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年一度的520,《浪姐》第3季在萬眾矚目之下驚艷開播。
說實話,亮點還是很多的。
“那姐”和“靜姐”狹路相逢,花少內味兒就要溢出屏幕了。
“甜心教主”王心凌梳著高馬尾再唱成名曲《愛你》,讓人忍不住直呼:“爺青回”!
連“那姐”都要稱呼“薔姐”的張薔,以酷炫的爆炸頭亮相,那灑脫不羈的范兒,儼然還是當年那個迪斯科女王。
姐姐們的初舞臺個個驚艷,但最打動我的還是她。
自從阿雅憑借綜藝《奇遇人生》成功轉型,她就成了大眾眼里知性成熟女性的代言人。
但沒想到,如今的她,會出現在《浪姐》的舞臺上,再唱大家記憶中的“洗腦神曲”。
時光倒流20年,大S憑《流星花園》紅遍全亞洲,小S憑《康熙來了》紅遍兩岸三地,而阿雅還是一個只能靠“扮丑”博關注的諧星。
任誰也不會想到,三人中起點最低的那一個,走得最慢卻走得最穩,在無人關注的歲月里,她始終默默努力著,一步步華麗蛻變成“阿雅姐”。
從搞笑扮丑的諧星,成長為獨具魅力的全能型女藝人,這一切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02
“原來我只是朵壁花,大家都笑我襯托別人的壁花,就該認命嗎?”
這是阿雅成名作《壁花小姐》中的歌詞,也是她人生前半場的真實寫照。
阿雅并非天生屬于舞臺。
小的時候她性格內向,因為不善表達,常常被同學欺負。
當時臺灣剛剛流行“破洞褲”,阿雅也跟風在牛仔褲上剪了幾個破洞,本以為這樣會引來羨慕,卻不料在放學路上遭到同學的嘲笑。
憤怒之下,阿雅喊話那位同學“單挑”,對方一時被嚇住,站在原地等她出擊。
然而,兩人靜靜地對峙了1個小時,阿雅卻一動沒動,為了給自己解圍,她只得訕訕地放狠話:
“你先回去,我明天再找你!”
社恐性格本不適合聚光燈下的工作,但內向的阿雅卻偏偏從小有個表演夢,為了這個夢想,她愿意去挑戰自我。
17歲那年,阿雅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臺灣著名的華岡藝校,和同班的大小S成為了好朋友。但優異的成績并沒有給阿雅帶來自信,她仍然是朋友圈當中的“小透明”。
有一次,她們班上的一個男生為了耍帥,下課直接從2樓窗戶跳了出去。
大S看到了這一幕,就向一旁的阿雅發來“邀請函”:
“你敢不敢跳?你那么像男生,跳吧。”
沒想到阿雅竟然沒有拒絕,真的就從樓上跳下去了。
雖然只有2樓,但她還是摔傷了胳膊,本以為自己的“英勇”行為會得到大S的稱贊,沒想到等她回到教室時,大S根本沒有理她,而是趴在桌子上裝睡覺。
上學期間,阿雅為了上鏡去打過肉毒桿菌,但效果不給力,臉非但沒有變漂亮,反而變得僵硬。
小S看到之后不但把阿雅嘲笑了一通,還拉著全家人一起來看熱鬧。
上學那幾年,阿雅被挖苦嘲笑簡直成了家常便飯。面對好友的欺負,她不懂拒絕,也不懂生氣為何物。
這樣沒有棱角的個性,想在弱肉強食的演藝圈混出頭簡直難如登天。
阿雅很早就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是天生吃這口飯的人,為了在演藝圈站穩腳跟,她只得另辟蹊徑開始走諧星路線。
1999年,在經紀人王偉忠的協助下,21歲的阿雅發布了個人首張專輯《照過來》,憑借其中的一首《挫冰進行曲》,阿雅一夜爆紅。
走紅之后,沉寂多年的阿雅終于迎來了事業上的進展。
2001年,她正式加盟臺灣風靡一時的綜藝節目《我猜》,和楊丞琳一起,成為了綜藝一哥吳宗憲的搭檔。
搞笑扮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逗人笑是腦力活,更是體力活。
《挫冰進行曲》最紅的時候,只要綜藝效果需要,阿雅就要立刻做出夸張的表情,載歌載舞地唱跳起來。
因為表情過于夸張,在從前拍攝的影像里,阿雅的嘴幾乎都是歪的。
被冒犯更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她和吳宗憲一同表演“男女主跌倒式邂逅”,阿雅向后彎腰,吳宗憲本該順勢接住。但考慮到節目效果,吳宗憲沒有接住她,而是任由她摔倒在臺上。
阿雅的搞怪形象一度深入人心,不少觀眾以為她私底下也和臺上一樣是個“人來瘋”。
當時她走在街上,甚至會因為表現出來的樣子太文靜,而遭到路人質疑:
“你不是電視上那個阿雅吧?”
沒有人會想到,搞怪詼諧的形象其實只是阿雅的保護色,而現實中的她,其實完全是另外一個人。
好友楊婷曾這樣形容阿雅:
“你腦補她在《壁花小姐》《火鍋爽》里或者綜藝節目里的樣子,然后你從相反的方向想到極致,就是生活里的她了。”
臺灣演藝圈向來是娛樂至上,對于初出茅廬的阿雅而言,走諧星路線是一種迫于形勢的選擇。
但當名利接踵而至成為枷鎖,這份工作再也無法給阿雅帶來滿足感,剩下的只有日復一日的消耗。
03
公眾人物一旦被名利裹挾,很多事情就會變得身不由己,除非你愿意主動停下腳步。
26歲那年,阿雅經歷了一次重大的人生打擊。一向和她感情非常好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臨終前,父親留給她的最后一席話是:
“小雅,你應該為自己做點事。”
父親的遺言讓阿雅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她始終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名利雙收的確可以帶來一時的快感,但若沒有豐盈的內心作為底氣,一個人很容易在聚光燈下迷失自我。
思前想后,阿雅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意外的選擇——出國留學。
不出所料,身邊的人都不支持她的決定,反對最激烈的有兩個人:
一個是阿雅的母親,一個是吳宗憲。
演藝圈的競爭太激烈,事業巔峰期突然中斷工作跑去讀書,等回來之后還會有你的位置嗎?
阿雅不是沒有考慮過這些,但生性不懼挑戰的她,還是決定遵從內心,勇敢跨出那一步。
做好了迎接陌生環境的準備,阿雅只身一人來到異國他鄉。但當真正開始獨立生活,很多不期而遇的困難還是超越了她的想象。
首先要克服的難題是孤獨。
阿雅是個喜歡熱鬧的人,在國內時,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約姐妹淘出來見面,幾乎從沒有過形單影只的時候。
此外,獨立生活經驗的缺失,對于阿雅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有一次,她剛搬進新租的房子,從宜家買來很多家具,考慮到人工費太貴,她決定把配件買回家自己組裝。
但組裝家具遠比想象中麻煩,整整一個星期,阿雅除了吃飯,就在裝家具,直到有一天晚上,她實在累得不行,竟然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所有的成長必然伴隨著痛楚,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阿雅也漸漸察覺到,由內而外的改變,正發生在自己身上。
上學的時候阿雅不是一個愛念書的好學生,總覺得讀書被父母和老師強加的。
但這一次,她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不但順利完成了學業,還拿到了很優異的成績。
“你以為自己不行,你嘗試的時候也會遇到挫折和失敗,但如果你經歷了,你會發現原來你可以。”
人就像皮筋一樣,沒有被拉扯過,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潛能有多大。
雖然在國外的求學經歷只有短短一年多,但阿雅卻收獲了脫胎換骨的轉變。
她變得更加自信,也終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04
2018年9月,一檔名為《奇遇人生》的綜藝節目刷屏全網。
作為一檔以人生探索為主題的治愈系慢綜藝,它明顯少了一些“爆”的元素,但播出后卻意外地收獲了口碑和熱度。
明星嘉賓們的參與,自然是一個關鍵的原因。
但我其實更認同豆瓣上一位網友的評論:
“這個節目的靈魂是阿雅。”
是阿雅,讓觀眾讀懂了嘉賓的真誠。
有一期節目,阿雅和嘉賓樸樹同游古巴,其中有一個環節安排了兩人坐摩托車。
但沒想到樸樹不喜歡坐摩托車游覽的方式,對著鏡頭吐槽坐摩托車很無聊。
明星在錄節目期間表現出不配合的姿態,很容易被人誤解為“耍大牌”,但阿雅沒有曲解樸樹的意思,她一邊安慰樸樹,一邊安撫一旁的工作人員:
“他也只是想要讓你知道他是怎樣。”
真人秀貴在真誠、沒套路,但一個人只有在一個被理解和信任的環境下,才會愿意卸下偽裝,釋放真誠。
錄完這檔節目,樸樹曾這樣評價阿雅:
“阿雅非常好。如果我能幫到阿雅,是特開心的一件事,我會特認真地做這件事。”
只有真正擁有強大共情能力的人,才能迅速取得他人的信任,建立有效的溝通,而阿雅顯然具備這樣的長處。
一期節目上,毛不易和阿雅聊天時說出了人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
17歲那年母親去世,可當時的自己,學習不好,也沒有能力照顧別人,是一個“不成功的孩子”。
一旁的阿雅,沒有講什么大道理,而是以親身體會解開了毛不易的心結:
“你千萬不要這樣想,因為我是一個媽媽,她永遠不會覺得你是一個不成功的人,她一定覺得你是一個好孩子。”
一席簡單質樸的話,被治愈的不只是嘉賓,還有屏幕前的觀眾。
憑借這檔綜藝,阿雅成功轉型,她讓所有人看到,自己除了是一位可以在臺上逗大家笑的諧星,還是一位極具個人魅力的優秀主持人。
改變和成長,都不會是一蹴而就,而是源于日積月累的沉淀。
這些年,阿雅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可愛的女兒,主持之外,她還嘗試了寫書、當制作人等所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穿梭于家庭和事業之間,她一直在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當大S完全淹沒在婚姻的緋聞里,小S的事業遭遇滑鐵盧,一直沒有停止成長的阿雅終于彎道超車,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巔峰時刻。
這一年,阿雅40歲。
為了這一天,她等待了20年,也努力了20年。
05
《浪姐3》第一期播完,第一個紅起來的是王心凌。
對于這個結果我并不感到意外。
甜是解藥,人在前路迷茫的時候,更需要甜妹、甜歌的滋養。
但女人40歲該是什么樣子?
比起王心凌的少女感,我其實更向往阿雅的通透、圓融。
還記得幾年前,阿雅和大S、小S等幾個姐妹一起上過一檔綜藝《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通過這檔綜藝,觀眾得以窺見這幾位明星姐妹的相處方式,有幾處細節,大S對阿雅的態度頗令人感到不適。
當阿雅表達了自己對偶像劉德華的仰慕之情,大S直接潑了一盆冷水:“華仔真的好倒霉,她真的很不需要你這種人來幫她宣傳。”
閨蜜幾個約好11點鐘出門,因為大小S比計劃提前醒了,她倆立刻叫醒了所有人,阿雅問:為何沒按照計劃來?
大S不客氣地懟道:“所以是我們兩個不對?”
節目播出后,不少觀眾為阿雅感到不值,認為大S實在太欺負人了。
但阿雅卻絲毫沒有介意,還在風口浪尖之際發了一條微博維護姐妹。
一段關系能夠長久存續必然有其道理,旁人無權指摘什么。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段友情給予了阿雅一定的回饋,也沒有阻礙她成長的腳步。
《浪姐3》上,阿雅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是“討好型人格”。
“現在到了姐妹這個年紀,我覺得討好型人格也要懂得討好自己。如果自己不開心,硬要別人開心,那都是負擔。”
每種性格都有優勢,只要內心擁有強大的能量,都一樣能夠活出自我。
女人40,不求青春常駐,但求仍然擁有自我成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