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戲劇是一種體驗式的教育。可以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提高他們的團隊意識、協調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
兒童教育戲劇是用戲劇方法與戲劇元素應用在兒童教學或社會文化活動中,讓兒童在戲劇實踐中達到學習目標和目的;教育戲劇的重點在于兒童參與,從感受中領略知識的意蘊,從相互交流中發現可能性、創造新意義。
說起戲劇表演課,在國外是很常見的。在國內,很多家長總是這樣的詢問:“戲劇表演課是培養演員嗎?”有的家長也會說類似的話:“我的孩子沒有表演基礎,不知能不能演好啊?”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可以說,戲劇表演課的重點也不全在表演。
戲劇教育不等同于舞臺表演。作為一種綜合的教育,它不僅能夠提孩子的語言能力,還能夠培養自我認知的能力,換位思考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領導力及一生發展最為重要的自信心。戲劇表演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全面、更完整的人。
從2011年起,北京一批一線小學,如北大附小、北師大附小、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中關村二小、清華附小等,已陸續引入英文戲劇表演課程。英文戲劇表演課除了讓中國的孩子對于英語和英美文化有了更加切身的體會外,更多的是對兒童個人能力的綜合鍛煉和對個人興趣的全面開掘。
戲劇的創作、排演的過程可以鍛煉人的語言運用能力、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非常適合鍛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孩子在參與戲劇活動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和同化。積極情緒得到發展,消極情緒得到疏導,促進形成完美人格。
兒童身上天生就具有從事藝術活動的傾向和能力,兒童的藝術活動直接表現了兒童生命需求。戲劇活動有很多好聽的故事,優美的音樂,多變的動作,戲劇活動對他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而經過表演,孩子切身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人物命運的起浮跌宕帶給他們豐富的體驗,由此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在西方發達國家,戲劇課程是中小學普遍開設的一門常規課程。它不是教學生演戲,也不是以戲劇知識和表演技能為目的,而是通過戲劇的方式,展開綜合性的教育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
兒童戲劇的特點
1.兒童戲劇著力塑造真善美的藝術形象,幫助兒童樹立人生坐標
2.結構單純,線索明晰
3.情節生動,有故事性
4.突出的動作性和盎然的童趣
5.兒童戲劇教育能幫助幼兒認識社會,愉悅身心
6.兒童戲劇教育能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從中學習對話的方式、態度、語氣及感情的表達,從而提高幼兒的說話能力和膽量。
7.兒童戲劇教育能培養幼兒的完滿人格,包括,培養合作能力,培養同情心,樹立榜樣的力量。
重要的是孩子的參與行為,是對孩子五感的激發,是對孩子的情感培養,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他們不是為別人表演,不是去活在別人的目光中,戲劇是讓每個孩子認識自己,找到自己興趣所在的方向,提升學生綜合的藝術素養,給學生以全面的藝術熏陶,也是向著多方面發展培養學生,并非單一的培養表演人才。
關注演什么、演得好不好、能否成為演員導演等問題,這并非重點。學生在戲劇游戲和表演過程中,能否學會合作、理解、專注,以及自我認識、自我表達和調控自我,有所成長,這才是戲劇教育中最值得師生及家長共同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