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寓意:陽氣上升,萬物更生,新歲開啟。
氣候特點
立春后陽氣開始上升,日照增加,白天漸長,,降雨增多,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生長的季節,萬物至此漸次復蘇,天氣開始逐漸回暖,草木破土而出,河流水位上漲,春季植物開始發芽生長,許多鮮花開放,冬眠的動物蘇醒,許多以卵過冬的動物孵化,候鳥從南方飛回北方。許多動物在這段時間里發情,春季氣溫和生物界的變化對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響。
習俗
文獻記載: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祈求豐收?;貋碇?,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攘災、除舊布新等),預祝這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中國人有數千年的迎春經驗,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眾多的習俗。打春、報春、咬春等活動,在立春日吃春盤(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吃春餅、吃春卷、吃蘿卜、吃田艾籺又叫毛香粑(開春時節,正是春耕的田野上田艾生長的全盛時期,田艾約10厘米高,葉子是粉綠色的,花朵白中間綠,全身長滿絨毛)。統稱為“咬春”。
諺語
有關立春的天氣諺語很多。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一人心里沒有計,三人肚里唱本戲。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
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以晴天無雨為依據的有“立春晴,雨水勻”“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為依據的有“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等;以雷電為依據的有“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等;以冷暖為依據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風力為依據的有“立春北風雨水多”“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等。
節氣養生
立春之日,敏感的人可以察覺,太陽出來時較冬天的太陽不太一樣了,此時陽氣充足,吹面不寒,陰冷之態消失。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立春一日,百草回芽。”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绷⒋褐?,陽氣升發、萬物始生。順應春天的特點。
健康養生需注意保護陽氣。保護陽氣,要從飲食、起居、心理和運動等方面進行養生。 注意防疾: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春天萬物萌動,也滋生細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所以春天應特別注意講衛生,防蟲害,多開窗通風,防止疾病發生。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在早春,主要是風寒邪氣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風溫邪氣致病。所以,春天都為風邪致病。因為其他幾種邪氣是借助于風氣侵入人體的,像寒邪、熱邪、濕邪等。
飲食調養: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春季飲食養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春天是肝旺之時,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
物候
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后,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也可以說冬眠的動物開始活動了;再過五日,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到水面上游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三候,如果屆時物候沒能發生,古人就會聯想出很多問題。如果東風不能消解冰凍,那就意味著有了號令卻得不到執行;如果冬眠動物不醒來活動,那就意味著陰氣沖犯了陽氣;如果魚兒不上有冰的水面,那就說明民間私藏鎧甲、頭盔等武備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