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義琳
寫在前面的話:
趕在昨天午夜前,我終于寫完了有關高跟鞋的最后一篇《你差的不是一雙高跟鞋,而是解鎖高跟鞋的密碼!》,忽然之間,我覺得這就是一雙有魔力的水晶鞋,忽然之間,我覺得這就是一雙有魔力的水晶鞋,它承載這我們心中對于一切美好的想象。
至此,關于高跟鞋終于有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系列:
《一次幸福的婚姻會把你寵成嬰兒,一雙好鞋會帶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如果還有未盡之處,還請大家留言指正,愛你們,么么噠
至此,關于高跟鞋終于有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系列:
瑪麗蓮夢露說“給女孩一雙合適的鞋,她就可以去征服世界。”
在歐洲也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雙好的鞋子,因為它會帶你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最近有妹紙留言給我:“義琳姐,可不可以出一篇推薦高跟鞋款式和牌子的文啊,大學生初入職場,以前從來不穿高跟鞋,現在想買都不會挑??”。
作為經常腳踩恨天高一天丈量10公里的女漢紙,我還是有一些心得的。
究竟是神馬樣的高跟鞋才能讓一個小女紙自如地走一天呢?
毋庸置疑,那一定是一雙舒服到像自己的雙腳一樣的鞋子,畢竟舒服才是一雙鞋的靈魂。
無論你是剛剛開始學著穿高跟鞋的初學者,還是穿了許多年的老司機,只有一雙舒服的鞋才能夠不傷腳,否則都連平底鞋都可能是萬能絞肉機,比如:TB家的招牌款。
究竟怎樣的一雙鞋才有可能是一雙舒服的鞋呢?我想了好久究竟怎樣才能把“感覺”這個問題量化,好像除了拿一雙鞋的解剖圖來做范例,沒有其他更有效的說明問題的方法了。
千萬不要小瞧你腳上一雙小小的高跟鞋,你以為只有一張皮+鞋底+鞋跟?先來看看我跟度娘要來的高跟鞋結構圖吧:
看起來很復雜是不是,也看得很迷糊是么?那就對了,你要是也能門兒清,那你就絕對夠得上專業設計師的水準了。
還是上實物說話比較容易,不過我很懶,懶得拆鞋,更懶得一步一步拍照,忽然想起很久以前知乎上一位已經封筆的鞋品設計師的解剖圖,巴巴地找來做個范例吧。
今天要涉及到的主要結構都標示在上面這張圖上了,我們先從鞋底開始說起吧,
一雙鞋的鞋底怎么樣,直接決定了這雙鞋會不會很接地氣,同時也決定了我們的腳底和大地母親之間的友好程度。
穿著那種很薄的鞋底,走在馬路上,絕對可以數清一路上到底踩過多少大大小小的石子,比如鞋底又軟又薄的芭蕾鞋。要知道真正的芭蕾舞鞋是室內鞋,如果你去過專業舞蹈教室,就會知道地面要求是極高的,地板必須平整,而且軟硬適度,柏油路面的舒適度怎么能和木制地板相提并論。
如果你想收獲鐵板烤豬蹄,請在三十幾度的高溫中穿著芭蕾舞軟鞋去壓馬路就好,相反如果鞋底太厚又太硬,恭喜你,可以一次性體驗蹬著木屐踩高蹺是神馬滋味。
所以說,鞋底中藏著很大的秘密。咱先說大底說起,也叫外底,外底是鞋子和地面最直接接觸的部分。
大底
除了真皮底以外的所有合成鞋底中都含有橡膠的成分。
真皮底——一般是用整張真皮做成,也叫整皮底(用碎皮子二次壓合成的不是真正的真皮底哦)。上圖所示的真皮底,是表面做過防水處理的,但這并不是說它就絕對不怕水了。當然這種鞋底最早都是貴族才能享用的專利,直到橡膠底出現,皮鞋才開始平民化。
真皮底不耐操是舉世聞名的,所以也最適合在地毯上穿著,如果你非要在上蠟的地板上穿真皮底,保你摔成大馬趴;如果要作死,去體驗下地磚、水泥地,你絕對會罵娘,這么貴還又薄、又硬,硌得腳生疼。
so,發現橡膠底的好處了嗎?平民吧,不心疼吧,隨便穿吧。所以買奢侈品沒有錯,使用不當就是你的錯了。
說到橡膠底,也不是所有橡膠底都是一樣的,有些價格低到塵埃里的鞋底是再生橡膠做成的,不但硬,而且還很容易就開裂,甚至斷掉。
不同橡膠底的軟硬、厚度,以及摩擦力都直接影響到鞋的舒適度,當然是要買軟硬適中,摩擦力好的鞋底啦,這個合適的程度,真的需要你自己去試穿。比如:我覺得已經很軟的鞋底,我麻麻還會嫌硬,畢竟你的腳才是最準的。
至于帶防水臺的鞋,我是玩不轉的,走路時腳底就像被縛在十字架上,分毫都不能屈伸,而且腳底下完全沒有抓地的感覺,隨便一粒小石子,就能讓我重心失控,陰溝翻船,受傷的總是腳踝。也曾經跟男性友人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都說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這種驢踢了。
中底
外底說完,我們來說說中底。中底緊貼著外底,但與外底不同的是,中底并不是像外底一樣由一種單一的材質構成,而是由至少3-4層不同的材質疊加在一起。
首先,中底要有足夠的承重力,能負擔整個身體的重量;
其次,中底也要有極好的伸縮性,緩沖腳掌和地面之間的沖力,以保護足弓不會受傷;
最后,中底最上層的海綿墊將會直接影響到腳底的舒適程度。
這雙被解剖的鞋牌子算是中上,品質也算是不錯的,中底厚度大約在3mm左右。中底究竟是厚一點好,還是薄一點好呢?我們拆開來說一說吧。
首先,在外底上面一般都會有兩層纖維板,中間夾著一層腰鐵(也叫彈簧片、鐵心、勾心)。
腰鐵——是決定高跟鞋的穩定性和支撐力的一個核心部件,一般是高碳鋼的。腰鐵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持鞋底的定型度和穩定度,以確保腳踝不會受傷。同時,還可以防滑。
這里以高跟鞋為例,腰鐵與鞋跟的鋼管構成了一個穩定角度。如果腰鐵的支撐力不夠,腳掌稍微用力,這個穩定角度就會發生改變,你就會感受到鞋底向下塌,腳前掌向前滑動。
在走動的過程中,如果腰鐵的支撐力度不夠,這個穩定角度就會不斷伸縮,不但走路很累,而且整個人的重心很難控制,一不小心就會滑倒,更嚴重的會導致足弓受傷。
因此,鞋跟的高度越高,對腰鐵的品質要求也相對更嚴格。甚至有一種說法,高跟鞋的價格至少要是鞋跟高度的100倍(你想買7cm的高跟鞋嗎?700軟妹幣以上的才靠譜)。如果腰鐵的品質不夠還有可能導致鞋跟斷裂。
雖然我覺得這個說法還是有些夸張,但還是有一定的可信性的。前些天,一個在朋友圈里公認很會淘東西的妹紙,跟大家秀了一雙很好看的高跟鞋。一聽說價格只有兩位數,我們紛紛搶著試穿,我上腳的一瞬,就感受到自己胖胖的蘿卜腿一顫,整個腳掌悄悄地向前滑去,趕快脫下鞋,拿起來看看,萬幸鞋子沒有壞掉,把鞋子還給主人我再也不敢多說什么了。
腰鐵和大底一個太鋼,一個太柔,中間還需要個能hold住的中間人——纖維板。
纖維板,有些是樹脂和玻璃纖維布壓塑而成,也有一些是紙纖維做成的,一方面用于固定腰鐵,增加鞋底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能夠緩沖腰鐵對大底和海綿腳墊傷害。
海綿腳墊則是影響鞋穿著的舒適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雖然說海綿墊過厚,會讓你在腳落地的時候產生踩在棉花上的錯覺,很容易崴腳,但是過薄的海綿墊,無法緩沖來自身體的壓力,穿起來會很像踩在木屐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鞋很板腳”。行業通用的海綿厚度是3mm,但是不同密度的腳墊,會帶來不同的“腳感”,這個大家選不同檔次的鞋比對一下就會知道了。
其實我很想跟大家探討一個問題,選鞋的時候你們先看什么?我知道你們肯定想甩我一個大白眼,當然是款式和顏色,連款式和顏色都看不上,誰會去看鞋底。好吧,我錯了,咱們說說鞋面。
?
鞋面
既然大家挑鞋都是先看款式和顏色,其實鞋面的材質才是最關鍵的,不僅僅因為鞋面的材質能夠決定一雙鞋是否舒適,材質更是會影響到款式和色彩的呈現,而且即使款式相同,不同材質也會決定這雙鞋是不是“好穿”。
首先,我要說的是,只有天然材質的鞋才是會呼吸的,才能保證皮鞋的透氣性。
千萬不要相信所謂的二層皮或者再生皮會透氣,更不要說PU,這些材質都是不會呼吸的。特別是夏天穿絕對會悶出一腳臭味,更可怕的還會是真菌生長的溫床,如果你已經被腳氣困擾,快去檢查一下你的鞋子。
其次,鞋面材質的舒適度從高到低依次是:麂皮>好品質的牛皮>好品質的羊皮>一般羊皮>一般牛皮>緞面>蕾絲>馬毛。
鞋面材質的軟硬度,從軟到硬依次是蕾絲>緞面>麂皮>好品質的牛皮>好品質的羊皮>一般羊皮>一般牛皮>馬毛。
為神馬會是這樣的呢?馬毛材質的皮鞋一般都很硬,而蕾絲和緞面的鞋剛好相反,太軟所以定型感極差。
所以從材質上來說,軟硬適中的真皮材質,一方面在行走中,能夠很好的控制腳不會橫沖直撞,另一方面,由于皮子本身有一定的伸縮性,行走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配合腳部的伸縮,不會太磨腳。
一般而言,大家都覺得羊皮鞋更舒服,但是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處理的好的牛皮/小牛皮鞋,舒適度一點都不比普通的羊皮鞋差。所以,價格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應該作為一個參考的。
另外,蕾絲和緞面鞋,除了鞋面太軟以外,基本上就是為走紅毯準備的,禁不得任何污染和剮蹭,一個不小心就從仙女跌進泥坑,報廢率太高。日常還是不建議大家購買了。
膛底和內里
還是那句話,只有天然材質才具有透氣性,因此要想不會被鞋捂臭腳,膛底和內里一定要選真皮材質的。必須是天然皮哦,豬皮也很好,不一定要強求牛皮或者羊皮。
在寫文之前,我再次整理了下我所有的淺口高跟鞋和涼鞋,大體上(原價)4位數以下的女式時裝鞋,沒有內里是真皮材質的。
鞋跟
按照一般的常規認知來說,粗跟要比細跟更舒服,矮跟要比高跟更舒服。
當然,細跟比粗跟更女人,高跟比矮跟更性感,這個也是公認的。所以,如果你要穿著高跟鞋出外勤,還是建議大家選擇粗跟。如果你真的想要學習穿高跟鞋,建議你從3cm左右的小貓跟(KITTEN HEEL)練習,這種鞋在西方,就是給剛剛開始學習穿高跟鞋的小女生準備的。
對于老司機而言,高度也許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了,但是不同的鞋跟設計還是會對舒適程度造成影響的,如下圖:
太靠前,或者太靠后的鞋跟,都不是最舒服的,鋼管在后跟正中的位置才是最好穿的。
當然,也有妹紙問過,為什么,練習了1萬次,也還是穿不了高跟鞋,那就要問問你的腳了,每個人的腳部條件都是不同的,有人穿到5cm的高跟鞋就已經是極限了,有人卻可以穿著10cm的高跟鞋健步如飛。
其實你能夠駕馭的最高的鞋跟高度已經寫在你的腳上了,如下圖讓腳部自然放松,
此時,測量腳后跟到腳掌根部的水平距離,這便是適合你腳部的最佳鞋跟高度。
但這也并不是說你剛剛開始學習穿高跟鞋就可以一步到位,在你還沒有學會掌握重心,不會抓鞋底的時候,就嘗試比較高的鞋跟,很可能會扭傷腳踝。剛剛開始學習穿高跟鞋的妹紙們,還是從3cm左右的細跟開始練習吧。
款式
眾所周知,尖頭鞋更女人,方頭更率性,圓頭更可愛,但是尖頭鞋也是所有款式中最難駕馭的,即便你是希臘腳,也還是會受苦。
總之,還沒碰上那個妹紙的腳能夠完全match極尖的鞋頭。
相對而言,我更建議妹紙們從小圓頭和杏仁頭的鞋款開始買起,等到你已經對高跟鞋駕輕就熟的時候,再挑戰尖頭鞋吧。
今天就先說到這里,下一次咱們再聊聊第一雙高跟鞋選神馬樣的最合適。
你也許還想看
只要100元,學生黨、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就能搞定全套基礎護膚!
---? E N D ---
我是義琳,國家級形象規劃設計顧問,古典文化禮儀愛好者,所有文章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其他已注冊平臺,并開通原創,請尊重作者的辛苦付出,轉載前請先簡信取得授權。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