子態度堅決,自知她是關心自己,最終將女兒女婿留在黃安,自己攜妻到姚安赴任。
07? 辭去官職
? ? ? ? 李卓吾辭官了,這一年,他54歲。
? ? ? ? “娘子,我請辭了。”李卓吾對妻子說。
? ? ? ? “如今衣食無憂,女兒也成婚生子,辭便辭吧。”對于他辭官一事,妻子是理解的,知他志不在此,只是迫于生計才去做官。她想到:既然相公辭官了,那便家去吧,在外多年,真的挺想家。她說:“相公,都說葉落歸根,不如早日還鄉。”
? ? ? ? “為什么要回去?我辭官就是為了專心著述,而老家親戚眾多,事務煩雜,疲于奔忙俗事,豈有功夫寫書論述?”李卓吾說:“回想這半生,我都在為生計發愁,為家事所累,蹉跎歲月。現在,我也該為解除民眾思想枷鎖作努力,為社會發展進步作貢獻了。”
? ? ? ? 妻子知他是有理想的,不過她更想和親人團聚,便道:“縱使不回泉州,也該去黃安,女兒女婿在那里。”
? ? ? ? 正當李卓吾猶豫是否要回黃安時,收到焦竑一封書信,約李卓吾一起到黃安吊唁耿定向之父,李卓吾攜妻來到得黃安,與女兒女婿一家團聚。
? ? ? 李卓吾得耿定向挽留,決定暫時留居黃安耿府,黃宜人不贊同說道:“回故鄉泉州也好,自己置辦房產也好,一家人這樣寄居別人家,終歸不妥。”
? ? ? ? 李卓吾說:“知己好友,有何不妥?”
? ? ? ? 耿定向與李卓吾學術觀點不同,其弟耿定理卻是李卓吾知己之交,有耿定理在,住在黃安原也穩妥。不料耿定理突然離世,李卓吾與耿定向常因觀點不同爭吵,再呆下去已是無趣。
? ? ? ? 恰在此時,黃安臨縣好友周柳塘的盛情邀請,李卓吾決定去麻城。而妻子堅持要回老家泉州,女兒女婿帶著孩子也不想四處漂泊,最終決定妻女家小回老家,李卓吾只身去麻城。臨行前,李卓吾將這些年為官所得全部俸祿給了他們。
? ? ? ? 李卓吾去了麻城,黃宜人想等著他一同回家,便和女兒商議:“我們等等你爹,到時候一起回去吧?”女婿便在黃安租了房子,黃宜人時常遣女婿去麻城照料李卓吾。一年后,李卓吾依舊不肯回家,然泉州老母垂暮、盼歸,黃宜人只好帶著女兒一家回去。
08? ? 醉心著述? ? ? ?
? ? ? ? 李卓吾到麻城后,為了讓民眾被禁錮的思想重新得到啟發,他博覽群書,寒不停,暑不輟,夜不休。為了遠離喧囂,他直接將鋪蓋搬到了芝佛院中,在此著書論述。
? ? ? ? 再說黃宜人回老家后,一直因李卓吾沒有兒子之事耿耿于懷,于是便去李卓吾的弟弟家過繼一個兒子,名叫貴兒。她擔心李卓吾一個人在外照顧不好自己,便吩咐貴兒夫婦來麻城照顧李卓吾。李卓吾雖然不贊同妻子過繼兒子,但也知道妻子是好意。貴兒夫婦盡心盡力照顧李卓吾的飲食起居,李卓吾覺得貴兒乖巧勤快,真心把貴兒當自己兒子。
? ? ? ? 一年的光景在或快或慢的感知中悄然而逝。
? ? ? ? 妻子黃宜人年輕時太過操勞,身體累垮了,現如今身體每況愈下。她對女婿說:“近來老感覺頭眼昏花,恐是時日無多。這一去,我只擔心你岳父,他年老體衰,又不會照顧自己,如何是好?”
? ? ? ? 女婿莊純甫回道:“岳母放心,有貴哥兒夫婦伺候呢!”
? ? ? ? 黃宜人說:“雖如此,我兒還是走一趟,勸勸你岳父,讓他還鄉吧。”
? ? ? ? 女婿打點好行李,辭別岳母和妻兒,前往麻城。莊純甫想不到,這竟是和岳母最后一次見面。
? ? ? ? ……
? ? ? ? “有人落水了!有人落水了!”
? ? ? ? 李卓吾隨著眾人來到湖邊,看到大家圍著被撈上來的貴兒,他上前探了探鼻息,已沒了氣息。李卓吾眼前一黑,險些栽到湖里。李卓吾內心十分悲憤,仰天長嘯:“蒼天啊!難道我這一生注定與兒子無緣嗎?”李卓吾怎么也想不通,從小生活在河邊的貴兒怎么會掉入湖里淹死呢?
? ? ? ? 女婿莊純甫到的時看到岳父哀痛,才知是貴兒歿了,這廂正忙著辦喪事,老家就遣人來報:李贄之妻黃氏亡故!李卓吾聽到這個消息差點崩潰,吩咐女婿:“兒啊,你回去為你岳母辦喪葬吧。”
? ? ? ? 李卓吾沒有回去給妻子奔喪,一是因為要留下來為貴兒辦理喪葬;二是他不想回老家為瑣事消磨時光,想繼續著書論述;三是覺得虧欠妻子,妻子黃宜人嫁與自己便吃了太多苦,以致于未老先衰。
? ? ? ? 女婿莊純甫為岳母黃宜人辦理喪葬畢,考慮到岳父年老又無人伺候,便來伺候他,時常催促他回老家。
? ? ? ? 一日,因為天氣熱,李卓吾頭皮發癢,不斷用手撓頭,感覺很不衛生,后來看到仆人剃了光頭,覺得甚好,便萌生了剃頭的想法:把頭發剃了,不用每天洗頭梳頭浪費時間,也讓女兒女婿認為自己斷了紅塵,不給他們添麻煩。
? ? ? ? 莊純甫看到岳父頂著光頭站在面前十分震驚,李卓吾趁機把女婿打發回去。
? ? ? ? 兒媳來看望李卓吾,看到阿翁剃了頭發大吃一驚。李卓吾倒是不以為意,說:“兒啊,貴兒已故,你年紀尚輕,可有考慮再婚?我有一弟子,人品談吐不俗,且還未婚配,年齡和你相當,是位不錯的男子。”
? ? ? ? 兒媳雙膝跪地,說道:“阿翁,兒媳自知您是為我好,可這不符規矩禮制。”
? ? ? ? “你叫我一聲阿翁,我便該為你的幸福著想。兒啊,難道你為了守規守禮,白白蹉跎年華,如此孤苦一生?”李卓吾問。
? ? ? ? 女子向來地位低,貴兒故去后,兒媳雖日子孤苦,卻從不敢憧憬自己的生活,如今阿翁能為自己著想,兒媳自是感激涕零。最后由李卓吾保媒,兒媳再婚。夫妻倆感念李卓吾恩德,常來探望。
? ? ? ? 李卓吾落發的事很快傳得人盡皆知,朋友便來信問他:“卓吾兄果真落發為僧么?”
? ? ? ? 他回信說:“決心剃掉頭發,一來長發太熱,每天洗頭梳頭浪費時間,故我剃發以省時省力;二來是家人時常不遠千里來勸我回鄉,故我剃發以示不歸,家中俗事亦決定不理;三來世間無見識的人多視我為另類,那我就當個異類。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下定決心剃發,并不是我的本心。而且我年歲大了,已經沒有多少日子可活了,哪里有時間去管別人如何看我呢?”
? ? ? ? 李卓吾在麻城著書立說,傳播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和觀點散播開來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講學時,前來聽的人有數千人,其中還有不少婦女。
09? 《焚書》入世
? ? ? ? 李卓吾為官20多年,目睹了吏治的腐敗和黑暗,他把這一切歸咎于把持朝政、混跡官場的道學官僚,因之對這伙頑固派深惡痛絕,對他們展開了無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
? ? ? ? 李卓吾見身邊的人狂熱鼓吹盲目尊孔的迷信思想。遂問門下弟子:“你們覺得孔子是怎樣的人?”
? ? ? ? 弟子們說:“孔子是扶天綱,立地紀的大圣人,自古以來,儒家思想是治天下之大經大法,如今程朱理學也納入治世之道。”?
? ? ? ? 李卓吾嘆息:“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各諸侯國君不朝奉周天子,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是助周天子治世的。后來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得到漢武帝推行,儒家思想逐漸變味,成了統治者馭人之術。再到宋朝’程朱理學’推行,儒家思想改頭換面,成了統治者和官僚世家禁錮民眾思想的枷鎖。現如今,愈演愈烈,儒家思想成了貴族世家愚弄世人、鉗制人們的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弊端越來越多,禁錮了民眾思想社會如何發展?國泰民安、富國強兵才是發展的關鍵。”
? ? ? ? 門下弟子說:“儒學官僚都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 ? ? ? 李卓吾幽默地說:“怪不得羲皇以前的人,白天還得點著紙燭走路!”
? ? ? ? 儒學官僚耿定向宣稱:“孔子是圣人當中的至圣先賢,凡事不可不依仿,不能不依仿,不容不依仿。”
? ? ? 李卓吾針鋒相對地反駁說:“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要是一切都得效法孔子,那么千古以前無孔子,人們不就一事無成,做不得人了嗎?辦事必引經據典,每走一步都要沿著孔子的腳步,就好像捧著舊墨斗,抱著先賢的規矩,要把方的柄安放到圓的洞眼里,真是愚蠢得可笑。時代變了,不能拿孔子過去的說教作為今日衡量是非的準則。如果是非都一定要與圣人相符,那么圣人既已有是非了,我們還要做些什么呢?”
? ? ? ? 李卓吾公開指出:“《論語》和《孟子》是孔門弟子記憶師說、殘缺不全的筆記,這些都不足為據,更不可奉為萬世之至論。”
? ? ? ? 儒學的衛道士們反駁:“一派胡言,這是對孔圣人的褻瀆,對儒家思想的褻瀆,所書所論簡直是異端邪說。”
? ? ? ? 李卓吾抨擊:“爾等偽儒學者,口里背誦章句,心里想著高官厚祿,平日里只知打拱作揖,遇到事情則面面相覷,皆是迂腐無才能又無學識的蠢人。”
? ? ? ? 李卓吾無視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公然倡言:“人有男女之分,而見識高低則沒有男女之別。男女皆平等,什么夫為妻綱,女子無才便是德等都是禁錮女子思想的枷鎖。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即在生知上,人人平等,人人生知,人人是佛,人皆可以為圣。”
? ? ? 弟子們開始聽講無法理解,仔細思索又覺得頗有道理,贊道:“先生高見!”
? ? ? ? “統治階級把人民因受壓迫,鋌而走險,起來反抗說成大逆不道。我認為人民的反抗斗爭是貪暴的統治者逼出來的。政治的腐敗使豪杰抱不平之恨,英雄懷罔措之戚,直驅之為盜也。我認為,民反,是因為官逼民反。”李卓吾高聲講述。
? ? ? ? 外面的民眾聽到后高呼:“中!懂百姓之疾苦,神人也!”
? ? ? ? “董仲舒宣揚: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我以為人必有私,自私是人的天性,勢利之心是秉賦之自然。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我認為這是壓抑人性,每個人都可以順其自然之性。”李卓吾談論。
? ? ? ? 李卓吾將自己的觀點著成書,他的著作和言論無情地針砭了當世儒學家的膏盲適疾,是他們所不能容忍的,必定會被焚棄,所以取名《焚書》。
? ? ? 《焚書》果然被視作異端邪說,并遭到焚毀,而且是屢刻屢焚。這些都在李卓吾的預料之中,他說:“我欲開先河,破混茫,革故鼎新,譜寫序章!”
? 10? 《藏書》問塵?
? ? ? ? “敢為天下先的人,或許會背上幾百年或幾千年的罵名。”李卓吾說:“比如秦始皇兩千年來一直遭人唾罵。那些依照秦治治理國家的帝王們,也鮮有對其功過是非作出客觀評價的。而我認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是一統華夏的圣君。秦始皇廢分封,立郡縣,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時間的混戰局面實現了國家統一,是一位對中國歷史作出過重要貢獻的皇帝。不過他沒有讓國家修生養息就增重百姓賦稅,大興土木的做法過于急切。”
? ? ? ? 弟子們聽后陷入沉思,良久說道:“是極!”
? ? ? ? “再比如曹操,他的功績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反而背上了逆賊奸臣的千古罵名。其實曹操是知人善任,愛惜人才的真英雄。”李卓吾接著說道。
? ? ? ? 弟子們道:“先生所言甚是!都說曹操是奸雄是梟雄,但他確實十分愛才,僅從他對關羽的態度來看就知道。”
? ? ? ? “還有武則天,因為是女子統治天下,大家都忽略了她的功績,但我們不可否認,她是有作為的女政治家,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斷的圣后。”
? ? ? ? 弟子道:“對于武則天,歷來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忽視她做的貢獻。”
? ? ? 李卓吾說:“寡婦再嫁是值得贊揚的,有打破世俗勇氣,追求幸福的膽量,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程朱理學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是讓人套上思想枷鎖,我是不同意這樣的觀念的,我倒覺得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相愛是善擇佳偶,合乎自然之性。男子三妻四妾,美麗的女子一個接一個納進屋。女子喪偶如若再嫁,會被貼上’淫奔’’失身’等標簽。為了控制女子精神,用女戒、女則、三從四德來規范女子言行,還倡言女子無才便是德,甚至為了讓她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要求她們纏足,給她們筑了一層又一層桎梏的壁壘,讓她們無法從樊籠中掙脫。”
? ? ? ? 弟子們聽后深思起來。
? ? ? ? “從歷代王朝的盛衰興亡的歷史演變,我們看到了社會歷史強弱無常勢,盛衰無定理。時代在變化,歷史在前進。應該治貴適時,而不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
? ? ? ? 弟子道:“先生高見!”
? ? ? ? “我很欣賞政治改革家張居正,他是宰相之杰。史上像張居正這樣敢于革新、能夠順應時代潮流、又有所作為的歷史人物有很多。例如,管仲進行政治經濟改革,促進齊國富強起來;商鞅改革讓秦國強大起來;荀卿也是很了不起的改革派人物。”
? ? ? ? 李卓吾充分發揮史論的作用,以“與千百人作對敵”的大無畏精神,對歷史人物作了重新評價。他自稱這是一部“顛倒干萬世之是非”的作品,見解“與世不相人”,只能“藏之后世”,因此取名《藏書》。
11? ? 身死獄中?
? ? ? ? 在那個無比迷信鬼神,崇尚皇權的封建社會,李卓吾站出來,反對封建,他批評儒家三綱五常的治國思想,認為富國強兵才是國家發展的關鍵。
? ? ? ? 李卓吾抨擊官僚世家,指責統治階層,批判封建王朝,他走在時代的前端,成了時代的叛逆者,他不融于世,也為世所不容。他革舊鼎新的言論被頑固守舊的道學官僚用來構陷他自己的罪證。
? ? ? ? 自漢武帝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以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鄉野秀才,一直沐浴在儒家思想中。李卓吾的驚人之論觸怒了儒家的支持者們,張居正辭世后,不管是宵小之輩,還是治世能臣,他們群起而攻之,紛紛對李卓吾進行口誅筆伐,勢要將他消滅殆盡。他們中有些人甚至對李卓吾施加政治迫害,向皇上進言:“李贄那狂徒怪誕不經,妖言惑眾,說皇上用孔圣人的三綱五常治理國家是誤國之舉,簡直是大逆不道。”
? ? ? 皇帝聽聞有人竟敢指責自己,怒道:“大膽狂徒,倡言亂道,惑世誣民,速速捉拿歸案。”遂親頒圣旨,命武吏把李卓吾嚴拿治罪,他著的書,無論是已刊未刊,盡搜焚毀,不許留存。
? ? ? ? 武吏們去捉拿李卓吾時,看到的是眉須皆白且臥病在床的老翁,于是找了幾塊木板,直接將他抬進大獄里去。這時李贄已是76歲高齡,他拖著孱弱的身軀,在逼仄的獄室里坐著,錐心泣血,思緒萬千。
? ? ? ? 李卓吾從自己著書論述時就想到會被捕入獄,他也早就做好了準備,可他沒有料到,他的朋友和追隨者被牽連。落難獄中一個月,李贄陸續寫下《系中八絕》。
? ? ? 他知道上至皇帝下至官僚都不會放過自己,所以抓緊時間著述。當他寫完《九正易因》最后一個字,旋即明白:自己不甘心就這樣死去是因為這部著作還未完成。周文王的易經、孔子的易傳,彼后人穿鑿附會道不成文理,如此這般,何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在,書稿終于完成,他此生了無遺憾。
? ? ? 李卓吾在獄中病勢加重,有旦暮辭世之感,想到:留著這副殘軀等死,恐會等出禍來,牽連到更多朋友和弟子,不如早日赴死。于是草擬了《遺言》對后事做了安排。
? ? ? ? 李卓吾寫了一封遺書:
? ? ? ? 春來多病痛,感覺自己就快油盡燈枯了,慶幸能寫下這個遺言,落在好朋友的手里,這是最難的事,也是我最幸運的事。我死后,馬上選擇城外的高坡,朝南挖一個坑,長一丈,寬五尺,深到六尺就可以了。再在這個坑中挖二尺五寸深土,長不超過六尺半,寬不超過二尺五寸,用五張蘆席在下面填平,用來安放我的身體。入坑前,把我的身體放在板子上,用我當時穿的衣服就可以了,不要再換新的衣服,但臉上要加一個遮蓋的東西,頭照舊放在枕上,用白布中單把我的全身蓋住,再用裹腳布成廿字狀纏在上面,派得力的四個人平著扶出,等到五更初開門的時候輕輕地抬出去,到了墳墓,就可把我的身體放在蘆席之上,板子再抬回去還給主人。放好我的身體后,上面加二三十根椽子橫擱在我的身體上。擱好了,仍用蘆席五張鋪在櫞子上,再放進原來挖出的土,搗土使它結實、平整,又加上一點浮土,使別人一看就可以知道這里放了我李卓吾的身體。周圍栽上樹木,在墳墓前立一塊石碑,上面寫明是“李卓吾先生之墓”。字要四尺大,可請焦竑來寫。死后不需要親人看守。
? ? ? ? 他請獄卒幫忙把遺書交給馬經綸,遂持剃須刀自割咽喉而死。
12? ? 功德圓滿
? ? ? ? 李卓吾身死,太初始祖駕霧而來,接走了他的魂魄。混沌元君醒來,前世今生的記憶涌現,知道李卓吾是自己的凡體。
? ? ? ? 太初始祖一招手,將出現的功績簿遞給鴻鈞老祖,道:“混沌元君功德圓滿,這個你且收著。”
? ? ? ? 鴻鈞老祖接過來,只見上面顯現:
? ? ? ? 在思想上,李卓吾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 ? ? ? 在政治上,李卓吾貶斥程朱理學為偽儒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揭露假道學和衛道士的丑惡面目,指出他們都是偽君子;提出了“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的政治理想;提出“天之立君,本以為民”的主張。
? ? ? 在經濟上,李卓吾揚商賈功利,倡導功利價值,指出理財的重要性,強調“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提倡務農講武,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張。
? ? ? 在文化方面,文學上提出“童心說”,主張創作要“絕假還真”,抒發己見;認識論上,從理本論轉化到心本論;歷史觀上,反對歷史保守主義主張“與世推移”的歷史發展觀。
? ? ? 在社會層面上,李卓吾主張個性解放,思想自由;提出人類平等;倡導婚姻自由;反對歧視婦女。
? ? ? ? 鴻鈞老祖點頭笑道:“混沌元君,這功德簿你來取個名字吧。”
? ? ? “凡人的一生,對我來說不過浮生一夢,不如就叫浮生卷。”混沌元君道。
? ? ? ? 浮生卷三個字便金光乍現。
? ? ? ? “浮生卷,好!好!”太初始祖連連贊道。
? ? ? ? 鴻鈞老祖一揮廣袖,將浮生卷收在鴻蒙熔爐中,笑道:“我不用守鴻蒙熔爐了,始祖,元君,要不要來下棋?”
? ? ? ? “你和元君下棋吧,我還是喜歡游歷三界。”太初始祖說完騰云而去。
? ? ? ? 鴻鈞老祖拿出棋盤,和混沌元君下棋。一盤棋下來,人間早已滄海桑田,混沌元君看著神州大陸的地方微微一笑,那里,終于朝著他期待的方向發展著。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