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0天寫作的第二十二天。今天的主題是平心靜氣練內功。
先說今天的發生的兩件事:
1、我們合作伙伴在淄博的養老社區項目已經完成簽約,對方來參觀其在滄州的特色小鎮的開發能力,我們作為其養老服務的擬定提供商,淄博方面領導需要再一次參觀一下。因此,合作方老總告訴我,囑咐我安排好參觀。后來,合作方的副總也給我電話,聊了明天他親自帶隊來參觀的流程,完事我們閑聊了幾句。主要是對于行業的認識,對方副總說:現在資本看上像你們這樣的輕資產養老運營公司,僅投入到這方面的投資已經達到100億,這還不算哪些做養老的地產公司,如萬科。他表達了擔憂,說資本蜂擁而至,帶來的一定是市場混亂,而且市場也不會給我們太多時間,我們如何更快更好的做養老是一個讓人焦慮的問題,未來對于輕資產養老運營公司,說實話,標準體系意義不大,別人拿來改改就可以做,最重要的人才梯隊、品牌和資本。
對此,我的回答是:其實,十年以前,就很多企業開始研究養老了,5年前就開始很多企業開始投資做養老了,這幾年更是風頭正勁。這個市場早就亂了,隨便一個養老機構干過幾年的,換個地方就身價不菲,我介紹給一些大企業一些管理人員,工資都翻好幾倍,我經常納悶他們是怎么算賬的。市場亂了怎么辦?好辦,不眼紅、不跟風、平心靜氣練內功。
怎么做呢?
第一,在業務上,全心全意為老人及家屬服務,在管理上,全心全意為員工服務。只要做養老的就說為了老人服務,但是很多很多把老人過于溺愛或者虛情假意的表演愛,而非真正在尊重老人的基礎上發自內心的愛老人。很多養老公司的領導,到機構內看望老人,說一些不疼不癢的閑話,就是愛老人了。你知道每位老人的名字嗎?知道特點嗎?曾經我們的一位巡診醫生和我溝通老人病情,他帶著本,我不帶,一個個說,他就突然很驚訝的說,您這些都知道啊?當然,不知道,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養老管理者。只有了解了、熟悉了才有可能愛,沒有這些,看到的一定是表演出來的愛,演技不精,大家都能看出來。還有,要考慮家屬,不考慮家屬的養老服務就是耍流氓,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折騰家屬跑來跑去,通知家屬信息的時候不分時間點,不分方式,入住流程極其復雜,不考慮家屬的難處,要知道,老人入住一般是雙方都是決策者,老人是意愿,家屬的經濟,你如果為他解決生活里的痛,甚至還為他們省了錢或者省了精力,他能不積極配合嗎?但在管理上,管理者關注的核心應該是員工,應該指導和服務于員工,而非插著腰在那吆五喝六。原全國老齡委副主任曾在我這體驗了兩周,和我暢談了很久,說他住過80多個養老院,我們是非常好的一家,這種模式未來應該非常有市場。他提到了一句就是:我在這看不到牛氣哄哄的管理者。管理者應該在工作上提升員工的技能、提高其工作績效,員工跟著你能夠成長,不僅是技術、還有薪資及認知能力。
第二,不去盲目就追求大資產,大項目,而是從小處著眼,做精每一個服務。現在我們的服務手冊又在迭代,最近修訂得我腦袋都大了,這個活現在還沒有別人能替我做,我只能一個字一個字自己弄,做好了實踐起來就好了。未來,房地產會回歸住的本質,服務會產生更高的溢價,一般來說,酒店式公寓應該比住宅貴才對,而在中國恰恰相反。未來,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擴大,有價值的一定不是鋼筋水泥,而是服務,公寓超過住宅會在未來實現。我們盯住這個版塊。
第三,不挖服務人員。我現在發現,最好的員工一定是自己培養的。我經常說,我們就像毛主席那樣,打土豪分田地,讓這些本來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較低的人,通過我們的培訓能夠成長成為我們的管理者,鼓勵用我們的雙手改變命運,鼓勵企業文化貫徹到底,我們不需要虛頭巴腦到處宣講養老發展的所謂專家或資深管理者,我們需要的是能夠一心一意為老人及家屬服務的人,我們需要有愛心、耐心的人,我們需要的是相信自己,堅持不懈的人。這方面,我們應該向海底撈和人民解放軍學習。
第四,堅定不移形成品牌。品牌就向某個人的特點,一定是時間長了才會形成的,是別人對某人的認知。我們也是,永遠讓客戶感受到:我們最專業,我們不騙人。
我接觸過很多國企或資金實力很強的做養老的公司,可能是我太Low,很多他們的做法我極其不認同,滿腦子里不是為了快速盈利圈地,要么就是一廂情愿地覺得老人會很容易買他們奇形怪狀產品的單,或者考慮如何完成領導意識。
所以,不管別人怎么做,我們有我們自己的認識,有我們自己的方法,有我們自己的命運,我們堅持做,不左顧右盼,或者急功近利,因為,不能忍耐是最大的缺點,一旦因為不安全或者貪心、焦慮而做某事,一定會犯愚蠢的問題。
2、第二件事是我2008年作為第一批員工創辦的《創業家》雜志上市了。今天以前同事群里說這事,整整10年,熬到上市了。創業家老板牛文文不容易,熬到這一天了。期間多少酸楚,不必言說。我們這群里都是離職的,我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后悔的感受,覺得如果堅持到現在,我們也是手持股份變得財務自由了。說實話,我估計很多人會有一瞬間的小羨慕,談不上后悔或者嫉妒,因為在發展過程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再堅持下去的理由,我當時就是因為我真的看不到雜志的未來,覺得雜志就是一群自詡為批判者的人的自娛自樂的場所,有什么價值呢?哪個公司因為你的報道上市了?哪個公司因為你的報道倒閉了?哪個讀者因為你的報道獲益了?也不是沒有,但是不多。曾經一個創業家的采訪對象請我吃飯,就是因為投資公司是拿著我的報道找他的。那是我唯一一次感覺到有一絲價值感,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我可能不太適合做這種虛擬的業務,更喜歡踏踏實實的實業,因此,當時頂著很多壓力,辭職跨行做了養老。我確實是靠價值感生活的人。沒有價值感,再多錢我都干不起來!
所以,自己選擇的就不后悔,我現在創辦的公司,也許10年以后也能踏上資本市場,也許用不了10年,也許永遠上不了。誰都不知道未來。但不能因為未來不確定就不努力了,我要做的,就是不斷深入挖掘客戶的需求,然后帶領團隊創造出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專注專業運營能力和整合資源能力,搭建好市場化快速變現的商業模式,帶著大家一起堅定的走。當然,很多人也會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離開我,沒關系,他們也有自己的一片天,而不是只有跟著我才是對的選擇。
不看雞湯、不羨他人、專研服務、創新模式,在大家瘋狂的時候,我們做個平心靜氣的創業家!