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父母雙雙確診重度老年癡呆癥,80后女孩放棄工作和愛情親自照顧兩個老人。別人說她可憐,她卻說自己很幸福。
米婭是一個生活在廣州的80后女孩,三年前她的父母雙雙確診重度老年癡呆。剛得到這個消息,她就驅車從廣州趕回老家柳州,把兩個老人接到廣州,帶在身邊親自照顧。
兩個重度老年癡呆癥的老人有多難照顧?她的媽媽還摔斷了腿,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法下床去廁所方便,經常把大小便弄在床上,那段時間她每天都要洗一次被子。
為了照顧老人,她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男朋友不能接受,她和男友分手了;工作太忙無法陪在老人身邊,她把工作辭了;鄰居嫌棄她家老人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房東不希望把房子租給帶著兩個老年癡呆癥老人的她等等。
可是她沒有放棄,性格堅強的她說:“很多人其實非常不理解我,為什么我不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但是我一定要證明,我帶著父母也可以成功。父母其實并不是你的負擔,而是你的財富?!?/p>
采訪中,她引導著媽媽跟她一起唱歌,給爸爸剃胡子。扶著媽媽挪動著往前走的時候,還突然親昵地碰媽媽的額頭一下,媽媽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照顧老人之余,她會用直播彈鋼琴的方式賺取生活費,她的媽媽安靜地坐在一旁聽她演奏。
她從不灰心沮喪,總是對生活充滿激情和熱愛。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是因為她的內心非常充盈。而這種充盈是因為她的父母尚且活在人世,是因為她還能守在父母身邊,陪著他們度過春夏秋冬。
她說:“父母在,人生上有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我覺得其實它是一種輪回,就好像我母親聽到門響的時候,她會伸出頭看看是不是我回來了。我父親在我出去直播的時候,會追在后面要跟我一起去。就像我小時候做的那樣?!?/p>
“不管以后大富大貴也好,還是貧困潦倒也好,反正只要我有一碗飯,我就分一半給他們吃?!?/p>
今年的新年她和父母留在廣州過年,對她來說,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哪里都是團圓年。
她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多陪伴他們一些。即使有一天他們會離她而去,但是至少她不會遺憾,因為她已經盡了她最大的能力,去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一個人同時照顧兩個老人已屬不易,更別說還是兩個重度老年癡呆癥的老人。老年癡呆癥到底有多難照顧?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報告曾指出:當一個家庭成員被診斷為患有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癥)后,其照護服務提供者很容易成為第二個病人。
照料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斗。不僅是因為它的終點是死亡,更因為患者與疾病站在一方,把照料他們的親人拉向絕望的深淵。
根據《柳葉刀》的數據,2010年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高達569萬人。國內的研究人員按照老年人口比例和發病率推測,目前中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人數超過800萬。
800萬龐大數字的背后,是800萬個家庭的隱痛。
這種病會緩慢而痛苦地帶走一個人的認知,思考和行動能力,患者的記憶逐漸衰退,各種能力依次被破壞。研究表明:在約200名患者中,超過90%的病人表現出一種精神疾病的癥狀;60%的病人具有抑郁心理或冷漠。性格的改變也是常態。
激越行為是患者較常見的行為問題,也是照護者最難應付的問題之一。國外學者將激越行為歸納為攻擊行為,身體非攻擊行為和語言激越行為。老年癡呆癥患者出現激越行為的比例高達89%。
他們會無緣無故地懷疑身邊的人要害他們,辱罵甚至攻擊照顧他們的親人,作息日夜顛倒以至于親人長期無法睡一個完整的覺,而且還不知道這種日子要煎熬多久。
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主要生活在家中,由家人或保姆照顧,直到家屬的精力與耐心甚至是健康消耗殆盡,自身不再具備照料條件,才會為老人尋找養老院。
然而遺憾的是,據不完全統計,可以收治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精神科床位全國僅有3000張,而能夠接受老年癡呆癥患者的養老機構更是寥寥無幾。
我國現有的近千萬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絕大多數都是由家屬照顧,其中一多半由其同樣年老的老伴照料,其余由子女或其他親屬照料。
不到萬不得已,不把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父母送到養老院,這是絕大多數子女的內心想法。即使迫不得已要這么做,不怕花錢,也很難走到合適的機構接收。
這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很多人覺得癡呆是一件讓人羞恥的事,很多患者和家屬都不愿面對這個問題。其實阿爾茨海默癥和抑郁癥一樣,都是一種病,不應該覺得羞恥。
希望每一個遭遇阿爾茨海默癥的家庭都能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