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北京的月色太過迷人,下班路上看到很多人拿出手機一頓狂拍,我自然也是不能免俗的,所以臨時起意這一期我們來聊聊“月亮”。
日與月在古今文學作品中均是高頻詞,無論是神話傳說、詩詞、歌賦還是坊間典故,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過時的熱點。只是日一般代表了力量、權力,月則和美、情思相搭配。
月的別稱
月亮有很多別名,“太陰、蟾蜍、玉桂、玉蟾、玉盤、嬋娟、玉鉤”,月亮這個詞真是最樸實無華的一個。
與月有關的成語
鏡花水月、日月如梭、風花雪月、一月三舟、眾星捧月、流星趕月、烘云托月、閉月羞花、月暈而風、月落參橫、月落烏啼、月滿則虧、月中折桂、春花秋月、披星戴月、花好月圓、星月交輝、月明星稀......
與月有關的典故
天狗食月、猴子撈月、貂蟬拜月、嫦娥奔月、太白邀月
與月有關的神仙
1.嫦娥
提到月亮上的神仙,嫦娥絕對占據榜首。“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無論是有心還是被迫,嫦娥吃了長生不老藥,飛升成仙入住廣寒宮,與后裔天上人間相隔的故事每個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
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嫦娥奔月”情結也在2009年得以實現,嫦娥一號完成使命,成功完成繞月探測。
2.太陰娘娘
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道教中尊稱太陰娘娘為“太陰星君”,很多人會稱之為“月姑、月光菩薩、月光娘娘”等,全稱為“上清月府黃華素曜元精圣后太陰皇君”(見《道法會元》)、“月宮黃華素曜元精圣后太陰元君”(見《道門定制》),或稱“太陰元君孝道明王靈寶凈明黃素天尊”(見《太上靈寶凈明飛仙度人經法》)。
其實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太陰星君的誕辰,所以中秋節實則為了遵奉太陰娘娘。
3.月老
基本上所有的仙俠劇都少不了“月老”這個角色,紅繩在手掌管天下姻緣,我們也常稱之為“月下老人、月下老兒”。“千里姻緣一線牽,前世注定今生緣”,月老在天底下癡男怨女心中可是人氣相當高的一位神仙。
“世人皆道情愛苦,誰人見之避三分。若能渡得天仙配,不枉吾發月老吟”,試問誰不想神仙伴侶在旁,只羨鴛鴦不羨仙呢?
4.玉兔
玉兔常伴嫦娥左右,關于玉兔的來歷說法眾多,人們也常稱之為兔神。有一種說法是兔子為了救濟化身為可憐老人的神仙,縱身烈火供食之,從而飛升成仙,還有說法是后裔思念嫦娥化身玉兔陪伴嫦娥左右。
“玉兔搗藥”和“嫦娥奔月”是捆綁營銷的典型案例,嫦娥吃了長生不老藥飛升廣寒宮,而廣寒宮里的玉兔可巧天天拿著玉杵長生不老藥。
5.吳剛
很多影視劇里面會丑化吳剛,將他描繪為貪戀嫦娥美色的油膩小伙。“吳剛伐桂”,確為被玉帝所罰,但是他究竟犯了何事被玉帝處罰卻有不同的版本。有說法為吳剛學仙問道時不思進取、散漫懶惰,有說法為吳剛殺死了和自己妻子偷情的炎帝的孫子,惹怒了炎帝。
而吳剛所伐之樹“桂樹”自我愈合能力不亞于金剛狼,所以吳剛常年伐桂,卻始終砍不到這顆桂樹。
與月有關的詩詞
古代的詩人為我們貢獻了眾多的與月有關的詞句,大概是漫漫長夜最適合吟詩作對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張九齡:望月懷遠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呂本中:采桑子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李白:月下獨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關山月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20211020? 十井與言火 (市井煙火諧音)記錄身邊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