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科學.情緒篇』
當哀傷洶涌而來,淹沒骨髓
情緒具有強大的力量
此文全部讀完并不容易
讀完的記得轉發/留言/點贊
一直很討厭,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
一直覺得,對待別人,要做,“授人以漁,亦授人以魚”的人。
無論什么情況,
人們一般只會使用祈使句,來對待別人:
“你要努力爭取幸福啊!”
“你要學會微笑啊!”
“你要振作起來啊!”
“你要掙錢養家啊!”
“你要好好學習啊!”
“你要。。。。。。”
。。。。。。。。
這些,都是“身邊的負能量制造者”
而那些“你是不是遇到問題了?我隨時在,記得喊我。這份資料你先拿去,這樣做可能會好些”才是真正的關心和幫助。
我們一起來聊聊,情緒有關的事。
情緒,是一個很復雜的詞。
無論從成因,現象,影響,過程,邏輯,等等
都是高度復雜的,融合了,生理,心理,社會,認知,反饋,各種因素。
作為身心反饋機制,最直觀的體現,情緒,與我們所熟悉的大多數身心疾病有直接關系。
任何一個,單獨的判斷因素,其實都不能全面揭示出,情緒的完整邏輯線。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開放式電生化反應巨系統。
我們的身心感知,涉及到全身的器官和系統。
我們的心理,是一個復雜的信息反饋循環機制。
我們的心理認知,揉雜著生理器官,信息加工,邏輯處理,等各種環節。
我們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微環境,巨環境,社會關系環境。
我們作為復雜物理系統中的一個集合,與外界發生著千絲萬縷的物質信息能量作用。
情緒,是我們如此復雜的關系因果系統,在經過自動化黑箱處理以后,反饋給我們的心智系統的,一個信息集合。一個預警與安全機制。一個融合超越本能反應與理性決策的生存技能。
舉個簡單栗子:
第一天早上起來,莫名不得勁,又談不上啥問題,該干活該上班的那點事兒,突然變得有點亂,結果一整天不知所謂;于是第二天,報表沒完成,通知忘了,打印機卡了,約會遲到了;于是第三天老板指責了,客戶投訴了,朋友抱怨了;于是第四天更糟了,,,,,
我們并沒有發現什么,但是,一切就都亂套了。
再舉個栗子:
還是早上起來,一個普通的早晨,窗臺突然來一個小鳥兒,歪著腦袋好奇的看著你,沖你嘰嘰喳喳唱首歌,撲啦啦啦又飛走了。莫名的心中突然有點啥,出門哼著歌,還沖門口大叔打了個招呼;上班老板在電梯碰到,和藹的和你點點頭;剛坐下客戶電話來說決定簽約了;中午休息時,那個他她,發個消息說晚上去看電影;。。。。
一切都是那么莫名其妙,又順理成章。
我們歸結為命運的軌跡之類的亂七八糟說法。
這里不做完全歸納法的詳盡科普,只是點到為止的,說點大家能明白的事兒。
情緒,是一個糅雜大量,與我們身心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信息要素的,相互影響的大數據關系,綜合體現。
一、生理狀態。
二、心理狀態。
三、認知價值。
四、行為習慣。
五、資源管理。
六、人際模式。
七、自然環境。
八、慣性延續。
一、生理狀態。
情緒,我們通常以為是心理的事情,其實,大多數情緒,都是身體的事。
我們以為的我們的自由意志,除了刻意訓練的技能習慣和知識數據以外,都是生理本能在意識中的投射。
情緒,很好的直觀體現了,我們并未注意的本能需求。大家都知道春天是躁狂癥的高發期,冬天是抑郁癥的高發期。這就是典型的天氣環境,對我們身心的影響。只是正常人都是處于微妙的亞健康表現,不是那么明顯而已。
由于,原理,載體,影響過程,表現形式,涉及情景,都是非常復雜的多線程甚至幾十幾百幾千個因素的相互影響,所以,我們通常很難直接找到,復雜的身心機制的影響核心。
但是再復雜,也還是有跡可循的。最簡單的就是早上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我們不自覺的情緒激昂愉悅,晚上陰云密布空氣陰寒還餓著肚子,我們就會情緒低落混混沌沌。
我們復雜的身體系統,保持完全健康,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還受到自然外界環境的各種影響與制約。于是在潛意識表現上,我們的情緒也呈現無數多樣性。我們只能大概的分類,卻無法精確定位。
要想對自己的情緒有所了解,并且有所掌握。那首先就要有健康的飲食,衛生,作息,運動,等等習慣。讓我們這個電生化反應巨系統,盡可能保持穩定的低功耗規律運行狀態,保持內外界物質信息交換的平衡。
生理狀態處于穩定平衡態,我們的情緒心智,就會處于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其實純粹的心智與外界影響,對我們情緒的擾動,并不大。物質決定意識么!
二、心理狀態。
其實,除了注意日常生理狀態,我們對我們的“硬件”所能起作用的自我管理并不多。我們常常高估我們對自己的掌控力。情緒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心智狀態,更是難以把握。
我們真正能夠掌握的,差不多包括三個方面:
1、身體運動的協調性。
2、呼吸作用的控制。
3、感知感官的感受與調整。
1、身體運動的協調性。
我們要是平時注意到,對我們身體的保護和訓練,比如說,體操,太極,武術,瑜伽,坐禪等等,保持我們身體的最大平衡與張弛有度。我們的情緒,自然也和身體一樣,能夠相對的保持中正穩恒。
要是平時就東倒西歪,胡吃海喝,作息混亂,你越折騰,身體生態被打碎,平時的情志紊亂,情緒能正常才奇怪了!
2、呼吸作用的控制。
我們日常點滴,對自己的身心狀態的感知,其實是很有限的。真正除了肌肉運動,就剩下呼吸作用了。保持內視覺注意力專注丹田,學習一些不同狀態下的呼吸法,能夠快速的調整身心機制,保證心智穩定,情志平衡。
很多時候,與我們運動控制與呼吸作用相關的肌肉,要是沒注意調整,會有莫名的胸悶氣短,心氣郁結。比如說,我們遇到壓力和問題,不自覺的會屏氣凝神。但是要是長期在壓力下,一直是短促呼吸甚至呼吸不暢。我們的循環系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供應,那么我們自然會出現各種看似情緒不良,其實是身體協調與能量物質交換出問題了。
所以,深呼吸,學點呼吸技巧吧。遇事不慌,泰然處之,首先是呼吸穩恒哦!
3、感知感官的感受與調整。
我們的感知系統,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還包括內觀感的綜合作用,還包括冷暖壓力重力方向速度等等內置感知系統。
所有的感知系統,都是和我們的感官肌肉,物質供應,能量應用,密切相關的。就以視覺為例子。視覺即包括視覺感官相關肌肉,相關神經,還有大量微量元素,生物電的參與。整個視覺處理流程,到最后在我們的大腦形成意識,涉及到所有的相關要素。
特別重要的是,并不只有視覺相關肌肉參與了視覺系統。我們的肩部,脖子,甚至腰部,大腿的肌肉,一樣參與了視覺系統的形成過程。要清晰的看到眼前的情景,起碼我們的脖子肌肉是很忙的。我們是一個連貫的整體。
這些感知感覺器官的運行,極端復雜,牽涉全身。稍微僵化一點或者壓力大一點,各種乳酸分泌,微量元素消耗,肌肉繃緊,就都來了,頭昏腦脹是起碼的,情緒能好得起來才奇怪啦!
所以,干活記得要至少半個小時一個周期,放松休息一下哦!
三、認知價值。
除了身體和感知的基礎。我們作為智慧動物。還有世界觀,價值觀,行為習慣,好惡選擇。我們根據我們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根據對外界的評估對比,做出判斷。任何再理性的判斷決策,都會帶有自己的傾向性。自然也會帶有自己的情緒體驗。
在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在全球加速融合的時代,我們前所未有的接觸到大量的資訊,各種不同的認知模式,相互沖撞相互融合。我們的社交關系的復雜性帶來的,我們大腦觀念的復雜性,簡直成了一鍋粥。
我們的腦袋里,無數的相互沖突的觀念想法,在無時無休的糾葛。最重要的是:思想意識,是物質的,是消耗能量與物質,產生廢料與熱量的!
在觀念的各種糾葛中,在大腦營養的消耗下,我們的情緒也伴隨著心智戰場的山呼海嘯,在信息海洋中漂泊,被一個個海浪裹挾,一會掉落谷底,一會兒沖上浪尖。
要是各種觀念認知,都只是角度和層次問題,倒也罷了。可惜現在的大量信息,絕大部分都是沉渣泛起的各種垃圾,各種牛鬼蛇神妖魔鬼怪,你唱罷來我登場。我們的大腦成為戰場,我們缺乏防火墻和完整運行軟件系統的心智模型,被沖的七零八落,混亂不堪。這時候,人們自然無所適從。情緒變得更為不穩定了。于是各種抑郁癥自閉癥狂躁癥各種千奇百怪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現象,簡直是無所不包,啥奇怪的行為和思想都有。
這種情況下,有識之士,清晰的認識到。必須基于世界本源,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經過現代實證唯物科學驗證的,心智體系和心智結構。構建屬于自己的認知數據庫與邏輯標準。構建心智防火墻,抵御來自四面八方的心智病毒的沖擊。
長期的認真的,學習物理化學數學地理等等基礎學科,掌握正確的歷史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常識,建立可驗證的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讓各種奇葩宗教各種商業騙局左右不了我們,讓我們擁有屬于自己的心智知識儲備,有足夠的過硬的參照系,才能保證我們的心靈澄清。保證我們的情緒穩定。不會被各種有文化的流氓忽悠。
四、行為習慣。
作為有主動意識的人類。看似簡單的走路,起坐,握手,交談,工作生活。其實一點也不簡單。“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這是古人對于人的良好行為姿態的一種標準。而對于現代更為復雜的生活狀態,我們對行為習慣有著更多的標準與規則。現代禮儀,現代運動學,現代行為學,已經是一個基于大數據的具有龐大信息量的產業。我們的人體工程學,在各行各業發揮著巨大作用。
不過作為一個個體,我們通常很難意識到,我們的茶杯是經過精心的握力設計的,我們的椅子是經過人體脊柱受力設計的,我們的屏幕設計為平視略俯視角度,各種現代生活中,我們的社會產業系統,盡量能夠讓我們過的更舒適,更科學,更好的保護我們。
可是,盡管我們生活在一個,遠比過去任何時代更為舒適更為安全更為科學的生活環境中,我們的日常行為,依然充滿著隨意,充滿著各種不合適甚至致命的行為細節。
說一個可怕的事實,就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能壽終正寢!其實真正死于老邁,疾病的人,比例并不高。大多數的人,都是死于各種意外。人都是一樣的生出來,可是死法,絕對可以編輯一個<<十萬種意外死法>>了!
真的是意外嗎?不是。意外其實是因為錯誤的行為習慣。回到情緒的話題,不夠符合最優化原則的行為習慣,導致我們在生活中受到各種有形無形的阻礙和損失。有的很嚴重,比如說情緒失控一腳跌下樓跌斷脖子,有的看似很輕微但是積累起來很可怕,比如說,憋氣,情志郁結。
平時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保證我們的情緒處于合適的波動區間,不只是讓我們生活的更順暢,還能保證我們不用感嘆:“人生平穩到老,才是一個意外。”
盡量養成穩定的符合社會運行法則的行為習慣,不只是展現修養,保持優雅,更是安全必須的基本條件。
你是愿意,安穩一生,還是不知道啥時候迎來終結短暫一生的意外?
五、資源管理。
情緒其實,本身就是一種隱形資源。不要以為心志堅定,溫文爾雅,八面玲瓏是好情緒。怒發沖冠,不顧一切,其實也是我們應有的不該壓制的情緒。
情緒是不該被束縛與道德價值規則的。情緒本身就是我們的一種綜合反應機制。我們內在需求的表現。包括客觀理性,也是情緒的一個表現形式。合理的認知情緒,把握好情緒背后的原因,是進行有效情緒管理的辦法。
生存競爭,就是對資源的掌控力的競爭。無論如何,認識到我們的情緒資源。進行有意識的分類。在不同的狀態下,用好不同的情緒,是高級智慧的體現。哀傷,懦弱,膽怯,孤獨,寂寞,快樂,激動,焦躁,得意,樂觀,無論什么情緒,都有其積極的一面也都有其不利的部分。
清晰冷靜的,對自己的情緒,就像自己擁有的資產財富一樣,進行精確的分類,有效的理解,讓自己的生物性與智慧性,相互統一。不錯誤的壓抑情緒,不過度的放縱情緒,保證情緒到來時候的抒發,保證情緒的力量得以順暢運行,這是真正的大智慧。
在任何情緒狀態下,應用自己的第二感知,一邊該咋咋樣的讓情緒得以流暢發出,另一邊用心靈之眼觀察自己,感受自己,分析自己,對照他人,對照系統。不斷的揣摩,分析,感知我們的情緒。讓基于潛意識,作用機制復雜的情緒,漸漸的變得清晰,變得知道來龍去脈,掌握每一個細致入微的因果關系。成為情緒的主人,讓情緒成為生活中的助力。
六、人際模式。
人際關系模型,不管如何復雜。本質上,就是利益與情感。這兩個基本要素的作用。
為保證核心競爭力,這里不對人際關系模型中的利益與情感系統,做深入的解讀。這是我的心智認知高端客戶,享有的權利,付費高昂才能獲得更深層的知識與技能。
我們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的認知系統與心智模式,是基于人際關系的參照系存在的。所以利益與情感關系,是人生法則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可以說,大多數人,都對人際關系體系中,有關利益與情感的模型,完全一無所知。導致無數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都是錯亂的。這是千百年來無數作品的源泉,也是無數恩仇悲歡的根源。這里可以負責任的說一句,大多數的人類社會現有的人際情感關系與利益模型,都是錯的。完全是一塌糊涂的,錯誤邏輯與錯誤分析標準。
秉持著不干涉原則,與自然生存法則。我即很難也不愿意,改變這一切,所以不愿意公開解讀。只為有緣的并付出高昂代價尋求心智通達的伙伴,解讀這一部分的密碼。還是讓大多數人的人生糾葛,繼續下去吧。
七、自然環境。
當我們對身心情緒相關的影響因素,有了一個最簡單的全面映象,我們作為自然的產物,作為環境的一部分。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古今中外,其實有無數的相關的學問與探索。
比如說,周易,風水,羅盤,氣象學,蝴蝶效應,微情緒微表情,人體工程學,人體循環學,家居布置設計,衣物設計,等等。
作為一個從小在花圃長大,與植物為伴,對植物比對人更了解,與植物親近,自己感覺自己是一棵植物的自然之子。我對自然與人的關系,對復雜拓撲系統的理解,是源自本能的。就像精靈族一樣的對生命與自然關系的本能的理解。
現代的能量場,質能湯,量子糾纏,氣象學,磁場學,電學,等等,其實無不是對于物質世界本源,與我們動物體的人類與外界環境關系的認識與解讀。
情緒,是這些混沌效應,最直觀的體現。當因果效應關系,鏈接的線程多到難以用完全歸納法統計來進行解讀的時候,就只能觀察其宏觀態的具體表現與結果,而不需要揭示其每一個原理。我們身上億萬細胞無數生化反應,無數的信息節點,讓我們這個巨平衡系統,體現出自然的情緒效應。
用大白話說,就是,我們的喜怒哀樂,我們的情感理性,無不與我們所處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密切相關。悲秋傷雨,歷夏藏冬。我們的美學基礎,文化基礎,無數的詩歌散文,無數的愛情親情友情的故事,一切人類文明的最高表現,都是源于情感智慧對于這些現象的總結。
八、慣性延續。
正如一個廣為流傳的雞湯故事說的:有人問一個得道高僧,你得道前做啥?掃地劈柴擔水。那你得道之后做啥?掃地劈柴擔水。啊!那這有啥區別呢?得道之前,擔水的時候想著劈材,掃地的時候想著擔水;得道之后,擔水的時候想著擔水,掃地的時候想著掃地。
情緒不只是情緒。情緒情感,其實就是人性本身。就是我們的智慧本身。
我們的科技也許有一天能解開我們的智慧之謎,能夠讓我們的意識能夠上傳到電腦中,能夠讓我們的意識隨意更換到新的大腦,能夠實現真正的永生。
也許我們的情緒,我們的人性,我們的智慧,有一天會被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徹底解析,讓黑箱效應大白于天下。但是,無論我們進化到什么層次,無論我們未來的智慧是什么樣子的。現在,我們的情感,我們的人性,依然是我們短暫三萬天人生,最值得珍惜的部分。
我們牽掛的人,我們經歷的事,我們的親人,朋友,甚至我們的敵人,讓我們變得更為真實,更為值得。
人生本沒有意義,但是,我們要賦予其一個意義,而且是一個積極的意義。
那就是,我們心靈最深處的核心,情感。
無論是,快樂,哀傷,孤獨,激昂,幸福,痛苦,一切的情緒,都是最美好的人生體驗。
我之所以,給自己設定了下半輩子的標簽:生命、美麗、情感、文化、文明、園藝、生物、藝術........
仔細想來,也是基于,對生命,對文化,對美好的情感的眷戀吧!
xinliyuyanxue
文章全部原創自“軟科學”系列自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