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早晨6:00到現在應該說只干了三件事兒:
第1件事,接送女兒從家里到學校從學校到家里;第2件事,和老人一起來回醫院的路在醫院里;第3件事兒,聽B班的課和反饋。
其他的任何的事兒都沒干,當然中間胡亂扒了幾口飯,好歹算是完成了糊弄嘴巴的任務。
有很多的感慨,就講述幾個吧
第一,到醫院去看次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先預約,沒有預約去看病,是一次用時間換機會的事情,當然即使做好預約了去看病,也需要把大把的時間預留出來,今天的時間其實就很緊張
第二,去醫院看病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要準備5樣內容,身份證,社保卡,病歷本,手機,交通卡,這5件都是有形的物品,都必須準備好,其中的手機主要是為了掃健康碼的。還有兩樣無形的很重要的內容,一個是時間一個是錢
第三,老人去醫院最少有一個人陪,最好有兩個人以上陪。陪的人要會認路,要知道一些流程,要知道老人的病狀,可以跟醫生進行溝通,最好還要知道就診附近的洗手間的位置
第四,以前的病例最好能帶上,雖然不一定起作用,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預約的早一點,避免因為,要做B超抽血驗血拿報告等事宜而使得必須在醫院等候的情景,當然如果碰到了,那么就接受,這是自己無法掌控的
第五,從年輕的時候就鍛煉自己吧,不要等的老了走不動了,再去看病,那個時候,連走路都是一件很費勁的事,而現在的醫院電梯是緊俏物資,每次的上樓下樓,坐電梯,其實都占了很長的時間
晚上是nb5班的開班,今天的開班呢,有兩位老師做基礎課的解讀
講3點收獲
第一,基礎課是所有課程的根本。要學習的話,必須學好那門課程的基本內容,也就是基礎課程把基礎課程學好了最少,后面的課程能夠聽得懂。對于打好基礎的人來說,課程怎么變化,都不會有太多的影響,所以我們常說一句話叫做基礎課最少聽三遍
第二,想要讓自己的認知升級,必須打好框架。所有的學問其實都是具備一定的邏輯關系的,所有的知識他都是按照體系來成型的。我們學習一門知識表面,看來金句對于學習知識來說好像很起作用,但是他只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能夠幫助你夯實基礎,打牢根基的往往是體系,只有有框架的知識才能夠在你文化的土壤上搭建出一座參天大廈
第三,溫故而知新。作為一個老的學員,其實已經聽技術課聽過很多遍,雖然聽新的技術課聽的不多,每次停下來,不管是老的內容還是新的內容,都會煥發出新的認知。今天的兩個分享嘉賓,不管是安姐姐的戲精本精的新創作,還是郭老大的空間框架搭建,讓我對原有的認知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又有了新的知識點的灌入,我覺得這也許就是學習的魅力的所在
不過,又回到過去的老的話題,不管學習有多認真,不管能夠學到多么新的知識,不能夠有好的身體的話,那么所有的零都不是加分項,而是減分項
一直以來總是在12:00以后睡覺的,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如果總是這樣下去的話,身體會很難支撐的,所以,先慢慢的開始提前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