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身體健康方面:
(1)06:20開始完成晨跑10公里并堅持聽《超級個體》(預計用時1小時)。
2、關于工作及技能提升方面:
(1)每天8點半之前上報半完成上報施工日報及監理日記記錄(工作)(10分鐘內完成)。
(2)安全技術試題不少于35道,安全生產法規不少于35道題預計用時30分鐘小時(可在手機上做題完成)。
(3)08:30出發在廣隆站集合參加滑模前檢查(預計上午3小時)。
3、關于讀書與自我迭代方面:
(1)11:50開始用來看萬維綱老師電子版的《萬萬沒想到》(預計用時40分鐘)。
(2)利用空閑時間來看《自下而上》完成10頁閱讀。
(3)看書《精通比特幣》最少要達到感觀認識。(預計用時2小時)。
(3)20:30-23:30學習今日專欄訂閱內容,做好記錄,將靈感寫下來(預計用時3個小時安排時間)。
自我反饋:完成清單任務效率過低且對清單任務外的工作上事項,預計時間不夠,往往容易為了完成這些事項被虐得很慘。
準備改進的方法:
(1)改進需要增加處理清單任務及工作清單任務外的效率提升。
(2)采用笑來老師的方法花錢買時間如處理雜事上:如要發快遞給親人、朋友時可通過增加費用,讓快遞員上門自取;網上訂車票等方法節約時間;充分利用APP如助理來也、滴答清單等等。
(3)關于工作上節約時間的方法,將自己的工作外包化,如:一些簡單的事項將方法告知監理員,如每天日報、每周的簡報、現場一些簡單的拍照、施工進度上報等簡易事情,盡量抽身出來,將由監理員來做,本人則將時間發在主要的事項上:如現場質量問題、安全隱患排查、學習專業知識、區塊鏈、專欄學習等方面。
(4)利用古典老師講的自動碎片化管理:如下載233網校的APP,利用空閑時間在上面做題,減少用專門時間來做題,以達到節約時間的目的。
小確幸:
1、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發現自己成長了一點點,如在工作上“以前我總是認為不是我的事情我不干”的思想,現在我正在改變,我會站在多個維度上考慮一件事,如某一事項,1)我會站在老總的角度上想:如果我是老總我會怎么把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分配給每一個專監、總代。
2)我會站在我角度上考慮:如我要在這個領域達到一定的高度我現在要有哪些提升,現階段要做哪些事可以把自己買得很貴a.努力考本專業的證。b.提升現場管理事務的能力。
c.怎么協調業主、施工單位的關系等。
3)站在監理員的角度上考慮:a.如果我是監理員,我希望專監怎么給我安排任務。B.怎么收集我的學習資料,怎么向專監、總代請教工作碰到的事;學習上的事如圖紙怎么看、旁站有什么技巧、工作中施工單位施工時有哪些是違章的,驗標哪一條有規定,怎么理解和工作中實際怎么用規范等。c.怎么同現場技術人員打交道;發現重大隱患該怎么制止,怎么上報;怎么讓施工方將他們的資料、表格及時提供給我參考學習等。
2、通過一段時間的將一天清單化列表管理自己的時間發現現在處理事情都喜歡邏輯化了,喜歡講究步驟邏輯關系等等,這是個好的改變,希望變得更好,哈哈哈。。。。今日得到:
收聽古典老師的《超級個體》三招,幫你重建心理邊界36-3
學習本章應能回答以下問題:
1、心理邊界是怎么形成的?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2、如果心理邊界已經形成但是存在漏洞怎么修復?有什么技巧。
1、答:心理邊界的形成:是從我們幼年時期與重要的人之間的關系中形成的。
古典老師通過三個階段為我們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講解:
1)第一階段0-5個月和媽媽的關系。古典老師認為5個月之前,我們是沒有邊界的,我們會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這一階段是“在一起”如:你哭了,媽媽會拍打;餓了,媽媽會喂奶。
2)第二階段為5-10個月后,我們會新奇這個世界,開始把時間投放在父母之外的人和事上,會探索和嘗試。時入邊界建立的練習期,這個階段會變得“不聽話”。
“這是我的”---如歸屬感啟蒙,具體表現為如玩具不讓別人動,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開始有了“我”的概念。
“不要”!---練習語言的界限;我們會把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事分開。如這一附段我們體驗自由的說“不”,成年后才有可能向不好的事說“不”。
“我生氣啦!”---通過哭和鬧,練習情緒的界限。我們其實是在試探“我不高興別人會怎么對我”。
這一階段過渡不好會,讓我們的邊界感出現問題長大后可以會有以下情況:
a.不獨立、生活不能自理,如長大后跟父母無法分開;做事都要依靠父母;將自己自我封閉,把自己困在小圈子里,無法獨立。
3)第三階段---學會“求助”我們會建立自己的邊界,知道邊界的極限---遇事會找父母幫忙。
2、答:修復邊界有以下三個重要的技巧(怎么又是3個,哈哈哈)
3、1)看破攻擊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被動攻擊”指個體會用消極、惡劣、間接、隱蔽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情緒,以此來“攻擊”令他不滿的情緒,也會沖擊你的邊界這些招數很多,可以歸納三種“一哭二鬧三上吊”。(別打我,可去找古典老師和羅永浩問個明白,嘿嘿)
a.“一哭”利用我們的愧疚心,常用話有:如情侶之間:我那么愛你,怎么舍得同我分手。
如親人教育小孩:你吃我的、穿我的,怎么就不認真學習呢;(意在說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無其它意思)。
其它:我這么慘了,還不是因為你。。。。
b.“二鬧”利用我們的羞恥心,撒潑打滾你忍不了,于是退讓求安。
c.“三上吊”利用我們的恐懼。再不同決,你就會失去這段關系、這個人。
2)區分傷害
明確界線,正當拒絕,建立清晰的邊界、劃定界線。
3)重建邊界
a.學會“溫柔的拒絕”對他人強迫我們做一些不喜歡的事,要學會有策略的、有禮貌的拒絕。
b.讓自己從安全、信任的小事開始有技巧地拒絕,然后慢慢重建自己的邊界。
作者總結:重建心理邊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練習、努力和調適,要學會為自己而活,找回自我。
今日思考:
每個人都有過被“被動攻擊”的時候,當時你是什么感受?今天你學到重建心理邊界的三招--你有什么新的覺察嗎?
我的回復:我比較不擅長拒絕別人,如別人請求我幫他買東西啊、借錢啊等等,說實話當時心理還是不太痛快的,老是通過心理暗示自己來解釋:認為朋友之間互相幫忙是應該的,于是乎老是越來越不懂得拒絕,通過本章學習原來不會拒絕的原因是在利用我的羞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