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過:“世間最美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許多人的愛情往往起始于男女的友誼,很多人分不清愛情和友誼的界限,其實我一直覺得,從友情到愛情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作者:安易
本文原創首發
01
曾看到知乎上有人問:友情和愛情都包含有關愛與關心,都在乎對方,這之間的差別在哪里?
然后一個高贊的答案是這么寫的:
愛情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而友情卻是三秋不見如隔一日。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像一杯水,時間久了,杯里的水也會逐漸上升,當水溢出時的臨界點,就會讓人分不清了,這到底是愛情還是友情。
02
德國導演克利斯汀·迪特拍過一部電影《愛你,羅茜》,里面講述了一對青梅竹馬的好朋友在高中畢業后因為機緣巧合而分開,男生亞歷克斯前往美國求學,而女生羅茜因為一次意外懷上了孩子,放棄學業成為了一位單身母親,獨自留在故鄉都柏林的家中。
在接下來的十二年里,兩人在事業和感情上分別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波折,卻一直維持著深厚的友誼。直到羅茜再次與亞歷克斯見面時,兩人才發現原來最愛的就是對方。
從電視劇《克拉戀人》中的雷奕明到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中的徐太宇,體貼細心、細致入微的男配角色,反而經常力壓半路出現的白馬王子,一躍成為最終贏家。
而這些都會讓我們更加分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友情,什么是愛情,到底是友情像愛情,還是愛情像友情。
就像我曾經看到的一句話寫的那樣:愛情和友情有界限,但卻很模糊,其實更多時候,每個人心里都不明白你和誰之間是愛情和誰之間是友情。
03
想起杭州地鐵一號線上一條很扎心的網易云音樂評論:多少人打著友情的名義愛著另一個人。
每每想起,總會一陣心疼。
就像我的室友問我的那樣:喜歡卻不敢說,怕她只是把我當朋友,而我們卻也會像情侶一樣逛街吃飯看電影,不確定她心里是否也像我一樣。是否我需要的只是一股勇氣,別再想太多了喜歡就去告訴她?
面對這樣的質問,我無言。
多少人不敢說出來,害怕說出來后連現在這樣都不可以了。
多少人喜歡一個人,只是告訴了她讓她知道,而后轉身離去,再也不提。
多少人喜歡一個人,卻是始終都沒有告訴她的時候。
可太多時候,只是這樣都已經足夠讓你開心,因為至少她在你身旁,也許你分得清,也許你分不清,都不那么重要了。
就像《愛你,羅茜》這個故事走向尾聲之前,在男主角和別人的婚禮上,羅茜作為受邀的好友說的這樣一段話:
“因為有時候,你會沒辦法看到最美好的事情其實已經發生在你的身上。
它就在那兒,在你的鼻子底下。但是那也沒關系了。
真的,因為我了解到,不管你在哪,你在做什么,或者跟誰在一起,我會一直一直,誠實地、真誠地、完全愛著你。像一個姐妹愛她的兄弟,像一個朋友愛朋友。”
04
心理學家戴維斯曾提出過友情的8個組成要素:歡樂、互助、尊敬、無拘無束、接納、信任、理解、交心。
而愛情則是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激情和關懷。
美國著名親密關系的研究者斯騰·博格在經典的愛情三角理論中將愛情拆分為激情、親密和承諾。
其中,只有親密成分的愛被稱為喜歡,是一種和友誼非常相似的情感,主要代表兩人相處時一種感覺親近、溫馨的體驗,能夠相互理解,在困境時能夠相互支持。
一般來說,深厚的友情其實是具備愛情三元素中的“親密”的,這點和愛情是有共通之處,心理上的依戀感和聯結感都是比較強的。
但是友情和愛情最大的區別在于沒有“激情”,你不能和自己的異性好朋友有太多的性接觸、性吸引和性行為。
而在“承諾”維度,他們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獨占性上,你可以同時擁有多個閨蜜,但你卻不能同時擁有多個愛人。
就像《人際關系心理學》里寫的那樣:愛是愛,關系是關系。愛可以是沒有理由的、沒有限制的,而關系不能。
05
區分愛情和友情最好的標準便是:
在一起玩時開心,分開了各自開心,這是友情。
在一起玩時開心,分開了痛苦,這是愛情。
有過愛情的人,根本已經懂得。
不曾分清這二者的,從未獲得過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