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寧七七
圖:網絡
場景一:
你會讀書嗎?
怎么不會,識字就會讀啊?
那么,小說怎么讀?故事、戲劇、詩歌怎么讀?實用性書籍怎么讀?理論性書籍怎么讀?讀這些書籍,各自的重點在哪里?如何抓取?
呃。。。。。
場景二:
這本書讀完了?
恩。
怎么樣啊這本書?
挺好的。
這本書是什么類型的書?講了什么內容?書的重點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論述他的觀點?歸納法還是演繹法?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理由是是什么?你是否有保留意見,又是什么?
呃。。。。。。
如果以上問題你都有明確答案,本書評不必看,這本書也不必看。如果你對以上問題存有疑惑而且有意愿了解,推薦你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打開了我對“閱讀”的理解新視野。原來閱讀不是逐字逐句的看下去,閱讀是有層次,有階段的。對不同需求,不同種類的書籍,讀書的方式和要求也是不同的。
首先來看閱讀的層次。本書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
1、基礎閱讀
2、檢視閱讀
3、分析閱讀
4、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是奠基石,檢視閱讀可以快速了解知識,而真正的好書,是需要花時間做分析閱讀的。
分析閱讀的宗旨,是要將書從厚讀薄,再將書從薄讀厚,最終吃透這本書,將書徹底變為自己的思想,達到和作者同等的思想水平,或者能夠站在高處,發現這本書的不完善之處,提出自己合理的不同意見。
因分析閱讀的重要性,本書中作者花大幅篇章介紹分析閱讀,詳細講述了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15個規則。
其次,本書講述了不同類型的書籍應該如何閱讀,具體包括:
1、實用性書籍;
2、想象性文學、故事、戲劇、詩歌;
3、歷史書籍;
4、科學類、數學、哲學類、社會科學。
本書對這些不同種類書籍的閱讀方式做了有針對性的建議,值得一閱。
筆者閱讀此書,受益頗深,不光因本書提到的實用性建議,更重要的是書中提到好的閱讀能夠提高理解力。讓我羞愧也同時感到驚喜的是,我第一次對理解力有了認識:原來閱讀一本好書,啟用好的閱讀方式,竟然可以提高理解力。
其次,作者提出,要評價一本書,不管是評優還是評差,都應該先努力地欣賞作者,詳細閱讀過這本書,并且能夠完整的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在此基礎上,禮貌客觀的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這才是值得尊重的閱讀者。否則我們不應該隨意批評作者。
同時,對于作者而言,對于沒有完整了解書籍內容,就肆意給出的批評,完全沒有必要理會。
這個道理同樣可以應用在生活中。這個社會,太多的人或者集體,拿著一個片段當全局,拿著一個點當整個面,不了解前因后果,只看當下,肆意發表批評和攻擊,給當事人造成了或深或淺的傷害。
其實,我們也可以如本書的作者一樣,如果對方是完整的了解你,而且是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來提出的批評,這個批評是可以幫助我們成長的,那么當然要接受。
可是如果對方只是盲人摸象般,或心存惡意的攻擊、批評,那么完全沒有必要理會。
這本書不好讀,個別字句的翻譯比較拗口;這本書不好記,讀了之后需要龐大的閱讀訓練來鞏固,現在,你敢不敢來挑戰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