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九子奪嫡由勝利者編纂,所謂勝者王侯敗者寇,真實史實后人無從得窺。
你死我活,骨肉相殘的權力爭斗中,一女子意外史冊留名。康熙八皇子胤禩嫡福晉—郭絡羅氏。
郭絡羅氏出身顯赫,外祖父安親王岳樂乃清初功勛卓著名將,外祖母宗室覺羅氏。真正意義上的血統尊貴。
嘆襁褓間父母違!年幼的她由外祖親自撫養,愛若掌中珠。八歲外祖辭世,幾個舅舅依舊視若己出。
家世優渥的貴族少女16歲嫁與皇八子貝勒胤禩。
胤禩才自精明,心機縝密。待人接物如沐春風,人多謂賢。奈何庶出抱憾終生。
有人生就羅馬,有人終其一生難以到往。康熙帝偏愛嫡子胤礽,二歲立太子,親躬撫育,父子情深愛厚非別者可比肩。
他一心要胤礽承繼,余子視有若無,既不牽心亦不動容。
偏偏草芥中有不認命者,胤禩乃其一。“人沒夢想,跟咸魚有什么區別?”若夢想照進現實呢?
聯姻郭絡羅氏,彌補母族勢微低寒。亦是籌謀策劃的拼圖。
孰料棋子反客為主,算計的婚配竟同仇敵愾。郭絡羅氏潑辣爽快,新嫁不久已是貝勒府當家人,八爺反退一射之地。
她一往情深,胤禩才華出眾,溫潤如玉。得夫如此,婦復何求!亦了他心之所向,最大限動用母家人脈權勢相助。安親王府與胤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回看清史,沒哪個女子將母家命運與夫君捆綁深刻至此,更多中庸之道,進退留余。
唯她若暗夜飛蛾,視心中光明傾力前行,奮勇無悔!
很快,另類出格的郭絡羅氏風評不佳。挾制夫君,悍妒!是標鑒。
那又如何,為他,甘愿!
時光穿梭,白駒過隙,康熙四十八年一廢太子,前朝震驚。同時各派皇子勢力蠢蠢欲動。康熙本意懲戒太子,并無決心廢黜。他假意指令大臣眾皇子中舉薦一人,出乎所料眾臣一致推崇八皇子胤禩。
背道而馳,康熙急怒,脫口而出“胤禩未更事,其母亦微賤,宜別舉!”無情擊碎逆天改命全部心血努力。
“母微賤”戳心裂肺,更是他終其一生難除緊箍之咒。
果不意外,太子廢而又立,八爺黨飽受其擊,唯郭絡羅氏不甘伏低,靜默待一擊致勝的時機。
機遇千折百轉姍姍而來,康熙51年,太子策劃迫父讓位,罪責二次被廢。首告者郭絡羅氏之舅。她為他終報一箭之仇。
二廢太子,胤禩與康熙父子情亦殆盡,父皇多次苛責,她極力縫隙,然于事無補。斃鷹之事令父子不融水火。
康熙六十一年,千古一帝走完人生歸途,彌留間喚四阿哥胤禛于塌前,囑善待廢太子及其家人。偏愛的還是放不下,胤禛承繼,除韜光養晦,更因未結黨卻與廢太子一向交好。
老父為心愛之子付出最后能付,遺憾中溘然而去。
新皇登基,信守承諾,優待胤礽,對異母八弟卻欲除之而后快!
山雨欲來風滿樓,夫婦二人心曉喜怒毋見,城府頗有的四哥來者不善。
人為刀俎,深諳權謀爭斗的新帝特意加封親王與異己,朝賀之眾蜂至,郭絡羅氏卻道“有何喜可賀?恐不能保此首領耳!
一語成讖,清算外戚首當其沖,她幾個舅舅各式罪名判奪爵,降職,流放,客死異鄉。暄赫百年的安親王府忽刺啦大廈傾。
風雨飄搖,幸而彼此相互溫暖,卻終難避殘酷命運。
雍正四年二月,上諭“于允禩無恩不施,無事不教,其終懷異心,并不悛改,伊妻唆使乃致。故允禩妻不可再留允禩之家!
欲加之罪,殺人誅心。無懼領旨,忿然而去,是她最后的不屈倔強。
堪堪一年,諭旨又入破敗的安親王府,“令庶人允禩妻自盡,散骨以伏辜”。史者后譯——挫骨揚灰!
而胤禩定罪圈禁,死于雍正四年9月。同甘共患的恩愛夫妻生同衾,死難同穴。寒酸簡陋墓室里,陪伴他寂寂長眠的是她一縷芳魂,滿腔摯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終,一往而殆!
若彼此相欠,終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