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蕭紅說:“我這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和痛苦,都是因為我是個女人。”
? ? 性別又能如何,即便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也有像林徽因這樣溫婉聰慧,讓三大才子為之仰慕的女人。林徽因的過的日子是人間的四月天,而蕭紅的人生卻是漫漫無盡的寒冬。她的不幸不是因為她是個女人,而是因為她太過于是個女人,把封建女子的柔弱,忍氣吞聲,需要依賴展現得淋漓盡致。
? 她短短的一生中都不缺少男人的陪伴,從未婚夫汪恩甲到最后的端木蕻良,他們或許都曾經是她不可或缺的陽光,然而故事到了最后,陽光變成雷雨,傾瀉而下,把她淋得通透找不到了任何方向。
? 她的開始是汪恩甲。或許她自己也沒有想得清和汪恩甲的這一段情,曾經汪恩甲在的時候她不珍惜,想要沖破封建的枷鎖,和心愛的人遠走高飛,追尋所謂的自由和獨立。然而當汪恩甲要和她解除婚約,劃清界限時,她偏偏又固執地追去哈爾濱與其同居,懷上了他的孩子,最后還是被拋棄。她的心是矛盾的,她無法完全放縱自己成為一個新時代的女性。曾經的她覺得自己不能和普通女人一樣順從于父母的包辦婚姻,但是在被現實中那個曾經許諾要帶她脫離封建桎梏的男人所傷害之后,她開始想回歸現實的安穩。可是怎能奈何沒有一個人會在原地等你,只是徒留下被拋棄的苦痛。最無辜的也應該是那個孩子了,成為了那個未成熟女子的第一個犧牲品。
? 被拋棄后孤苦無依的她在河水里掙扎,迫切地想要抓住一根浮木來拯救自己逃離這無邊無際的深淵。四周的黑暗快要把她吞噬,這時的蕭軍出現得剛剛好。這個受過傷的女人把他的一點贊許當做是一見鐘情,把他的一點暖言規勸當做是一片癡心。他結婚了又如何,有孩子了又怎樣,只要我們倆有愛情在,這些坎坷困難又能算得了什么。純真的少女總是喜歡把愛情當作是無所不能的利器,可是她又怎么知道他是生性浪漫的文人,愛情來得很快去的也可以很快。蕭軍很快被另外的女人所吸引,一去回不了頭。在這場愛情里,她輸得慘不忍睹,葛浩文曾經義憤填膺地說:“在兩人的關系中,蕭紅是個管家以及什么都做的雜工,她做了多年蕭軍的傭人,姘婦,密友以及出氣包。”
? 他們這段感情的開始就是個錯誤。蕭紅作為一個第三者插入其中,卻標榜著自己這是因為至高無上的愛,他們是為了愛在一起,可以無懼世俗的眼光,無謂道德的束縛。然而相處久了的他們對愛情最初的新鮮感消失的無影無蹤,徒留下相看兩生厭。當蕭軍對她的打罵成為了常事,出軌成為了習慣時,她知道自己再也抓不住他,她應該放手了。在分手后,命運又給她開了一次玩笑,她懷上了蕭軍的孩子。
? 她開始慌了,她還沒有從和蕭軍這段感情里走出來,這個孩子應該留下嗎?或許我應該為他找個父親。現在的她依舊無法獨立,永遠想要依靠著男人。端木蕻良適時地出現了,他愿意接受這個孩子,愿意接受這個被傷得體無完膚的自己。她和他結婚了,婚后她生下了這個孩子,卻沒有留下這個孩子。有人是說是被她送人了,也有人說是被她害死了,可是她自己只說孩子是因為生病走了。在這一場措不及防的婚姻里,沒有留下這個孩子應該也是幸福的。她或許是害怕這個孩子不會得到端木蕻良的喜愛,害怕這個孩子會影響到她和他的幸福,她怯懦地不敢往前一步。端木蕻良和蕭軍是完全不同的,他是如此的溫文爾雅,可她在這場婚姻里卻依舊低到了塵埃里,幫他抄寫手稿,忍受他的奚落。曾經那個揚言要獨立要自由的女子卻從來沒有做到過,她一生都在依靠著男人。在她生命快要走到終點的時候,端木蕻良因為戰亂走了,駱賓基來了,陪伴了她生命中的最后幾天。那時候她抓住他說如果我活下來我一定要嫁給你。然而最后她還是離去了,可惜的是她至死都沒有明白自己這一生最大的錯誤究竟是什么。
? 是自己永遠的無法獨立,是自己永遠的無法成長,是她自己總想著去依賴男人,卻每每被男人所負。一次次的傷害讓她鮮血淋漓,卻始終沒有喚醒沉睡著的她,她困頓,她迷茫,她一直在原地兜兜轉轉,卻從來沒有想過解決問題的辦法。張幼儀與她相比是個可敬的女子,在和徐志摩的婚姻失敗之后她沒有想著繼續去依賴男人,不言不語地創辦了屬于自己的企業,成為了一個獨立自主的女強人。而蕭紅呢,一直嚷嚷著要獨立,要自由,最后的現實卻是背道而馳。
? 女人并不是軟弱無能的代名詞,她可以獨立,可以自主,可以優秀到高不可攀。然而若是永遠想著順從他人,依賴別人,就會在感情里失去了本有的尊嚴。蕭紅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何會在感情這件事上輸得一塌糊涂,她固執地認為只是因為自己是個女人,所以自己就得去付出所有的真心,承受所有的苦痛。別人的看低不可怕,社會的不認同無所懼,重要的是自己的自信和自立。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成長成參天大樹,為自己遮風擋雨,而不是總是想著跑到人家的屋檐下躲雨,只想乞求短暫的寧靜而不是永遠的幸福,這樣的你結局永遠都是以悲劇收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