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喜歡恭維孩子,而最高的褒獎反而是一種傷害。研究人員發現,成人似乎很自然地不顧孩子是否自卑而給予他們更多夸張的贊美。不過,自信的兒童伴隨夸大的贊美會茁壯成長,而對于自卑的兒童,大人過分的去贊美他們,他們會從全新的挑戰中退縮。
對需要贊美的自卑的孩子過度夸張的贊美反而會事與愿違,“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和訪問學者Eddie Brummelman,是2013年發表這項研究在《心理科學》秋季的主要作者這樣說。
若你是真的愛孩子,為孩子好,就要學會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手法表揚孩子。
孩子需要表揚,但是不能過多、空泛而不準確的表揚,不然將會帶來負面影響。那么父母怎么知道自己的表揚是否恰當呢?這時候就需要觀察孩子的表現了。
家長們濫用贊賞,只表揚不批評,甚至把孩子的美中不足也說成是十全十美,這樣不切實際的贊賞只會增長孩子們的虛榮心,讓他們變得性格高傲,不合群。過于頻繁的表揚還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孩子們一旦聽慣了表揚,就很難再虛心地接受批評,即使是善意的批評也會產生抵觸情緒。另外,在贊揚聲中長大的孩子禁不起一點兒的挫折,一旦遭遇逆境,很容易變得消沉。
1
表現1:總是等待父母表揚
情景:可可媽媽對女兒常常表揚掛在嘴上,所以樂得可可每天就像只小喜鵲,不時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已經做了這個”,“媽媽我又做了那個”,然后期待著媽媽的夸獎。
分析:孩子已經對表揚之詞產生了依賴,她做事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向媽媽邀功。如果媽媽有一次沒有像往常那樣對她贊揚有加,就會因此而失落。
提示:父母應該適當地壓抑一下自己表揚的沖動,讓表揚變得更加可貴。當寶寶第一次獨立走路,第一次完整地背出一首唐詩,的確會讓全家歡喜一番。但如果只是一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譬如小便前會叫媽媽,或是平穩地從沙發著陸到地面,就不必興師動眾地夸獎或表揚了。
2
表現2:面對表揚流露失望
情景:媽媽對文文說:我們一起玩串珠子游戲,好嗎?文文高興極了:“好!好!”因為這是她最拿手的游戲。果然文文很快就串好了手中的那顆珠子。“真棒呀,能那么快串好!”然而文文卻對媽媽的表揚流露出失落的表情。
分析:也許是媽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所以表揚并沒有讓孩子快樂。對孩子早就學會的串珠子,媽媽還顯得很驚訝地“夸獎”他,孩子聽后能不失望嗎?
提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現有能力,以及同齡孩子的平均水平,然后在一個相當的水準上評價孩子。需要記住的是,表揚要隨著孩子的能力一起成長。
3
表現3:得到表揚卻有壓力
情景:小區里,媽媽當著其他媽媽的面,表揚悠悠吃飯不但不挑食,而且吃得很快。在旁的悠悠感到壓力重重,因為他在幼兒園吃飯時總是拉在別的小朋友后面。
分析:媽媽的表揚可能不僅不準確,而且很夸張。這種言過其實的夸獎,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壓力,讓他心情沉重。而且,媽媽還當著其他媽媽的面過分地表揚他,讓他很反感,因為孩子已聽出媽媽的話不是事實。
提示:具體、恰如其分并且舉重若輕的表揚,反而會使孩子感到受肯定,又明白還要努力。同時還可以讓他懂得適當的內斂和含蓄也是一種美。
4
表現4:聽到表揚反而傷心
情景:那天早晨,媽媽想夸獎寧寧能自己穿衣服了,脫口說:“誰說我們寧寧不會自己穿衣服?你看穿得多好啊!就是褲子前后穿反了,哈哈,拉鏈都跑到屁股上去了……”寧寧聽后反而掉淚了。
分析:媽媽的表揚措辭有些問題,有些善意的玩笑,反而會挫傷孩子的自尊。這么小的孩子,最好給他明確的語言,到底哪些值得褒獎,而不是這種模棱兩可的半夸獎半玩笑。
提示:對于3歲以下的孩子,不要太糾纏于他的失誤。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本身就值得肯定,那些無傷大雅的細節就當沒有看見。
5
表現5:接受表揚無動于衷
情景:苗苗只要做任何一件事,都會得到媽媽的表揚:“真棒!”以至于他對媽媽這句口頭禪已無動于衷,沒有任何激勵作用。
分析:問題在于表揚太空泛,沒有實際內容;其次,千篇一律的表揚,沒有任何新意,自然孩子對它不會有感覺。
提示:表揚要多涉及細節,譬如對孩子說:“瞧你畫的月亮,邊上還有一片云,真的很像夜晚的天空!”這會讓孩子從媽媽的表揚中了解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其次,要隨時提高表揚的標準,更新內容,并用不同的方式對孩子加以贊許。
父母謹記:贊美孩子的三大竅門
1.留心孩子的努力
為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體”、“夸努力”,家長首先要對孩子做事情的整個過程有所了解。有的時候可以親眼看見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當你在總結孩子成績的時候,不妨詳詳細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比如孩子寫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說:“文章的開頭很好,你能想出這樣的開頭實在不容易;中間的描述能感覺出你經過了仔細的觀察。結尾的一句話也比較精彩,用它來點題很恰當……”這樣,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費的辛苦一一說了出來,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會洋溢在孩子的臉上。
如果你沒有親眼見到孩子的努力也沒關系,你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出努力的過程,這中間不失時機地加以適當的點評,同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有益的贊美。
2.夸孩子別嫌“啰嗦”
仔細分析一下,家長們對待表揚的態度的確是隨便了一些,甚至有點心不在焉、張嘴就來。當孩子表現好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你真棒”,看起來既省事又符合鼓勵為主的教育精神。其實這樣的表揚多了,對孩子毫無意義
所以當了解了“夸具體”原則時,很多家長開始很難適應,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說些什么。很簡單,教你一招——好話不嫌“口羅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揚語,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口羅唆?這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話語描述孩子的努力,結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鳴,夸獎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把夸獎當“預防針”
夸獎不僅僅是事后對孩子的肯定,有時候在預見到孩子對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觸時,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揚來打預防針,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演員宋丹丹在新書《幸福深處》中就有這樣一段:有一次兒子巴圖生病,我對小阿姨說:“我發現巴圖和別的小孩兒不一樣,別的小孩兒吃藥都哭,可他從來不哭,他不怕吃藥。這一點他和別的小孩兒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藥端給他。他捧著碗,燒得紅紅的小臉一副緊張的表情,閉著眼睛一口氣就把藥喝下去了。我們大家都贊不絕口。從那次起,多么苦的藥他都不怕。
最后
請記得一個原則
接受贊美的人是孩子
而不是父母,所以它的前提是要
滿足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
而不是滿足父母的需求和想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